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后的第一场春雨来得猝不及防,前一天还晴空万里,夜里就刮起了大风,豆大的雨点砸在窗玻璃上,噼啪作响。乐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总惦记着菜畦里的“救命菜”幼苗——那些刚移栽没几天的小苗,根系还没扎稳,哪经得住这样的风雨。
天刚蒙蒙亮,乐乐就揣着“救命菜笔记”冲进了雨里,身上的蓑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跑到菜畦边时,她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好几棵幼苗被风吹得歪倒在泥里,叶片上沾着泥水,原本舒展的叶子蔫蔫地耷拉着;田埂边的几棵更惨,直接被雨水冲垮的土块压弯了茎秆,眼看就要折断。
“这可怎么办啊……”乐乐蹲在垄边,伸手想把歪倒的幼苗扶起来,可刚一碰,幼苗的茎秆就晃了晃,像是随时会断。她急得眼圈发红,赶紧掏出笔记,翻到之前王爷爷教的“幼苗养护”那页,可上面只写了浇水、施肥的注意事项,没提过风雨后怎么补救。
就在乐乐手足无措的时候,远处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是王爷爷,他扛着锄头,手里还拎着一捆稻草,裤脚沾满了泥水。“别急,这风雨来得猛,但补救得及时,苗还能救。”王爷爷放下锄头,蹲到菜畦边,仔细查看幼苗的情况,“先把压在苗上的土块轻轻拨开,再用稻草给苗搭个小棚子,既能挡雨,又能防风。”
乐乐赶紧跟着学,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扒开压在幼苗上的湿土,王爷爷则把稻草分成一小束一小束,在每棵幼苗周围插几根细竹枝,再把稻草搭在竹枝上,做成一个个小小的“草棚”。刚搭了几棵,就听见田埂那头传来小虎的声音:“乐乐姐,王爷爷,我来帮忙!”
小虎披着雨衣,手里抱着一摞塑料薄膜,身后还跟着张婶和老陈——老陈今天没穿西装,换了件旧外套,裤脚卷到膝盖,手里还拎着一把小铲子。“昨天看天气预报说有大雨,我猜你们肯定要忙活,一早就赶过来了。”张婶说着,就蹲下来帮乐乐扶苗,“这苗跟孩子似的,得细心护着,不然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
老陈则拿着小铲子,在菜畦两边挖排水沟,“雨水积在土里会烂根,得把水排出去。”他一边挖,一边跟乐乐说:“我阳台的那几盆也被风吹得歪了,我照着你之前说的,用小石子固定了花盆,现在看着还行。”
几个人分工合作,不到半天功夫,歪倒的幼苗都被扶了起来,菜畦两边挖好了排水沟,每棵幼苗都有了“草棚”遮风挡雨。乐乐蹲在垄边,看着重新挺直腰杆的幼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掏出笔记,在新的一页上快速记录:“春分后遇大雨,‘救命菜’幼苗倒伏,补救措施:1. 轻扶幼苗,清除压土;2. 搭稻草棚防风挡雨;3. 挖沟排水防烂根。”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草棚”示意图,笔尖停顿了一下,又添上一句:“邻里相援护菜苗,田园情暖人心。”
中午的时候,雨渐渐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沾满水珠的幼苗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王爷爷看着菜畦里的“草棚”,满意地点点头:“过个两三天,等苗缓过来,就能把稻草撤了,到时候它们就能长得更壮实。”
乐乐把笔记收进兜里,看着身边的王爷爷、小虎、张婶和老陈,忽然觉得,这“救命菜”不仅能滋养身体,更能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从育苗到移栽,再到风雨中一起护苗,每一个环节都藏着温暖的情谊。她抬头望向天空,心里盼着幼苗快点恢复生机,盼着夏天到来时,菜畦里的“救命菜”能长得郁郁葱葱,也盼着这份田园里的温暖,能一直延续下去。
傍晚的时候,乐乐特意去菜畦边转了一圈,夕阳下,稻草棚里的幼苗轻轻晃动,像是在跟她打招呼。她掏出手机,给老陈发了张菜畦的照片,配文:“菜苗都救过来啦,等长好了,第一个叫你过来摘!”没过多久,老陈就回复了,还附带了一张阳台盆栽的照片,照片里,盆栽的幼苗也精神了不少,旁边还多了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救命菜,要好好长!”
乐乐看着手机屏幕,忍不住笑了起来。晚风拂过菜畦,带来泥土的清香,她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守护,这小小的“救命菜”,一定能在这个春天,长出满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