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7年 汉文帝元年 农历三月下至四月
春意渐浓,北地高原的严寒终于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湟水彻底解冻,河水裹挟着泥沙奔腾而下,水量丰沛。向阳的山坡上,积雪消融殆尽,露出湿润的黑土,去年枯萎的草丛中,嫩绿的新芽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狄道城外,广袤的田野里,人声鼎沸,牛马嘶鸣,一年中最关键的春耕生产已全面展开。农人们驱赶着耕牛,拖着沉重的铁犁,奋力翻开沉睡的土地,妇女儿童紧随其后,播下粟、黍、麦等作物的种子,汗水滴落在新翻的泥土中,孕育着秋日丰收的希望。官道上,运送种子、农具、肥料的牛车往来不绝,郡府派出的劝农吏穿梭于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核查进度。整个北地郡,沉浸在一片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春耕图景之中。太傅陈平巡边使团的离去,并未让靖王李凌有丝毫松懈。相反,他深知,新朝的审视虽暂告一段落,但北地自身的发展却一刻也不能停歇。春耕,乃民生之本,仓廪之源,直接关系到郡国的稳定与实力积累。李凌将春耕视作当前头等大事,亲力亲为,频繁巡视各地,督导生产,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基于西域商路首航成功的巨大鼓舞,“西进经略”的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第二批规模更大、目标更远的商队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而边境之外,匈奴右贤王部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后,其动向再次成为北地边防关注的焦点。春耕的忙碌、西进的谋划、边境的警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文帝元年春天北地郡纷繁复杂的政务主线。靖王李凌以其一贯的沉稳与高效,统筹全局,步步为营。世子李玄业亦跟随父亲深入田间地头、军营校场、官署衙门,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治理一方、如何谋划长远。
三月廿五,天气晴好,春风和煦。李凌轻车简从,只带了世子李玄业、长史周勃及少数侍卫,出狄道城东门,巡视安故县境内的春耕情况。车驾行驶在刚刚修整过的官道上,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只见田野间,无数农人正埋头劳作,犁地、耙平、播种、施肥,井然有序。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散发着特有的芬芳,偶尔有鸟雀飞过,啄食翻出的虫豸。
李凌命车驾停在一处田埂旁,亲自下地,走到一群正在歇息的农人中间。农人们认出王爷,慌忙起身行礼,神色惶恐而恭敬。
“老丈,今年春耕可还顺利?种子可够?畜力可足?”李凌和颜悦色地询问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农。
老农受宠若惊,连忙答道:“托王爷的福,今年官府早早发放了粮种,还贷给俺们耕牛,又派了吏员来指点,比往年强多了!就是……就是这地刚解冻,还有些板结,犁起来费劲些。”
李凌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仔细捻了捻,点头道:“地气还未完全通透,是得加把劲。勃兄,传令下去,各县可酌情增派役夫,协助深耕,务必不误农时。”
“老臣遵命。”周勃应道。
李凌又询问了赋税、口粮等情况,农人们皆如实禀报,言语间对王府的德政充满感激。李玄业在一旁静静听着,观察着父亲如何与最底层的百姓交流,如何从琐碎的细节中把握民情。
离开农田,李凌又视察了附近正在疏浚的灌溉水渠。只见民夫们挥汗如雨,将淤塞的河道清理畅通,清澈的湟水被引入支渠,流向干渴的田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李凌对李玄业道,“业儿,你可知,为何去岁大战方歇,今春府库并不宽裕,为父仍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兴修水利?”
