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蜜雨滋养的新芽刚冒尖,祠堂角落的旧竹篮突然“闹”起来。不是摇晃的响,是竹篾间渗出星蜜的“滋滋”声,混着细碎的呢喃,像有无数陈年旧事要往外涌。孩子被声音拽过去时,竹篮已浮在新泉水面,篮底针脚印与泉眼光鱼影缠成网,网住的,竟是十五年前青布衫姑娘留下的旧光阴。
“是竹篮在倒带呢。”街坊奶奶攥着早年装传信种的布袋,布纹里的针脚印和竹篮的严丝合缝。她往泉里撒把银莲花瓣,花瓣刚触水,竹篮里就“涌”出光——青布衫姑娘蹲在最初的篱笆旁,往竹篮塞菜籽的影清晰浮现,她指尖沾着星蜜,把“第一份盼”封进篮底,说“竹篮装的不是籽,是能救命的‘春’” 。
海安县渔排的老竹篮,今夜也跟着“闹”。阿叔往篮里添银莲花干,干花针脚印突然发光,映出青布衫姑娘教他扎临时篱笆的影。那时台风季将至,渔排缺防护,姑娘把菜畦传信种塞他手里,说“竹篮能盛海,也能盛盼” 。此刻,老竹篮渗出的星蜜顺着渔排竹篱往下淌,淌过的地方,新抽的芽正把当年台风刮出的裂缝“缝”起来,像用光阴当针线。
医院花园的藤编篮里,姑娘把星蜜雨滤进小瓶。瓶里光影晃荡,竟照见青布衫姑娘的影——她当年溜进医院后院,把银莲花藤缠上生锈的铁栏,藤条针脚印里,藏着给重病患儿的“希望籽” 。姑娘的手抚过藤编篮,篮底渗出的星蜜瞬间漫上她输水管,管里药水泛金,藤编篮“吐”出的旧光阴里,患儿们追着银莲花跑的笑声,正顺着星蜜往菜畦飘。
孩子捧着祠堂的旧竹篮,光里的青布衫姑娘突然转向他,把枚沾着星蜜的菜籽塞进他手心:“竹篮里的光阴,要传懂‘盼’的人。” 菜籽刚入手,竹篮里的旧光阴“炸”开,十五年里经这篮的画面全涌出来:归田人用它装各地星蜜,街坊奶奶用它收传信花瓣,甚至有次新泉涨水,竹篮载着银莲花漂了半宿,把“信”送到了下游村庄……每个画面里,竹篮都沾着星蜜,都系着针脚印,都藏着“菜能救命”的伏笔。
归田人闯进祠堂时,旧竹篮正把光鱼影往暖路网撒。他认出这是早年在沙漠边缘丢的竹篮,那时他以为石墙旁的银莲花活不成,把装籽的篮埋在沙里,没想到如今,篮里旧光阴顺着星蜜涌回菜畦,沙里的银莲花影正缠着光鱼影往上钻,钻过的暖路网节点,沙漠石墙“活”了似的泛金,墙缝里的新芽,正咬着旧光阴里的“盼”往外长。
新泉水面突然升起竹篮桥,桥栏缠满银莲花藤,藤上针脚印全是旧光阴的碎片。孩子顺着桥走,每踩一步,竹篮里的旧画面就亮一帧:青布衫姑娘在菜畦数第一百株银莲花,归田人用竹篮接沙漠飘来的星蜜雨,医院姑娘把竹篮当花盆,让银莲花顺着篮沿爬……走到桥尾,竹篮“咔”地合上,把所有旧光阴锁成粒星蜜籽,籽落进菜畦,泥土里“咕嘟”冒出新竹篮,每个篮沿都缠着银莲花,都沾着针脚印,都等着装新“盼”。
暮色漫过祠堂,旧竹篮的光慢慢淡了,却把针脚印烙进了新泉石缝。街坊奶奶把新竹篮分发给众人,篮底星蜜泛着旧光阴的暖:“竹篮装的不是东西,是十五的‘盼’,是青布衫姑娘说的‘菜能救命’——救的是绝境里的希望,是把陌生人的牵挂,变成能捧在手里的光。” 话音落,各地竹篮同时“吐”出星蜜,渔排的护着新芽防台风,医院的载着笑声润药水,沙漠的缠着石墙绽金花,暖路网的光鱼影衔着旧光阴,把“竹篮里的盼”送向更远的地方。
山巅的风铃声裹着旧光阴的香,新泉里的竹篮还在漂,每个篮里都躺着粒星蜜籽,等着懂的人种下。孩子摸着新竹篮的针脚印,突然明白:这旧光阴从不是负担,是青布衫姑娘埋下的“接力棒”,竹篮盛过籽、载过信、装过蜜,把“我种的菜能救命”的故事,从十五年前的菜畦,传到渔排、医院、沙漠,传到每个需要“盼”的角落。只要竹篮还在飘,针脚印还在亮,旧光阴里的希望,就会顺着星蜜,顺着银莲花,顺着每个人的手,永远传下去,永远救着那些在绝境里盼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