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内的陈设简单而庄重,木质地板,白色的墙壁,会客室里只有几张沙发和一个茶几,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
胡明远没有客套,直接示意李满仓和胡秋萍坐下,他自己则坐在主位,目光沉静地看向李满仓。
“满仓同志,秋萍在电话里说得很简略。现在,请你把详细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我。”
胡明远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李满仓点了点头。
他从贴身处,将那份“特别移送”人员名单摘要、指挥官日志的最后几页、那枚金质部队徽章,以及那个密封的“100部队 痘苗”瓶,小心翼翼地取出,放在了胡明远面前的茶几上。
他知道此刻任何修饰和隐瞒都是不明智的。
他从自己为躲避境外武装人员,意外发现溶洞入口开始讲起。
他描述了洞内看到的骇人景象,成堆的日军和妇女遗骸,人工开凿的痕迹,标有“100部队”字样的容器,散落的实验记录。
他的叙述条理清晰,语气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但话语中透露出的细节,却让胡明远的脸色越来越凝重,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
胡秋萍也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完整的描述,脸色微微发白,紧紧抿着嘴唇。
接着,李满仓讲述了与那六名境外武装人员在溶洞内的周旋和战斗。
他略去了自己利用空间异能的具体细节,只强调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个人身手和战术,最终在溶洞深处将其全部击毙。
他提到了对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显然负有特殊使命。
“胡市长,这些是我带出来的部分核心证据。洞内还有更多文件资料,以及那六具武装人员的尸体。”
李满仓沉声道,“我认为,这涉及到几十年前日军遗留的严重战争罪行,以及近期境外势力的非法潜入和破坏活动,性质极其严重,必须立即上报。”
胡明远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那份名单上刺眼的中文名字,那日志上潦草却触目惊心的记录,那枚代表着罪恶部队的徽章,以及那管可能封存着恶魔的病毒样本。
书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墙壁上挂钟的秒针在“滴答”作响。
良久,胡明远缓缓伸出手,戴上了放在茶几一旁的老花镜,极其小心地,如同对待易碎的稀世珍宝,又如同在触碰滚烫的烙铁,轻轻拿起那份“特别移送”名单和指挥官日志,仔细地、一页一页地翻看。
他的手指在某些名字和段落上微微停顿,呼吸似乎都变得轻缓了许多。
当他看到日志最后关于“樱花暴动”、“病毒释放”、“内部锁死”的记录时,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了一下。
他放下日志,又拿起那枚冰冷的金质徽章,指腹摩挲着上面清晰的编号和部队名称。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那管小小的、却可能蕴含着巨大危险的瓶上。
胡明远缓缓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脸上是前所未有的肃穆和沉重。
他看向李满仓,眼神极其复杂,有震惊,有愤怒,有审视,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
“你……做得对。”胡明远的声音有些沙哑,“这件事,太大了。”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超出了我,甚至超出了省里能处理的范畴。”
他猛地站起身,对李满仓和胡秋萍道:“你们在这里稍等,哪里也别去。”
说完,他拿起茶几上那几样关键证据,快步走进了里面的书房,并关上了门。
李满仓和胡秋萍坐在客厅里,能隐约听到书房里传来拨打电话的声音,但听不清具体内容。
胡秋萍有些紧张地看向李满仓,李满仓则对她微微摇了摇头,示意她安心等待。
他面色平静,但内心也在等待着最终的反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客厅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书房的门开了。
胡明远走了出来,他的脸色比刚才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肃然。
他看向李满仓,语气缓慢而清晰:“我已经通过保密线路,向省委第一书记同志做了紧急汇报。书记同志听完后,指示只有八个字:‘原地待命,绝对保密’。”
胡明远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书记同志明确表示,此事关系国格与历史定论,牵扯巨大,已非本省所能决断。
他将立即通过最机密的渠道,直接向中央最高层汇报。
在得到中央明确指示前,任何人不得轻举妄动,不得扩散任何消息,包括我在内,也只能等待。”
他目光深沉地看着李满仓:“满仓同志,你和秋萍今晚就住在这里。
在中央指示到来之前,不能离开,也不能与外界联系。
这是纪律,也是为了保护你们,保护证据,更是为了确保此事能得到最稳妥、最权威的处理。”
李满仓心中了然。
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件事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必将直达最高处。
省委第一书记都不敢擅专,只能充当传话筒,可见其敏感和严重程度。
“我明白,胡市长。”李满仓平静地点头,“我们听从安排。”
胡秋萍也连忙点头。
胡明远看着眼前这个沉稳得不像农村青年的李满仓,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年轻人,不仅发现了惊天秘密,独自解决了境外精锐武装,更是在面对如此局面时,表现得如此冷静和识大体。
“好,你们先休息一下,我会让人安排房间和饭菜。”胡明远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等着吧,天亮之前,或许就会有消息了。”
这一夜,注定无人入眠。
在这栋不起眼的小楼里,一份承载着血泪历史和现实危机的绝密报告,已经悄然启程,飞向共和国的心脏。
而李满仓,这个长白山脚下的普通农民,却已然成为了撬动历史杠杆的那个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