李玄业思索道:“回父王,儿臣以为,战事虽急,乃一时之患;农事为本,乃长久之计。水利兴,则旱涝保收,仓廪实,则民心安,军心稳。此乃‘固本培元’之要义。”
“不错。”李凌赞许道,“然,尚有一层。兴修水利,非止为农。此等工程,可聚集民力,锻炼役夫,战时稍加整编,便是现成的工程营、运输队,于军备亦大有裨益。为政者,需有一举多得之眼光。”
“儿臣受教。”李玄业恍然,深感治理之道,奥妙无穷。
巡视完安故,李凌一行又折向西北,视察边境军屯。军屯之地,士卒亦兵亦农,战时操戈,闲时耕种,以补军粮之不足。只见屯田处,阡陌纵横,沟渠配套,士卒们一边进行军事训练,一边参与农事,秩序井然,庄稼长势甚至优于寻常民田。
都尉赵破奴闻讯赶来陪同,禀报道:“王爷,今春军屯扩种三千亩,皆选育良种,精耕细作。依目前长势,秋后收成,可补我军三月之粮!”
“甚好!”李凌颔首,“将士们辛苦。破奴,要安排好轮替,确保训练、生产两不误。屯田所得,除上缴部分外,余者可用于改善士卒伙食,以示犒赏。”
“末将明白!”赵破奴轰然应诺。
李玄业看到军屯的成效,对“兵农合一”、“自给自足”的强兵之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系统提示:宿主于春耕关键期深入基层巡视,展现出重视民生、务实高效的统治风格,将“固本培元”战略落到实处… 宿主状态:于外部压力缓解期,专注内政建设,夯实经济基础,强化边境自给能力,统治根基在实干中愈发稳固,继承人通过实践深化对治国之道的理解…】
四月伊始,春耕渐入高潮,而来自西域方面的消息,则带来了更大的振奋。郡丞公孙阙呈上密报:首支官督商队带回的西域物产,已在狄道及周边郡县试售,反响极佳。尤其是那些色泽瑰丽的玉石、健硕神骏的良马、风味独特的葡萄干等,深受贵族、富商青睐,供不应求,利润远超预期。更重要的是,商队总领提交了一份更为详尽的报告,提及西域大国龟兹、疏勒等对与汉地扩大贸易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隐晦提及希望获得某些特定物资(如优质铁器、丝绸)的稳定供应。
李凌立即召集周勃、公孙阙、赵破奴及新任命的“西域事务丞”(负责商队具体运作)商议。
“王爷,”西域事务丞兴奋地禀报,“西域市场潜力巨大!仅楼兰、龟兹两地,若能建立稳定商路,年获利可达千万钱以上!若能进一步打通大宛、大夏乃至更远之地,其利不可估量!”
公孙阙补充道:“然,西域形势复杂。匈奴势力仍在,诸国彼此猜忌,盗匪横行。商队安全、货物定价、交易规则,皆需谨慎谋划。尤其是我方所需之马匹、玉石等,多为各国管控之物,交易不易。”
赵破奴摩拳擦掌道:“怕什么!只要利润足够,末将愿派精兵强将护卫商队!谁敢劫掠,定叫他有来无回!”
周勃则持重道:“利润虽厚,然风险亦巨。需步步为营。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巩固已有商路,与楼兰、龟兹等近处大国建立互信。可先以丝绸、瓷器、茶叶等物,换取其马匹、玉石、香料,站稳脚跟后再图扩展。护卫力量需精,但不可过于张扬,以免引起匈奴或他国过度警觉,反生事端。”
李凌静静聆听众人意见,沉吟良久,方决断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西进之利,已毋庸置疑。然,勃兄‘步步为营’之策,甚为稳妥。当前,我意有三:”
“其一,立即组建第二批官督商队。 规模扩大至驼三百峰,马五百匹,护卫增至八百精骑。货品除常规丝绸瓷器外,可增加部分精品蜀锦、漆器、药材,提高档次。主要目标,仍是楼兰、龟兹,力求签订长期贸易契约,建立固定交易场所。”
“其二,着手筹建‘西域都护府’之前哨——‘玉门关外屯所’。 选址玉门关外百里处险要水源地,筑垒屯兵,驻军五百。名义上为保护商队、接待使者,实则为未来经略西域之前进基地。此事需极度隐秘,分批进行,由破奴亲自督办。”
“其三,加大情报搜集。 子通,你要派最得力之人,随商队西行,重点摸清匈奴在西域的具体兵力部署、活动规律,以及西域各大国、各部族之间的真实关系、矛盾焦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其四,尝试与西域开展技术交流。 可招募或派遣精通农艺、水利、冶铸的工匠随行,了解西域技术之长,亦可传播我中原先进技艺,以技促商,以商通谊。”
