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事渐次安排妥当,四皇子萧景琰已能独立处理大部分政务,萧清璃肩头的重担无形中轻了许多。在一个天光澄澈、秋高气爽的早晨,她与谢云止悄然换了装束,未带仪仗,只如同寻常富贵人家的公子夫人,带着两名便装护卫,融入了京城熙攘的人流之中。
褪去繁复庄重的宫装朝服,萧清璃只着一身月白暗纹锦缎长裙,外罩一件淡青色绣缠枝梅的比甲,青丝用一支简单的玉簪绾起,清丽绝俗,少了三分威仪,多了七分灵动。谢云止则是一袭玄色常服,腰束玉带,依旧是一副懒散贵公子的模样,只是那双看向市井百态的眼睛里,多了几分真实的好奇与趣味。
这是他们难得抛开身份枷锁,真正以“萧清璃”和“谢云止”的身份,感受这人间烟火。
市井喧嚣,民生百态。
他们信步走在朱雀大街上,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卖糖人的老汉手法娴熟,吹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孩童围观;绸缎庄里,妇人们仔细挑选着时新的料子,与伙计讨价还价,声音清脆;茶馆里飘出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声音,夹杂着茶客们的叫好与议论。
萧清璃在一处卖胭脂水粉的摊铺前驻足,随手拿起一盒桃花粉细看,那摊主是个伶俐的妇人,见她气度不凡,连忙热情推介:“夫人好眼光!这可是江南新到的货色,细腻服帖,最衬您这般好肤色!”
谢云止在一旁抱臂看着,唇角带笑,忽然凑近她耳边,低声道:“夫人天生丽质,何须这些俗物点缀?不过……若喜欢,买下也无妨,为夫付钱。”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萧清璃耳根微热,嗔怪地睨了他一眼,最终还是笑着买下了那盒并不算顶好的胭脂,只为这一份寻常夫妻间的琐碎乐趣。
他们又去听了段说书,讲的是前朝侠客的故事,谢云止听得津津有味,偶尔还跟旁边的老茶客讨论几句“那轻功其实不算什么”,惹得对方吹胡子瞪眼。萧清璃在一旁抿嘴轻笑,只觉得这般鲜活生动的市井气息,比那冰冷肃穆的朝堂,更令人心旷神怡。
田间阡陌,穰穰满家。
午后,两人租了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出了京城,来到京郊的田野。金黄的稻浪在秋风中起伏,如同金色的海洋。农人们正在田埂间忙碌,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几个光着脚丫的孩童在田边追逐嬉戏,笑声清脆悦耳。
萧清璃走下马车,站在田埂上,深深吸了一口带着稻谷清香的空气。她看到不远处,一户农家正在院坝里晾晒新收的稻谷,老翁坐在门槛上编着竹筐,老妪则在灶间忙碌,炊烟袅袅,构成一幅安宁祥和的画卷。
她想起几年前粮价风波时,百姓面有菜色、人心惶惶的景象,与眼前这穰穰满家的富足形成了鲜明对比。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欣慰涌上心头。她推行的新政,减免的赋税,兴修的水利,或许就在这袅袅炊烟与农人满足的笑容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谢云止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淡淡道:“这便是夫人想要守护的人间烟火吧。”
萧清璃轻轻“嗯”了一声,目光柔和:“能看到他们安居乐业,之前所有的殚精竭虑,便都值得了。”
湖畔夕阳,岁月静好。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西郊一处僻静的湖畔。夕阳将天空染成瑰丽的橘红色,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天光云影。周围静谧无人,只有偶尔几声归巢的鸟鸣。
两人并肩坐在湖边的草地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远山。没有谈论朝局,没有谋划未来,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彼此相伴的时光。
“若是能一直如此,似乎也不错。”萧清璃将头轻轻靠在谢云止肩上,轻声说道。卸下了监国的重任,远离了权力的中心,她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可以依赖、可以放松的寻常女子。
谢云止揽住她的肩,低笑:“夫人若想,我们以后便可以常常如此。看遍这世间的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夜幕缓缓降临,星子开始在天幕上闪烁。微服出巡的一日即将结束,他们即将返回那座象征着权力与责任的府邸。但这一日所感受到的红尘温暖与岁月静好,却如同清泉,涤荡了心灵的疲惫,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未来携手逍遥、不问权位的决心。
这人间烟火,江山胜景,因为有彼此在身边,才显得如此动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