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清璃在镇北侯府站稳脚跟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入深宫,自然未能逃过皇后的耳目。眼见这个昔日可随意拿捏的长公主,非但在“错嫁”后未如预期般沉沦,反而越发风生水起,甚至隐隐有脱离掌控之势,皇后心中的忌惮与恼怒与日俱增。明面上的刁难被化解,暗地里的阴私手段也被识破,她需要一种更“堂堂正正”的方式来施压。
这日早朝,气氛原本寻常。就在朝议将散之时,一位素以耿直(或者说,是皇后手中一把好用的刀)闻名的御史大夫王璞,手持玉笏,出列躬身,声音洪亮:
“陛下!臣要弹劾镇北侯谢擎,治家不严,纵子行凶,有负圣恩,有辱勋贵门风!”
一语既出,满朝皆惊。镇北侯谢擎眉头紧锁,目光如电射向王御史。龙椅上的皇帝萧琰面色不变,只淡淡道:“王爱卿,何出此言?细细奏来。”
王御史早有准备,慷慨陈词:“镇北侯世子谢云止,常年流连秦楼楚馆,聚众赌博,挥霍无度,此乃京城人尽皆知之事!近日更变本加厉,其名下酒楼醉仙楼,弄出些哗众取宠、有伤风化的所谓‘摇奖’、‘自助’等伎俩,引得市井百姓趋之若鹜,败坏了淳朴民风!谢擎身为父亲,位列侯爵,对此子恶行不加以管束,反而听之任之,岂非治家无方?长此以往,恐带坏勋贵子弟风气,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严加申饬,令镇北侯闭门思过,严加管教其子!”
这番弹劾,看似针对谢云止的纨绔行径,实则矛头直指镇北侯谢擎的治家能力和威望。若皇帝采纳,轻则申饬罚俸,重则可能影响谢擎在军中的声誉乃至仕途。更重要的是,这将沉重打击刚刚有所起色的镇北侯府声望,连带萧清璃这个新嫁入的长公主,也会脸上无光,甚至可能被牵连质疑“未能辅佐夫君”。
消息很快传回镇北侯府。谢擎下朝回府,脸色铁青,直接将官帽摔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侯夫人柳氏忧心忡忡,连连叹气。府中上下顿时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中。
谢云止却仿佛事不关己,依旧在听雪阁里逗着他的画眉鸟,只是偶尔抬眼望向锦瑟院的方向时,桃花眼中闪过一丝玩味,低声咕哝:“啧,火这么快就烧过来了?看来有人坐不住了。”
锦瑟院内,萧清璃闻讯,并未如常人般惊慌或愤怒。她屏退左右,独自站在书房舆图前,目光冷静地扫过上面标记的各方势力。王御史是皇后的人,此举无疑是皇后对她近期一系列动作的报复和警告,意图通过打压侯府来压制她。
“治家不严……纵子胡闹……”萧清璃轻声重复着弹劾的罪名,唇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皇后这一招,看似站在道德制高点,却未必无懈可击。
谢云止的纨绔之名,京城皆知,并非新闻。为何早不弹劾,晚不弹劾,偏偏在她萧清璃嫁入侯府、并展现出能力之后才发难?这时间点,本身就值得玩味。再者,醉仙楼的经营方式虽新奇,却并未触犯律法,一句“有伤风化”的指责,太过空泛,难以坐实。
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父皇昨日才刚厚赏了她,今日就有人弹劾她的婆家,这无异于是在打皇帝的脸。以父皇的城府,岂会看不出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想用这种手段逼我就范?皇后娘娘,您未免也太小看我了。”萧清璃眼中寒光一闪。她非但不会退缩,还要借此机会,让所有人看看,她萧清璃,绝非易与之辈!
这场由皇后掀起的风波,对她而言,是危机,更是她正式介入朝堂舆论、展现手腕的第一次实战机会。
“青黛,”她沉声唤道,“更衣,备车。我要入宫……向母后请安。”
既然皇后出招了,她这个做“儿媳”的,岂能不去“谢恩”?
(第四十一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