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后的日子,社区小院的菜畦每天都有新变化——黄瓜籽顶破泥土冒出白芽,小油菜舒展开嫩绿的叶片,连之前盖在菜畦上的棉布,都被王奶奶换成了透气的竹筛。小安每天早上都要去菜畦边转一圈,把菜苗的长势记在“菜苗日记”里,旁边还贴上山里孩子寄来的画。
这天清晨,小安刚给菜苗浇完水,就看见邮差骑着车过来,车筐里放着个鼓鼓的牛皮纸信封,上面写着“社区小院菜苗信箱收”,落款是“山里希望小学菜苗小队”。
“肯定是孩子们的菜苗日记!”小安赶紧拆开信封,里面掉出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每张纸上都画着菜苗,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小与的日记里画着刚发芽的黄豆:“小安姐,李爷爷教的发豆芽方法真好用!黄豆泡了三天就冒芽了,我每天都给它们换水,现在芽长得比我的小拇指还长,苏老师说等再长点就能炒着吃啦!”纸的右下角还画了个举着豆芽的小人,旁边画着个大大的笑脸。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画了满纸的油菜花种:“王奶奶,我把您寄的花种撒在了菜畦边,苏老师说春天会开出黄色的花。等花开了,我要摘几朵压成干花,寄给您和张阿姨,这样你们就能闻到山里的花香啦!”
还有个之前没怎么说话的小男孩,日记里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却画得格外认真:“今天给菜苗浇水时,发现叶子上有小虫子,我学着小安姐的样子,用草木灰撒在叶子上,虫子就不见了。菜苗要好好长,我也要好好长大。”
小安把日记一张张摊在石桌上,街坊们路过时都围了过来。王奶奶戴着老花镜,指着小女孩画的油菜花,笑着说:“这孩子心细,等咱们小院的春菜熟了,也寄点给她尝尝,让她知道城里的菜也香。”
李大爷看着小石头的豆芽画,摸了摸下巴:“这小子学得还挺快!下次直播得问问他豆芽炒了没,要是火候掌握不好,我再教教他。”
张阿姨则找出针线,把孩子们的日记仔细缝在布面上:“这么珍贵的日记,得好好保存着,等秋天孩子们来社区,让他们看看自己写的字,肯定特别开心。”
小安把孩子们的日记拍成照片,发在“云种菜”的群里,很快就有网友留言:“孩子们的字虽然歪歪扭扭,但看得出来很用心!”“我家孩子也跟着种了菜,今天还学着写菜苗日记呢!”
下午,小安带着街坊们给山里的孩子写回信。王奶奶握着笔,一笔一画地写:“丫头,奶奶收到你的花种画啦!等春天小院的菜花开了,奶奶拍照片给你看,咱们比一比谁的花开得更艳。”
李大爷则在信里画了个大大的黄瓜架:“小宇,你的豆芽长得不错!爷爷教你个新招,炒豆芽时放点醋,又脆又香。等你种的黄瓜爬架了,爷爷再教你怎么绑藤蔓,保准结的黄瓜又大又甜。”
张阿姨把自己腌的酸菜装在小瓷罐里,附了张纸条:“山里的孩子们,阿姨的酸菜寄给你们尝尝,配着粥吃可香啦!等你们的春菜熟了,阿姨教你们做酸菜炒肉末,简单又好吃。”
小安把回信和包裹一起寄出去时,特意在信封里夹了片社区小院的青菜叶,压得平平整整。她望着菜畦里茁壮成长的菜苗,又看了看手里的信封,忽然觉得,这些菜苗日记和回信,就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线,一头连着都市的社区小院,一头连着山里的希望小学。
“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原来“救命”的不仅是菜苗本身,更是藏在菜苗背后的牵挂与陪伴——孩子们在记录菜苗生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坚持,街坊们在回信里传递着温暖,连素未谋面的网友都跟着种下希望。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意,就像春雨滋润泥土一样,让这份跨越山海的田园情,长得越发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