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的血腥味,即便用掉了整整三大桶西域进贡的顶级香料,也依旧若有若无地飘散在空气里。
剩下的官员们上朝时,一个个都像鹌鹑一样缩着脖子,恨不得把脑袋塞进官袍里。走路都贴着墙根,生怕踩到哪块看不见的血迹,沾染上什么不祥的晦气。
朱由检端坐在龙椅上,一身明黄色龙袍在他身上仿佛天生就该如此,那双漆黑的眸子扫视着底下这群瑟瑟发抖的臣子。
心中毫无波澜。
甚至还有点想笑。
这群老古董,昨天被自己杀鸡儆猴吓成这样?
他知道,恐惧只是暂时的。想要真正建立一个属于他的新秩序,光靠杀戮是不够的。他需要一套全新的规则,一套能彻底砸碎旧有利益集团饭碗,并为他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规则。
“王承恩。”
“奴才在。”
王承恩小碎步跑上前,腰弯得快九十度了。
“把朕拟的章程,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喳。”
王承恩展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清了清公鸭嗓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殿里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自今日起,废除内阁票拟之权,改设'政事堂',凡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讨,最终由朕亲裁。”
“政事堂设首席大学士一名,次席两名,入堂学士若干。凡入堂者,不论文武,不分出身,唯才是举。”
这一条念出来,殿下众人虽然惊骇,但还在预料之中。皇帝这是要彻底将权力收归己有,废掉那个与皇权抗衡了上百年的文官决策核心。
但接下来的一条,就让所有人的大脑直接宕机了。
“废除科举八股取士之制!”
卧槽!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
“改设'明经'、'明法'、'明算'、'格物'四科。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商贾优伶,皆可报考。考试内容以实学为主,策论为重,务求选拔经世致用之才!”
“凡四科优胜者,可入国子监进学,由政事堂大学士亲自教导,毕业后择优授官。”
“另设'武举',考兵法韬略,马术步战。优胜者入讲武堂,由神机营统帅秦良玉亲自操练,毕业后授予军职!”
王承恩念得口干舌燥,唾沫横飞。
而殿下的官员们,已经彻底石化了。
废除八股!
这四个字,比昨天那场血腥屠杀还要让他们感到恐惧。
这等于直接掘了他们这群读书人的根!
数百年来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科举,靠的就是那套他们从小读到大的四书五经,靠的就是那套他们烂熟于心的八股文章。
现在皇帝说废就废了?
还要搞什么“明算”、“格物”?
那是什么玩意儿?
是算盘打得好就能当官吗?是木匠活儿干得好也能当官吗?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更离谱的是,连商人和戏子都能参加考试了?这成何体统!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御史再也忍不住,颤巍巍地出列,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陛下!万万不可啊!此乃动摇国本之举!科举乃太祖爷定下的万世不易之法,是为国选才的根本。废了科举,天下读书人的心就散了啊!国本动摇,江山危矣!”
他这一开口,仿佛点燃了火药桶。
剩下的官员们虽然不敢像昨天那样激烈反对,但也纷纷跪下,用悲痛欲绝的语气劝谏。
“请陛下三思!”
“祖宗之法不可废啊!”
朱由检冷眼看着他们。
他知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昨天杀的,只是那些已经烂到根的贪官污吏。而今天他要动的,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根基。
“祖宗之法?”
朱由检笑了,笑声中充满了嘲讽。
那张年轻英俊的脸上,此刻写满了不屑。
“太祖定下科举,是为了选拔能臣干吏,不是为了选拔一群只会引经据典、满口之乎者也的废物!”
“你们看看你们!”
他修长的手指指着殿下的官员们。
“算术,你们比得过一个街边商贩吗?水利,你们懂如何修筑堤坝吗?军械,你们知道火炮如何铸造吗?”
“一问三不知!”
“除了会写几篇狗屁不通的八股文,争权夺利,贪污腐败,你们还会什么?!”
朱由检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这群老古董,真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
“朕的江山,就是被你们这群读死书、死读书的废物给蛀空的!”
“朕现在就要用实学,选实干之才!谁不服,谁反对,朕就让他去跟周延儒做伴!”
最后一句话,杀气腾腾。
刚刚还准备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老御史,立马把话憋了回去,脑门上冷汗直流。
和周首辅做伴?那可是抄家灭族,女眷充入教坊司的下场!
惹不起,惹不起。
朱由检看着噤若寒蝉的百官,满意地点点头。
他知道,新政的推行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但没关系。他有的是时间和手段,慢慢炮制这帮老顽固。
“牛金星。”
“臣在。”
牛金星赶忙出列,他现在对朱由检是又敬又怕。这位新主子,比他之前跟过的任何一个都要狠,都要有手段。
“政事堂首席大学士,就由你来暂代。”
朱由检淡淡地说道。
牛金星浑身一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首席大学士?这不就是以前的内阁首辅吗?
自己一个降臣,寸功未立,皇帝竟然把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自己?
他立刻明白了。
皇帝这是在向天下人释放一个信号。他用人,真的不看出身,不看过去,只看你有没有用,够不够听话!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英雄不问出处”啊!
“臣……臣何德何能……”
牛金星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朕说你能,你就能。”
朱由检打断他,那双漆黑的眸子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把政事堂的架子搭起来,把新科举的章程细则给朕拟出来。办好了,你这个'暂代'就可以去掉。办不好,朕就换人。”
“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牛金星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他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机遇。抓住了,就能一步登天。抓不住,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朱由检又看向兵部尚书张凤翼。
“张爱卿。”
“臣在。”
“南征大军的粮草、军械筹备得如何了?”
张凤翼连忙回道:“回陛下,托陛下洪福,昨日抄没逆臣家产,所得银两、粮草不计其数。如今我大军粮草充足,军械也已焕然一新,随时可以开拔!”
他现在说话都带着一股兴奋劲。
以前当兵部尚书,天天愁钱愁粮,被户部那帮孙子卡脖子。现在好了,皇帝亲自管钱袋子,要什么给什么,这仗打得才叫一个舒坦。
“很好。”
朱由检站起身,修长的身躯在龙袍的衬托下更显威严。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洪亮。
“传朕旨意,三日后,朕将再次御驾亲征,南下平叛!”
“京中政务,由政事堂暂理。京城防务,由英国公张维宪和神机营统帅秦良玉共同负责。”
“这一次,朕要让江南那群跳梁小丑知道,什么叫做天威难测!”
“朕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我大明的旗帜,将重新插遍江南的每一寸土地!”
剩下的官员们,再无一人敢言。
他们看着龙椅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帝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大明的天,真的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