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二营对346高地进行炮火袭扰的同时,营部指挥所的争吵声也没断过。
1995年1月14日晚,今天罕见的没有炮弹落到346高地上。
科伦中尉心中总是隐隐感到不安,虽然大批军队已经赶到,高地上的兵力高达四百,但鉴于上次指挥得当,他仍然是高地上的最高指挥官。
“嘿,士兵!有事吗?”中尉走出指挥部,拉住一名南方士兵。
“没有。”
“好的,请把布落迪上尉叫到指挥部。”
“是!”
很快,之前那位被他撸了权的南方军上尉来到指挥部。
“上尉,前沿观察哨有异动吗?”
“没有,一切正常。”
“好的,请你近段时间多派出一些巡逻队,务必保证高地安全,只要再坚持一个星期,我国的装甲部队就可以赶到。”
“好的。”
卫士团二营营部,里面仍在争吵。
“部队从七点钟方向的谷口进入,炮火对山谷两侧进行持续打击!”
“不可!科伦的雷达有多厉害你是知道的!炮兵根本不能长时间停留!”
特维拉炮兵战术的核心在于“炮火覆盖”和“打了就跑”,力求以大范围、高数量弥补精准度的缺陷,以高效率弥补数字化的不足。
近些年,科伦炮兵在也不断学习特维拉,从原始的固定阵地转化为机动阵地。
这么一搞,特维拉与科伦对峙的优势又少了一条。
“据我对科伦的了解,他们会在高地周围布下许多前沿观察哨,无论从哪里进攻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二营长站在地图前,眉头紧皱,眼神专注地盯着地图上的标记和线条,仿佛要透过这张纸看到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不时停下思考,似乎在脑海中推演着各种可能的战术和策略。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眉头皱得更紧了,沉声道:“346 高地在短时间内怕是夺不回来了。”
一旁的麦威尔闻言,立刻凑上前去,看着地图问道:“此话怎讲?”
二营长摇了摇头,一脸凝重地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划都是空谈!我们的兵力和装备与科伦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众人听了二营长的话,都不禁低下头,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的确,他们都清楚自己与科伦之间的实力差距,根本没有多少胜算。
然而,麦威尔却不这么认为,他猛地抬起头,大声说道:“不行!还没开打自己的士气先没了!像什么话!”
“要我说,还用什么计划!随打随来!谁赞同?谁反对?反对的通通叉出去!”
麦威尔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他的眼神扫过每个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第二天
卫士团的炮兵营被秘密调动,三个连分别在不同的地区扎营,营部开始向各连、排分发武器弹药。
说是随打随来,但麦威尔可不能真干,那样只会浪费兵员。
安全局传来情报,一周后科伦的装甲部队就会赶到,到那时候就真没机会了。
他要利用今天一白天的时间把能部署的都部署完。
时间转眼间来到傍晚七点,麦威尔还在盯着地图,截止到昨天晚上,他已经整整一天没有进食。
到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排兵布阵非常难。光分配任务就花了一上午,这还不算临场调动。
晚上,八点,当指针指向数字零的那一刻,麦威尔说道:“开始炮击!”
指挥部中的营首席通信官拔出电话,拨通了炮兵阵地的电话:“开始炮击!”
“收到!”
炮兵一连连长放下电话,对试射火炮的炮兵喊到:“开始试射!”
“是!”
诸元都是提前装定好的,所以直接进入装填环节。
装填手拉开炮闩,牵引车驾驶员(又称替补员)协助检查炮膛。
两名弹药手搬来弹药、引信。
检查完毕后装填手选择oF-462高爆弹,然后开始分装式装填。
他把弹头从炮口装入,推至膛底,随后把药包塞入药室。
最后,他拉动手柄完成闭锁,炮闩自动激发装置待命。
炮长见所有人员撤至安全距离外,大喊道:“放!”
瞄准手拉动激发绳,轰一声炮弹发射。
很快,前沿侦察兵传回消息,炮弹偏了。
炮长根据传回的信息开始调整火炮:“增加5密位!“
第二次炮弹击中目标,连长下令全部调整诸元,随后全连火炮齐射覆盖目标。
六分钟后,炮弹全部射击完毕。
炮兵们收起驻锄,锁紧炮架,挂接牵引车,使用千斤顶复位。
最后全员登车,驾驶员一脚油门直接向备用阵地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