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院的菜苗在初夏阳光里肆意疯长,鲜嫩的叶片被镀上金辉,每天都有街坊挎着菜篮,满心期待地来采摘最新鲜的蔬菜。
清晨,小安刚给番茄苗搭好崭新支架,就瞧见院门口杵着几个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他们手里紧紧攥着笔记本,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拘谨,正探头探脑地往里瞧。
“请问……这里是能学种菜的社区小院吗?”领头的姑娘怯生生地问,“我们是隔壁小区的,在网上看到,你们这儿不仅自己种了菜,还帮养老院、山里的孩子种菜,所以也想跟着学学。”
小安瞬间笑开了花,热情地把他们迎进来:“当然能!赶巧了,今天要给黄瓜藤摘心,你们来得正好,跟着学学正合适。”
年轻人刚放下包,王奶奶就端着一盘刚摘的小番茄走了过来,满脸慈祥:“先尝尝鲜,这可是咱们自己种的,没打农药,保准甜!”李大爷也麻溜地搬来小凳子:“想学种菜别着急,先听听这里面的门道,你们年轻人脑子活,学起来快,用不了多久就能出师。”
摘心教学从辨认藤蔓开始。李大爷指着黄瓜藤顶端的嫩芽,耐心讲解:“这顶端的芽叫‘顶芽’,把它掐掉,养分就能分给侧枝,这样结的黄瓜才多。掐的时候得留两片叶子,可别伤着主干。”说着,他就示范着掐下一个顶芽,递给旁边的年轻人。
年轻人纷纷学着李大爷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掐芽,可还是有个小伙子手一抖,不小心把叶子也掐掉了。李大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没事,刚开始都这样,下次看准了再下手,菜苗皮实得很。”
另一边,王奶奶带着姑娘们给番茄苗绑藤蔓:“番茄藤长到半米高就得绑,用软绳子轻轻系在竹竿上,别勒太紧,不然会影响生长。你们看这株,藤蔓长得歪了,绑的时候得慢慢扶直。”
张阿姨也凑过来,教大家辨认青菜的病虫害:“叶子上有小洞,十有八九是菜青虫,别用农药,撒点草木灰就行;要是叶子发黄,那就是缺水了,得赶紧浇水,但中午不能浇,容易烧根。”
一上午忙忙碌碌,年轻人都学得像模像样。领头的姑娘看着自己绑好的番茄藤,兴奋得眼睛都亮了:“原来种菜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总觉得买现成的方便,现在才觉得自己种的才有意思。”
小安趁机提议:“我们打算在社区办个‘菜苗培训班’,每周教大家种菜技巧,还会分些菜苗给大家种,你们要是感兴趣,随时来。”
年轻人立刻使劲点头答应,还主动要了“云种菜”的群二维码:“我们也要跟着山里的孩子一起种,等菜熟了,也寄点给他们尝尝!”
没过几天,“菜苗培训班”正式开课了。小院里挤满了来学习的街坊,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李大爷负责教农具使用和搭架,王奶奶教育苗和绑藤蔓,张阿姨教蔬菜烹饪,小安则负责记录和分享山里菜苗的长势。
有位带着孩子来的妈妈,跟着学了两周后,特意来给小安送了张画:“我家孩子以前不爱吃蔬菜,现在跟着种小油菜,每天都要去看看,吃饭时也主动吃青菜了,说这是自己种的,得吃完。”
小安把画贴在“菜苗画廊”里,看着满院忙碌又充满活力的身影,又想起养老院老人们照料菜苗时专注的模样,还有山里孩子们写的充满童趣的菜苗日记。她忽然心头一暖,“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这“救命”的力量,正通过菜苗不断传递——它让年轻人找回生活的乐趣,让孩子爱上蔬菜,让老人重拾往日的手艺。这些小小的菜苗,就像一个个“种子老师”,带着泥土的智慧,在都市里播撒下热爱生活的种子,让更多人在种植与收获中,感受到生活最朴素的美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