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晨雾还萦绕在阳台,小安刚给菜盆浇完水,楼下就传来“蹬蹬”的脚步声。瘦小男孩背着书包跑上来,手里举着个用麻绳捆着、绣着颗小小西红柿的小布包。
“姐姐,这是病房哥哥让我带的!”男孩把布包递过来,里面是几粒饱满的西红柿籽,“哥哥说,这是咱们摘的那颗西红柿里的籽,让你种在阳台,等长出苗,他就来教我浇水!”小安捏起西红柿籽,指尖触到籽儿时,感觉籽儿泛着温温的光,仿佛带着孩子手心的温度。
她连忙在菜盆旁挖了几个小坑,把籽儿埋进去,盖上一层薄土。刚浇完水,土面就轻轻隆起,几粒籽儿竟悄悄冒了白尖,芽尖泛着和当初黄豆芽一样的光。“长得真快!”男孩蹲在旁边,眼睛瞪得溜圆,“比我在学校种的菜苗快多啦!”
这时,手机“叮咚”响起,是李医生发来的照片:医院护士站窗台上,摆着个小小的菜盆,里面种着从阳台带去的黄豆芽,芽藤上开着嫩黄的花,旁边贴着张纸条,写着“这是能带来希望的芽”。配文说:“好多病人看到豆芽,都问能不能种,说想跟着等花开。”
小安心中一动,赶紧找出几个空花盆,从阳台菜盆里分了些带土的青菜苗和黄豆芽——要给医院的病人们也带去些生机。刚装完花盆,张阿姨提着个装着刚蒸好红薯的竹篮走来:“给孩子和医院的病人带的,红薯养胃,配着菜粥吃正好!”
“张阿姨,您来得正好!”小安把分好的菜苗递过去,“帮我给李医生带些,让病人们也种种,看着菜苗长,心里也有盼头。”张阿姨接过花盆,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我再炒点青菜,一起给他们送去!”
刚送走张阿姨,豆腐老伯推着磨浆车过来,车斗里装着新泡的黄豆和几个空陶盆:“听说医院的人想种菜,我带了些黄豆和花盆,磨完豆浆就送去!”老伯说着,把黄豆倒进石磨,乳白的豆浆流出,香气混着阳台菜苗的清香,飘满整条街。
加班姑娘也提着诗集赶来,手里拿着几张空白画纸:“我画了些菜苗的轮廓,让孩子们涂色,涂完贴在菜盆旁,菜苗肯定长得更精神!”她把画纸递给瘦小男孩,男孩立刻拿出彩笔,涂起翠绿的菜叶和通红的西红柿。画纸刚涂完,细碎的光粒从画里飘出,落在刚冒尖的西红柿芽上。
午后,小安提着装着菜苗和红薯的篮子往医院赶。走到病房楼前,就见好多病人趴在窗边,朝着护士站方向望——张阿姨正帮护士们把菜苗摆在窗台上,豆腐老伯提着豆浆桶,给每个病人递热豆浆。
“小安姐姐!”孩子从病房里跑出来,举着个画着菜苗的杯子,“我用这个杯子装豆浆,喝完就能种豆子啦!”他拉着小安走到护士站,窗台上的菜苗已排得整整齐齐,青菜苗泛着绿光,黄豆芽开着黄花,刚种下的西红柿籽也冒出芽尖,光粒在叶片间轻轻跳动。
“这些菜苗能长多大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凑过来,满眼期待。小安蹲下身,指着西红柿芽:“等它长出藤,就能结西红柿;青菜长肥了,就能炒菜吃。您要是喜欢,也能种一盆,我教您浇水。”老奶奶笑着点头,连忙接过小安递来的菜苗,像捧着宝贝似的抱在怀里。
李医生走过来,拿着张记着好多病人名字的纸条:“他们都想种阳台的菜苗,说看着菜苗一天天长,就觉得自己的身体也在跟着好起来。”小安望着病房楼里亮起的一张张笑脸,忽然明白:这都市里的菜苗,早已不只是简单的植物——它们是“救命”的信使,把阳台的生机、街坊的心意,变成病人们心里的盼头,让每个身处困境的人都相信,只要带着希望种下种子,就一定能等到收获的那天。
傍晚,小安离开医院时,夕阳洒在护士站的窗台上。菜苗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光粒顺着窗户飘出去,落在医院的花园里,落在街坊们的窗台边,似在传递新的约定。孩子追出来,举着颗刚收集的黄豆:“姐姐,等我种的黄豆发芽,就带去阳台,和咱们的菜苗做邻居!”
小安点头,看着孩子跑回病房。她抬头望向自家阳台,仿佛能看见刚种下的西红柿芽正迎着晚风生长,青菜苗舒展着叶片,豆腐老伯磨豆浆的香气还在空气中飘荡。原来,“都市归田园”从来不是一句口号,“种的菜能救命”也不只是挽救生命——那些在钢筋水泥间冒出的菜芽,正把温暖与希望,种进每个渴望生机的人心里,让田园的诗意,在都市的烟火气里,开出一片又一片充满力量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