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漫过东崖的藤架时,小孙孙发现竹篮里的玉米壳在发光。昨夜从星脊山带回的壳上,赭石粉画的石崖轮廓正往下淌糖珠,珠落在星草叶上,溅出细碎的甜响,像把星脊山的回声带了回来。
“它们在说悄悄话呢。”街坊奶奶正翻晒带回的玉米须,须子沾着的糖霜在竹匾里拼出串小脚印,从匾沿一直爬到双生花旁。双生花的花瓣上,新结的糖珠里浮着星脊山的晨景:石崖顶的竹筛还摆在老地方,糖霜上的“团圆”二字沾着片桂花,是东崖孩子临走时落下的。
苏一给藤架上的糖丝巢换桂花时,巢里飞出只星尘蝶。翅膀上沾着星脊山的红泥,泥里裹着粒玉米草籽。她把草籽埋进去年星脊山孩子送的红泥里,刚埋好,土里就冒出片小叶,叶尖卷着个“念”字,沾着的糖霜尝着有玉米糕的香。
影族使者检查竹石对牌时,发现接缝处的蜜线多了些分叉,像往两边生了根。叉尖缠着星草与玉米草的绒毛,绒毛里裹着孩子们的笑声碎屑——东崖孩子的笑混着桂花甜,星脊山孩子的笑带着玉米香,缠在一起竟凝成颗小小的糖,糖心嵌着片半黄半绿的叶。
小孙孙举着玉米壳小人蹲在双生花旁,突然发现土里的甜脚印在往回退。退到院门口时,印子里冒出串细小的芽,是星脊山的玉米草顺着糖霜长了过来,草叶上的糖珠里,映着扎玉米壳辫的小姑娘正往竹篮里装新摘的玉米,篮沿系着的星草绳,是东崖孩子送的那根。
日头爬到藤架顶时,竹石对牌突然轻轻颤。接缝处渗出的蜜顺着刻痕往地上流,在甜脚印旁画出个小小的“回”字。苏一用指尖蘸蜜往空中弹,蜜珠落地的地方立刻长出细藤,藤上的叶片一片刻着“星脊”,一片刻着“东崖”,交替着往天上爬,像在给两地的甜气搭座互通的桥。
街坊奶奶往灶上蒸米糕时,发现蒸笼里飘出的水汽里浮着玉米壳。壳上用桂花蜜写着“玉米草又开了两朵”,是星脊山孩子的暗号——算上之前的七朵,正好九朵,像在数着日子等下一次相见。她往米糕里掺了把星脊山的玉米粉,蒸出的糕上,桂花与玉米碎缠成个小小的结。
暮色漫进院子时,星尘蝶突然结队往星脊山的方向飞。翅膀上的甜响连成串,像在给那边的孩子捎话。小孙孙把耳朵贴在双生花的根须上,听见土里传来“沙沙”的声,是玉米草的根须在往这边赶,与星草的根须碰在一起,发出糖珠相撞似的轻响。
双生花的花瓣在夜里慢慢合,瓣上的糖珠把今天的事都收了进去。珠里最后定格的画面,是东崖的甜脚印与星脊山的甜脚印在中途交叠,印泥里的红泥与黄土融成暖橙,像两只手在土里紧紧相握。而那道连接两地的蜜线,正往两边的土里钻得更深,像在给甜脚印系上永远不会松的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