“王爷深谋远虑,臣等(末将)佩服!”众人齐声领命,对西进前景充满期待。
李玄业在旁聆听,心潮澎湃。他意识到,父亲的“西进经略”,已从单纯的商业冒险,向建立据点、搜集情报、技术交流等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拓展,其眼光之长远,谋划之周密,令人叹服。
四月中的,边境传来警讯。公孙阙密报:匈奴右贤王部近期活动频繁,其麾下数个千骑队开始向南移动,游弋于阴山以南、朔方故地以北的草原地带,似有趁春荒南下劫掠的意图。同时,有迹象表明,右贤王正试图拉拢河西走廊的一些羌胡小部落,许以财物,意图不明。
李凌闻报,立即召见赵破奴。
“破奴,胡虏蠢蠢欲动,边境防务需即刻加强。传令各边塞,增派斥候,严密监控胡骑动向。守军提高戒备,烽燧日夜值守。另,精选三千骑卒,由你亲自统领,秘密前出至边境百里处隐蔽待机,若小股胡骑入寇,则坚决歼灭;若遇大队,则迟滞袭扰,并及时报警。”
“末将得令!定叫胡虏有来无回!”赵破奴领命,即刻部署。
李凌又对周勃道:“勃兄,速以本王名义,行文河西休屠、浑邪等大部,告知匈奴异动,提醒其加强戒备,勿为右贤王所诱。并可暗示,若其能助我监视胡虏,或切断其与河西小部联系,我北地愿在互市时给予更多优惠。”
“老臣明白,这就去办。”周勃应道。
处理完边境军务,李凌对李玄业道:“业儿,你看,边患从未远离。春耕虽忙,战备不可松。内政外交,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今日之决策,便是要防患于未然,以最小的代价,维护边境安宁。”
“儿臣明白。父王未雨绸缪,以静制动,正是《孙子》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之理。”李玄业答道。
四月末,春耕基本结束,田野里一片新绿,禾苗茁壮成长。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精心治理下,平稳度过了春忙时节,为今年的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批西域商队的筹备工作已接近完成,玉门关外屯所的选址勘探也已秘密展开。边境上,北地军严阵以待,匈奴右贤王部的试探性动作在遭遇几次小规模、干净利落的打击后,似乎又暂时收敛了起来。
靖王府书房内,李凌看着案头各地报来的春耕汇总文书,以及西域、边境的最新简报,脸上露出了些许欣慰之色。他转头对正在整理文书的李玄业道:“业儿,春去夏来,万物生长。我北地今岁开局,尚算顺利。然,需知‘行百里者半九十’。后续田间管理、夏收夏种、边防巩固、西进拓展,事事皆需用心,时时不可懈怠。”
“父王教诲的是。儿臣定当时时自省,协助父王,处理好每一桩事务。”李玄业恭敬应道。
窗外,夕阳西下,将狄道城染上一层金辉。春日的忙碌暂告一段落,但北地这艘航船,在靖王李凌的掌舵下,正承载着希望与谋划,驶向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盛夏。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文帝)元年春,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元年三下至四月,凌公亲巡春耕,督导农事,兴修水利,民生得安。西域商路利厚,遂定策扩编商队,密设玉门外屯所,西进益深。匈奴右贤王部异动,凌公加强边备,预作防范。世子玄业随行观政,益知本末之道。”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春播希望,上帝恤民勤政,圣域西拓有方,圣嗣习实务知缓急。”
* 北地秘录·凌公春耕西进:“李凌重农固本,西进之志愈坚,设屯所于玉门外,备边慑胡,世子随习,北地根基日深。”
(第三百六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