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菜药园里的麦冬长得愈发茂盛,桔梗的枯叶开始泛黄,而新种的金银花地里,已经冒出了细细的嫩芽,在秋风里怯生生地舒展着叶片。小安和虎子正忙着给菜药们搭防风障,林爷爷则蹲在金银花地旁,小心翼翼地给嫩芽盖着碎稻草。
“霜降就快到了,得把这些小苗护住,不然一冻就活不成了。”林爷爷一边铺稻草,一边念叨,“这金银花可是好东西,等明年开花,就能给养老院的老人们泡水喝,清热又败火。”
正说着,社区快递站的小张骑着电动车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小安姐,有你们菜药园的信,寄件人是郊区的希望小学,地址写得有点模糊,我找了半天才确认是这儿。”
小安接过信封,上面贴着几张彩色的贴纸,信封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小孩子写的。她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张画着菜药园的信纸,纸上用铅笔写着几行字:“小安姐姐,我们是希望小学的学生,最近好多同学都感冒了,校长说城里的菜药能治病,我们没有钱买,能不能给我们寄点菜药?我们可以用山里的野核桃换!”信纸的末尾,画着一群举着小旗子的孩子,旁边还盖着十几个小小的手印。
小安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转头把信递给虎子和林爷爷。虎子看完,挠了挠头说:“希望小学我知道,在山脚下,条件不太好,冬天特别冷,孩子们容易感冒。”林爷爷也叹了口气:“这些孩子不容易,咱们得帮一把!”
小安立刻召集居民们商量,李姐第一个响应:“我家里还有晒干的紫苏叶,都拿过来!”老周叔也说:“我便利店还有几包冰糖,一起寄过去,给孩子们煮药时加一点,口感好。”幼儿园的王老师更是带来了家长们凑的钱:“买点包装纸,把菜药分装成小份,再写清楚用法,孩子们用着方便。”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孩子们负责把薄荷、紫苏叶按份装袋,妞妞和朵朵还在每个药包上画了笑脸;李姐和阿姨们仔细地把桔梗根包好,生怕受潮;虎子则骑着三轮车,去镇上的邮局打听怎么寄最快。
张医生听说后,特意赶来,不仅带来了一些常用的感冒药,还在每个药包上补充了用法:“紫苏薄荷水适合风寒感冒,桔梗根适合咳嗽痰多,要是发烧超过38.5度,一定要及时送医院。”他还在信里写了注意事项,叮嘱孩子们不要乱用药。
第二天一早,装满菜药包的箱子就寄走了。小安特意在箱子里放了一封信,告诉孩子们:“菜药不要钱,等春天来了,我们会寄金银花种子过去,教你们在学校的小菜园里种,这样以后就能自己种药治病了。”
寄完快递,小安刚回到菜药园,就看见养老院的赵奶奶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提着一个布包:“小安啊,我听说你们给山里的孩子寄菜药,这是我攒的一点钱,给孩子们买点文具。还有这些毛线,我织了几双小袜子,一起寄过去,山里冷,孩子们穿着暖和。”
小安接过布包,里面的毛线袜针脚细密,带着淡淡的肥皂香。她鼻子一酸,连忙说:“谢谢您,赵奶奶,我一定替孩子们谢谢您!”
接下来的几天,菜药园里格外热闹。老周叔每天都来帮忙翻晒菜药,陈姐则带来了早餐店的豆浆,分给帮忙的居民;林爷爷更是天天守在金银花地旁,观察嫩芽的生长情况,还特意找来塑料膜,给小苗搭了个小棚子。
一周后,小安收到了希望小学的回信。信是校长写的,字里行间满是感激:“孩子们收到菜药后,都特别开心,喝了紫苏薄荷水,感冒的同学都好了不少。他们让我转告你,等野核桃熟了,一定给你寄过去,还说要好好学习,以后也像你一样,帮助别人。”信里还夹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孩子们举着菜药包,笑得格外灿烂。
小安把照片贴在菜药园的公告栏上,居民们路过时都会停下来看一眼。虎子笑着说:“小安姐,你看,咱们的菜药不仅救了城里人的急,还帮了山里的孩子,这‘种的菜能救命’真是名不虚传!”
林爷爷也凑过来看照片,指着金银花地说:“等明年春天,咱们把金银花种子寄过去,让孩子们也种上,这样他们就有自己的‘救命菜药’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菜药园里,薄荷和紫苏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金银花的嫩芽在小棚子里悄悄生长。小安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温暖——这片小小的菜药园,不仅种出了能治病的菜药,更种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守护。
而《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的故事,也在这个渐冷的秋日里,写下了最动人的篇章——菜药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当这份力量跨越山海,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中时,它就变成了最珍贵的希望。就像这秋日里的菜药园,只要有人守护,就能在寒风中绽放温暖,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