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推开窗,乐乐先被满眼的白晃了神——昨夜的初雪悄无声息落下来,菜畦上积了层薄雪,像盖了层白糖,塑料布下的白菜苗却透着绿,在雪地里格外显眼。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小虎发来的定位,附言:“山里荠菜冒头了,我带奶奶在坡上挖,你那边雪大吗?”
乐乐赶紧回了张菜畦雪景照,刚穿好棉袄,院门外就传来李爷爷的声音:“乐乐!雪化前挖荠菜最嫩,我带了小铲子和竹篮,咱们现在去村东的坡地!”打开门,李爷爷裹着厚围巾,手里的竹篮还挂着霜,身后跟着揣着小竹筐的小安,眼睛亮晶晶的:“乐乐姐,我要挖最大的荠菜,做荠菜年糕!”
三人踩着雪往坡地走,雪粒沾在鞋尖,咯吱咯吱响。李爷爷熟门熟路找到向阳的土坡,用小铲子拨开薄雪,底下果然藏着星星点点的荠菜——叶子带着雪水的润,根须白净,掐断时还能闻到股清鲜的土味。“这荠菜雪天里长得慢,香味都攒足了,包包子、炒年糕都绝了。”李爷爷边挖边教乐乐认荠菜,“要挑叶子锯齿圆的,别跟苦菜混了。”
小安蹲在旁边,把挖好的荠菜小心放进筐里,时不时举着一株问:“李爷爷,这个是不是荠菜?能加进年糕里吗?”乐乐笑着帮他把荠菜上的雪拍掉,掏出手机给小虎发了段挖荠菜的视频,配文:“我们在村东挖了好多荠菜,等你来一起做年糕!”
刚回到家,陈奶奶已经在厨房忙活了——糯米粉和面粉按比例和好,放在温水上醒着;王爷爷送来的腊肉切成小丁,在锅里煸出了油香。“我看雪下了,就提前把料备好,等你们的荠菜回来就开工。”陈奶奶接过乐乐手里的荠菜,放进温水里淘洗,雪水和温水混在一起,荠菜的绿更鲜亮了。
择菜的时候,手机又响了,是小虎的视频电话。屏幕里,他和山里奶奶蹲在雪地里,竹篮里的荠菜堆得冒了尖,旁边还放着几颗冻红的野山楂。“我们挖了满满一篮荠菜,还摘了野山楂,打算熬点山楂酱,拌年糕吃解腻!”山里奶奶凑到镜头前,笑着说:“乐乐啊,等我们过去,教你们做山里的荠菜团子,裹上年糕粉蒸,香得很!”
乐乐刚挂了电话,小安就举着刚择好的荠菜跑过来:“乐乐姐,荠菜洗好了,可以做年糕了吗?”陈奶奶把荠菜切碎,放进煸好的腊肉丁里翻炒,瞬间,荠菜的清鲜混着腊肉的油香飘满了厨房。“先炒馅再和面团,这样年糕里满是馅的香味。”陈奶奶把炒好的荠菜腊肉馅倒进米粉里,加温水揉成团,分成小块放进蒸笼。
蒸年糕的间隙,乐乐想起王爷爷,装了些刚挖的荠菜,裹上塑料袋往他家去。刚走到院门口,就看见王爷爷在廊下晒萝卜干,雪落在他的帽檐上,他却浑然不觉。“王爷爷,给您送些新鲜荠菜,能包饺子吃。”乐乐递过荠菜,王爷爷眼睛一亮,转身从屋里拿出个陶罐:“我腌的腊八蒜正好开坛了,配荠菜饺子香,你拿些回去,做年糕时加几瓣也提味。”
回到家时,第一笼荠菜腊肉年糕刚好出锅。乐乐趁热切了一块,咬下去,荠菜的清鲜裹着腊肉的咸香,米粉软糯却不粘牙,腊八蒜的辛香在嘴里散开,一点都不腻。小安捧着碗,吃得腮帮子鼓鼓的:“比上次的猕猴桃年糕还好吃!等小虎来,咱们再做一次!”
傍晚,雪停了,夕阳照在菜畦上,雪水顺着塑料布往下滴,白菜苗的叶子更绿了。乐乐坐在桌前,翻开“救命菜笔记”,在雪花旁边画了株荠菜,写下:“初雪荠菜+腊肉+腊八蒜=荠菜腊肉年糕,鲜辛解腻;约定——小虎来,做山里荠菜团子年糕。”
手机震了一下,是小虎发来的消息:“我们明天就出发,带了野山楂和荠菜,还有奶奶做的栗子干,到时候做栗子山楂年糕!”乐乐看着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转头看向厨房——陈奶奶正把剩下的荠菜腌起来,李爷爷在院里劈柴,准备明天烧火蒸年糕。
灶间的烟火气还没散,菜畦里的雪慢慢化着,这份藏在初雪里的约定,像灶上温着的年糕,暖得让人满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