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还沾在薄荷叶上,乐乐就被田埂边的脚步声吵醒——她本来想早点去给金银花浇水,却看见社区的刘主任带着几位穿浅蓝色制服的人往菜田走,手里还拿着笔记本和相机,看样子是来考察的。
“乐乐早啊!”刘主任老远就挥手,“这几位是区里民生办的工作人员,听说咱们菜田不仅能种出新鲜菜,还能应急救人,特意来看看!”
乐乐心里一紧,又有点小激动,赶紧跑去叫李奶奶和王爷爷。等大家赶到时,民生办的张科长正蹲在“应急薄荷区”前,对着木牌和长势整齐的薄荷苗拍照,嘴里还念叨:“之前只听说社区有块共享菜田,没想到还搞了应急植物区,这个点子好啊!”
李奶奶上前笑着递过一杯金银花水:“张科长您尝尝,这就是咱们田里种的,清热解渴。上次小宇过敏喘不上气,就是靠田里的薄荷先缓解的,后来我们还办了急救小课堂,教大家用这些‘田边宝贝’。”
张科长接过水杯,抿了一口,眼睛亮了:“这水喝着真清爽!您快给我们讲讲上次的事,还有这急救课堂是怎么办的?”
大家围坐在老槐树下,张阿姨抱着小宇也赶了过来。她把上次小宇花粉过敏、薄荷膏应急的经过细细讲了一遍,还拿出乐乐画的急救故事册给大家看:“您看,这都是乐乐画的,薄荷怎么用、过敏要注意啥,都画得明明白白。现在我们邻里谁遇到点小急事,都知道来菜田找‘帮手’。”
张科长翻着故事册,又看向田埂边挂着的急救包,伸手打开一个——碘伏、纱布、晒干的薄荷和金银花整齐地分在小格子里,外面还贴着一张简易使用说明。“你们考虑得太周全了!”他忍不住赞叹,“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共享菜园,但像你们这样把‘种菜’和‘应急守护’结合起来的,还是头一家。既解决了居民的‘菜篮子’,又织了一张邻里互助的‘安全网’,这个模式太值得推广了!”
旁边的工作人员也忙着记录,有人问王爷爷:“大爷,您觉得这种模式难推广吗?比如其他社区没有薄荷、金银花,该怎么办?”
王爷爷摸了摸胡子,指着田里的艾草和紫苏:“其实不用局限于这几种!艾草能止痒,紫苏能解鱼蟹毒,只要选些好种、管用的家常植物,再教大家怎么用,每个社区的菜园都能变成‘应急小站’。关键不是种什么,是大家愿意互相帮衬,把菜园变成邻里的‘共同家当’。”
乐乐听着,突然想起什么,跑回家里拿来一叠自己画的“急救植物手册”,分给考察团的人:“这上面画了每种植物的样子和用法,要是其他社区想种,就能照着看!”
张科长接过手册,看着上面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稚嫩的字迹,忍不住笑了:“这手册太实用了!我们回去后,就整理你们的经验,先在几个试点社区推广,到时候还得请你们去当‘老师’,给其他社区讲讲怎么把菜园变成‘救命园’!”
消息传开,邻居们都围了过来,有人提议:“不如咱们搞个‘菜田守护队’吧!每家出个人,轮流照看急救包和应急植物,再定期办急救课,让更多人学会帮忙!”大家纷纷附和,连平时不太说话的陈爷爷都举手:“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可以帮着记记台账,看看急救包缺不缺东西。”
考察团走的时候,张科长还特意跟乐乐约定:“等试点社区的菜园建好了,一定请你来给小朋友们讲菜田的故事!”乐乐用力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下午,大家就一起忙活起来——老周找了块木板,写上“菜田守护队”五个大字挂在槐树上;李奶奶带着几位阿姨整理急救包,补充了新的碘伏和纱布;王爷爷则给大家分配了值班表,每天都有人照看应急植物。乐乐也没闲着,她在故事册上画了新的一页:画着考察团和大家在菜田边说话的样子,旁边写着:“我们的菜田不仅能救命,还能把温暖传到更多地方!”
夕阳西下时,乐乐坐在田埂上,看着田里绿油油的菜苗和忙碌的邻居们,忽然觉得,《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里的“救命”,不只是救急,更是救了都市里邻里间的疏离——这片菜田像一条纽带,把大家紧紧连在一起,你帮我浇水,我教你急救,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心里也暖暖的。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菜田守护队”的木牌在月光下闪着微光,急救包静静地挂在田边,薄荷和金银花的清香在晚风里飘得很远。乐乐知道,这片小小的菜田,即将把它的“魔法”传到更多地方,而那些藏在菜苗间的温暖故事,也会在更多社区里,悄悄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