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还沾在基地菜田的生菜叶上,乐乐就被院墙外的动静吵醒了。她揉着眼睛推开门,就见老周的轮椅停在篱笆边,孙先生正帮他把竹篮挂在车把上,篮里装着刚从自家阳台移栽的两株辣椒苗,绿油油的枝叶上还带着水珠。
“乐乐,来得早吧?”老周看见她,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昨天回去我就琢磨,菜田边该种圈辣椒,又能吃又能当景致,特意挖了两株送来。”孙先生也跟着点头,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画着菜田规划图,“我们几个病友昨晚在病房合计到半夜,想着把基地那片空着地分一分,每人认养一小块,以后天天来浇水施肥,比在家待着有意思。”
乐乐刚要开口,身后就传来赵大嫂的大嗓门:“哟,老周、老孙都到啦!”只见赵大哥推着小推车走在前头,车上装着新磨的玉米面和一筐刚蒸好的玉米馒头,赵大嫂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是自家腌的萝卜干,“知道你们今天要过来摆弄菜田,我和老赵凌晨就起来蒸了馒头,管够!”话音未落,老陈也背着笛子来了,笛袋上还挂着个小竹篓,里面装着他清晨在河边采的野菊花,“想着给菜田边的石桌石凳添点颜色,也能给病友们泡菊花茶败火。”
正说着,医院的护士小张骑着电动车赶来,车筐里放着几摞崭新的笔记本和钢笔。“院长让我送过来的,”小张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说,“病友们不是要认养菜田嘛,这些本子用来记种植日记,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都写上,比脑子记牢靠。对了,张奶奶在后面呢,说要带她的老花镜和针线包,给菜田的木牌子缝上小布套。”
果然,没过几分钟,张奶奶就拄着拐杖慢慢走来,小布包里除了老花镜和针线,还装着几个绣好的小布贴——有番茄形状的,有黄瓜形状的,针脚虽然不算细密,却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给每个认养的菜田牌子都缝上一个,这样一看就知道是谁的地,多热闹。”张奶奶拉着乐乐的手,指了指菜田边的空地,“我那一小块就挨着老周的番茄田,到时候我种点小葱小蒜,他摘番茄的时候,随手就能拔几根配着吃。”
乐乐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暖得发烫。她蹲下身,帮老周把辣椒苗从竹篮里拿出来,又接过孙先生手里的规划图,仔细看了起来:“孙大哥画得真详细,这块种茄子,这块种豆角,中间留条小路,刚好能推轮椅过去。等会儿我们就把地分好,每个地块前都立个木牌子,写上认养人的名字,再把张奶奶绣的布贴缝上去。”
赵大哥一听,立刻挽起袖子:“分地的活儿交给我,我带了尺子和绳子,保证分得匀匀当当。老赵嫂,你把馒头摆到石桌上,等会儿大家忙完了,先垫垫肚子。”老陈则拿着笛子走到菜田边,对着晨光吹起了《喜洋洋》,欢快的笛声飘在菜田上空,引得几只麻雀落在竹架上,叽叽喳喳地跟着凑热闹。
小张也没闲着,把笔记本和钢笔分到每个人手里:“大家记得每天都来记录呀,等月底我们还能评个‘最佳种植日记’,给优胜的人发奖品——院长说了,奖品就是咱们自己种的蔬菜礼盒!”
正忙得热火朝天,远处传来小远的声音:“乐乐姐!我们来啦!”只见小远带着一群孩子,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自制的小牌子,上面用彩笔写着“爱护菜田”“节约用水”,还有的画着笑脸图案。“我们要当菜田小管家,每天来检查蔬菜长得好不好,还要帮爷爷奶奶们浇水。”小雨踮着脚,把手里的小牌子挂在竹架上,害羞地笑了,“我还画了个太阳,希望蔬菜们都能长得快快的。”
乐乐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身影,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大家——老周正和孙先生商量着给番茄搭架子,张奶奶戴着老花镜,在木牌子上缝着布贴,赵大哥和赵大嫂忙着分地、摆馒头,老陈的笛声还在继续,小张则在一旁帮孩子们挂小牌子。晨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一张张充满笑意的脸庞,菜田里的蔬菜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热闹,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点头回应。
乐乐站起身,拍了拍手,对大家说:“从今天起,咱们的‘认养菜田’就正式启动啦!以后每天清晨,我们都在这里相聚,浇水、施肥、记录,看着蔬菜一点点长大。等到下一次丰收的时候,我们还要办一场‘种植日记分享会’,把大家的故事都讲给更多人听。”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应,声音里满是期待。老周握着乐乐的手,激动地说:“这日子呀,有了这片菜田,就更有奔头了!”张奶奶也笑着点头:“可不是嘛,每天来看看自己种的菜,比什么都强。”
乐乐望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菜田,望着身边这群可爱的人,知道那个在夕阳下许下的约定,正在晨光里慢慢发芽。就像菜田里的种子总会破土而出,那些藏在心底的快乐和希望,也会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