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的热潮还未褪去,联盟群里又掀起了新的讨论——随着参与种植的居民越来越多,菜田管理难题逐渐显现:有的居民没时间天天浇水,导致植物缺水枯萎;有的不清楚植物生长状态,施肥过多烧了根;还有的遇到病虫害,不知道该如何科学防治。“要是能有办法实时掌握菜田情况,精准管理就好了!”一位上班族居民的留言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乐乐看着大家的诉求,立刻想到了之前联系过联盟的农业科技公司。这家公司曾表示愿意为应急菜田提供技术支持,当时因为精力集中在文创和研学上,暂时搁置了合作。现在正是引入科技的好时机,乐乐当即联系了公司负责人李总,双方约定第二天在菜田面谈。
第二天一早,李总带着技术团队来到社区菜田,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和各种智能设备样品。“乐乐老师,您看这款智能灌溉系统,能通过土壤传感器监测湿度,自动浇水,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李总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还有这款植物生长监测仪,能实时监测光照、温度、土壤肥力,生成生长报告,提醒大家何时施肥、何时防虫。”
技术团队现场安装了一套小型智能灌溉系统和两台监测仪。土壤传感器埋进地里后,平板电脑上立刻显示出土壤湿度数据:“现在土壤湿度是45%,薄荷生长适宜湿度是60%-70%,需要浇水了。”李总点击App上的“自动浇水”按钮,菜田边的微喷灌头立刻喷出细密的水雾,均匀地洒在植物上。居民们看得惊叹不已:“太神奇了!以后就算出差,也不用担心菜田缺水了!”
很快,联盟与农业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在社区菜田打造“智慧示范田”,引入智能灌溉、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等全套设备。同时,开发专属的“都市田园守护”App,整合种植指导、应急知识、联盟活动等功能,方便居民随时查看菜田情况和学习相关知识。
为了让居民们尽快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联盟组织了多场科技培训课。技术团队的工程师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连接App、查看监测数据、操作智能灌溉系统。“大家看,App上会显示每种植物的生长状态,比如这株马齿苋,显示‘光照不足’,我们可以把它移到阳光更充足的地方。”工程师耐心地讲解着,老周一边记笔记,一边感慨:“以前种庄稼靠经验,现在靠科技,真是越来越先进了!”
智慧菜田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之前总是忘记浇水的上班族小王,通过App远程控制灌溉,他种的薄荷长得郁郁葱葱;李奶奶种的艾草出现了叶片发黄的情况,App及时推送了“缺氮肥”的提醒,她按照指导施加了有机肥后,艾草很快恢复了生机;还有居民通过病虫害预警功能,提前发现了菜田里的蚜虫,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及时处理,避免了虫害扩散。
除了菜田管理,科技还让应急知识传播更高效。“都市田园守护”App上开设了“应急课堂”板块,上传了王医生录制的应急技巧视频,比如马齿苋止血、薄荷止痒的详细操作步骤,还有VR应急演练功能,居民可以通过手机体验模拟的突发状况,学习如何正确应对。“这个VR演练太逼真了!我刚才模拟了孩子摔倒止血的场景,跟着步骤操作,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位年轻妈妈兴奋地说。
智慧菜田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社区加入联盟。和风小区、蓝天小区等联盟成员社区纷纷联系,希望引入智能设备,打造自己的智慧菜田。联盟联合农业科技公司推出了“智慧菜田套餐”,根据社区菜田规模提供定制化方案,还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安装和培训。
为了让科技更好地服务应急需求,联盟还与高校合作,开展“田园应急科技研发”项目。高校的农业工程专业和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研发小组,针对应急植物的种植和使用进行研究。学生们通过智慧菜田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环境下应急植物的生长情况,优化种植方案;同时,研发更便捷的应急工具,比如便携式植物应急包、快速止血的植物提取液等。
这天,高校研发小组带着他们的最新成果来到社区——一款“迷你应急植物检测仪”。这款检测仪小巧便携,能快速检测植物的新鲜度和有效成分含量,帮助居民判断植物是否适合应急使用。“比如这个马齿苋,检测仪显示有效成分含量达标,可以用来止血;如果显示不达标,可能是因为生长环境不好,就不建议使用了。”研发小组的学生介绍道。
居民们当场进行了测试,用检测仪检测了菜田里的薄荷和马齿苋,结果都显示达标。“有了这个检测仪,我们用植物应急就更放心了!”老周拿着检测仪,笑得合不拢嘴。研发小组还表示,会根据居民的使用反馈,不断改进设备,让它更适合日常应急使用。
夕阳下,智慧菜田的智能灌溉系统正在自动浇水,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乐乐打开“都市田园守护”App,看着上面不断增加的联盟社区数量和居民活跃度数据,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掏出故事册,画下了智能设备在菜田工作的场景,还有居民们用手机查看数据的画面,在画旁写道:“当传统田园遇上现代科技,守护就有了更精准的方向;当智慧设备走进寻常百姓家,应急知识就有了更高效的传播方式。我们的都市田园故事,正在科技的助力下,变得更智能、更贴心,也让这份守护力量,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