北地凛冽的寒风,无法冷却新夏联邦内部因获得机车族技术而沸腾的热血。当装载着维克多赠予的古老数据芯片、大量实物机车样本以及数十位经验丰富的机车族工匠的车队,浩浩荡荡穿越风嚎峡谷,驶入联邦境内时,一场针对陆军机动力量的革命性升级,在新希望城的军工体系内如火如荼地展开,这章是补充上章,新机车诞生的详细过程。
联邦科学院下属的“车辆工程研究院”前所未有地忙碌起来。一边是严谨、系统、追求极致参数与标准化生产的联邦工程师,另一边是野性、经验丰富、信奉“能用就行、耐操至上”的机车族老师傅。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理念在最初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明亮的实验室里,联邦工程师指着全息屏幕上一种复杂地形自适应悬挂系统的模拟数据,眉头紧锁:“根据理论模型,这种非对称结构在时速超过一百二十公里时,存在百分之十七的概率导致结构性共振疲劳,必须优化!”
旁边一位满手油污、脸上带着烫伤疤痕的机车族老工匠,嚼着烟叶,瓮声瓮气地反驳:“优化个屁!老子用这玩意儿在‘碎骨者’山崖跑了十几年,屁事没有!你们那模型算得出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的辐射蝎子吗?算得出冰面上看不见的暗沟吗?在废土上,有时候‘不合理’的玩意儿才能活下来!”
类似的争论在研究院的各个角落上演。关于材料、关于动力传输、关于武器挂载点设计……联邦追求的是在大规模生产下的最优解,而机车族信奉的是在极限环境下的生存法则。情绪在固执与说服、怀疑与验证之间反复拉扯。
最终,是江辰定下了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联邦的体系化与机车族的实用性,必须融合。”
他亲自来到研究院,观摩了双方的一场“对决”——一台完全按照联邦标准设计、参数完美的原型车,与一台由机车族老师傅用“土法”改装、看起来有些“歪瓜裂枣”但经历了无数实战检验的旧车,在模拟废土极端环境的巨型试验场中进行性能测试。
结果令人深思。在平坦路面和标准化障碍上,联邦原型车性能全面碾压。但一旦进入模拟的真实废土环境——松软的流沙、湿滑的冰面、突然出现的断崖、密集的障碍物——那台“歪瓜裂枣”的机车,凭借其看似不合理但极其有效的结构、强大的瞬间爆发力和老工匠出神入化的操控,反而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事实胜于雄辩。联邦工程师们沉默了,开始真正虚心请教那些“土法”背后的经验与智慧。而机车族的工匠们,在见识了联邦精密的车床、强大的材料学和能量核心技术后,也收起了最初的轻视,开始努力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纸。
融合,在碰撞与学习中悄然开始。
数月之后,第一批融合了双方技术精华的“新夏-机车”系列全地形武装机车,缓缓驶下了位于新希望城郊外的巨型组装生产线!
为首的,是被命名为“掠食者”的主战突击车。它继承了机车族标志性的粗犷线条和坚固防撞结构,但骨架采用了联邦的新型超韧性合金,动力核心换装了小型化聚变引擎,不仅提供了澎湃的动力,更具备了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车上保留了机车族擅长的多武器挂载点和模块化设计,但火控系统全部联邦化、标准化,可以便捷地加装从重机枪到小型能量炮的各种武器。
紧随其后的,是“哨兵”轻型侦察车,体型更小,机动性更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光学迷彩系统,静默潜伏时如同与环境融为一体。“猛犸”重型运输车,拥有惊人的载重和越野能力,可以轻松运载一个班的士兵及其装备穿越复杂地形。“破障者”工程车,则配备了强大的机械臂和破拆工具,是战场上的多面手。
当这支崭新的钢铁洪流在阅兵场上发出整齐划一的低沉轰鸣,扬起漫天尘土时,观礼台上所有人都感到心潮澎湃。尤其是那些来自机车族的代表,看着自己族群的技艺在联邦的体系中焕发出如此强大的新生,激动得热泪盈眶。
陆军司令雷娜(已从南方海域凯旋)亲自试驾了“掠食者”,感受着那远超以往任何载具的澎湃动力和精准操控,她用力一拍方向盘,畅快大笑:“好!有了这些家伙,老子能带着部队一天之内打穿东境旧地三个来回!”
机动力量的增强,是实实在在的、肉眼可见的实力提升,带给读者强烈的爽感和对未来战争的期待。
然而,就在全军上下为新型机列表装而欢欣鼓舞时,林薇主导的、针对戈尔曼武器与“锈蚀瘟疫”关联性的深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却也令人毛骨悚然的进展。
在地下深处的高度保密实验室中,林薇脸色苍白地向江辰展示着分析结果。
“元首,确认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戈尔曼武器、‘锈蚀瘟疫’的金属成分、甚至雷娜部长描述的巨兽触手内的碎片……它们的能量签名中,都包含了一种极其隐晦、但完全一致的‘标记’或者说‘指纹’。”
全息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流最终汇聚成一个不断旋转的、由无数细小符文构成的、难以名状的暗红色立体徽记虚影。那徽记散发着一种混乱、扭曲、仿佛能侵蚀心智的不祥气息。
“我们将其命名为……‘混沌低语’印记。”林薇深吸一口气,“这种印记并非自然形成,它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我们无法理解的技术造物,像是一种……‘污染源’或者‘识别码’。它能渗透并扭曲物质的基本结构,无论是金属、生物组织,甚至是……能量场。”
她调出了一段模拟动画:代表“混沌低语”的暗红色能量,接触到一个正常的金属分子结构,后者迅速变得不稳定、混乱,并开始向外散发出同样的污染波动;接触到生物细胞,细胞则发生不可控的恶性变异,并带有强烈的攻击性。
“净世教团掌握的,可能是这种‘印记’的某种应用方式,用于制造武器。而南方深海的‘沉默守望者’和‘锈蚀瘟疫’,则可能是这种印记更原始、或者说更‘本质’的体现。”林薇得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结论,“它们,很可能都源自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存在。”
江辰凝视着那不断旋转的、仿佛有生命般的暗红色徽记虚影,眼神冰冷如万载寒冰。
机动力量的提升,解决了陆地上的部分威胁。但一个横跨大陆与海洋、以未知技术散布“污染”、意图不明的庞大阴影,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
“净世教团在北方寻找‘方舟遗迹’……”江辰缓缓开口,“他们,或者说他们背后的存在,到底想干什么?”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林薇的通讯器突然发出了刺耳的警报!一名助手惊慌失措的声音传来:
“教授!不好了!我们设置在北部边境、用于监测异常能量波动的‘谛听’三号站点……失去联系!最后传回的数据显示,该区域出现了……出现了强烈的、与‘混沌低语’印记高度吻合的能量爆发!”
消息传来,如同一盆冰水浇头!
北方刚刚平定,新的危机却已悄然降临!那爆发的能量,与神秘的方舟遗迹有关?还是净世教团卷土重来?
刚刚增强的机动力量,或许很快就要迎来第一次,也是远超想象的严峻考验!悬念的钩子,带着冰冷的寒意,死死钩住了所有人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