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冥王星大战已过去一年,太阳系的建设热潮如星火燎原。月球“白玉京”的穹顶下,地月联动的蓝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地;火星的红色荒漠上,第一座永久城市的轮廓逐渐清晰;冥王星的冰原深处,防御工事与科研基地同步推进;小行星带的碎石间,采矿舰队的光芒如同流动的星辰。人类文明向着“一级文明”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月球背面的“金乌”能源站,数十个巨型太阳能帆板如同展开的银色翅膀,在宇宙射线中反射着耀眼的光芒。这是地月联动的核心能源工程——“日冕计划”的关键设施。帆板采用月宫最新研发的“星晶材料”,光电转换效率突破60%,远超地球现有技术。收集到的太阳能,通过微波中继站,以近乎无损的方式传输至地球同步轨道的“能源枢纽”,再分流至各大洲的接收站。
“‘日冕计划’已实现地月能源双向流动。”月宫能源部门负责人向龙牙汇报,全息屏上,蓝色的能量流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循环,“月球的太阳能、地球的化石能源(过渡阶段)、核聚变能源,已通过枢纽形成互补网络。目前,地球30%的能源需求由月球供应,预计两年内可提升至50%。”
在地球,“月核-1型”核聚变反应堆的推广已覆盖50多个国家。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能源基地,百台反应堆整齐排列,为周边国家提供稳定电力;中国西北的风电基地与月球能源枢纽对接,实现“风电+太阳能”的全天候供电;欧洲的“能源走廊”将月球传来的微波能量转化为电能,为工业复苏注入动力。
“地月能源网不仅解决了能源短缺,更推动了碳中和。”石峰在“深蓝之眼”的能源会议上说道,“按照这个进度,地球将在三年内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全面升级。”
(1)火星“奥林匹斯港”:红色星球的第一座城市
火星赤道附近,“奥林匹斯港”已从最初的前哨站,扩建为拥有万人规模的永久城市。城市被巨大的透明穹顶覆盖,穹顶内模拟地球的温度与气压,街道两旁种植着月球培育的耐辐射植物,绿色与红色的火星地表形成鲜明对比。
“城市的核心是‘月禾-2型’生态系统。”火星基地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营养液配方,我们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自足;水循环系统将废水净化为饮用水,利用率达到95%。目前,已有2000名科学家、工程师及家属在此定居,第二批移民将于下月抵达。”
城市外围,“星尘钢”建造的工厂正在生产火星探测器与采矿设备。月球派遣的工程团队与地球科学家合作,在火星北极冰原建立了“水冰开采基地”,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同时将水分解为氢氧,作为星际飞船的燃料。
冥王星的“冰封哨卫”要塞,防御体系已全面升级。“深渊之眼-II”雷达的探测范围扩大至2光年,可提前预警任何接近太阳系的目标;“炽天使-III”激光阵列的功率提升三倍,能在瞬间汽化大型小行星;地下堡垒内,“巨灵神”机甲的原型机正在进行低温环境测试,为未来的深空作战做准备。
“我们在要塞周边部署了‘空间反物质地雷’的升级版。”星枢将军视察冥王星时强调,“同时,与月球的量子通讯通道已加密,确保在智子干扰下仍能保持联络。冥王星不仅是防线,更是我们探索柯伊伯带的前哨。”
小行星带的采矿作业进入规模化阶段。“月宫二号”运输舰的升级版“星尘号”,一次可装载10万吨矿石;“星尘吞噬者-II”采矿机器人的效率提升50%,能在小行星内部开辟出巨大的矿道,精准提取铁、镍、稀土等资源。
“灵神星的金属矿石已开始运往月球与火星。”采矿舰队指挥官汇报,“我们在谷神星建立了‘资源中转站’,将矿石初步冶炼为金属锭,再转运至各基地。目前,小行星带的资源供应,已能满足‘星梭计划’50%的材料需求。”
月球“地月科技转化中心”内,一场关于“一级文明”科技树的研讨会正在进行。龙牙、石峰、星枢将军及各国科学家齐聚一堂,屏幕上列出了尚未突破的技术领域:超光速航行、可控核聚变小型化、量子计算机规模化应用。
“超光速航行是最大的难点。”月宫首席科学家坦言,“我们已在实验室实现0.5倍光速的推进,但要突破光速,还需要对时空理论有更深的理解。不过,‘曲速引擎’的理论模型已初步建立,预计五年内可完成原型机测试。”
量子计算机领域,月球的“星脑-I”量子计算机已投入使用,运算速度是地球最先进超级计算机的1000倍。“星脑-I”正用于模拟三体舰队的轨迹、优化地月能源网的调度,以及破解宇宙社会学的复杂模型。石峰的“深蓝之眼”团队已与月宫合作,在地球建立“星脑”分机,推动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融合。
“我们离‘一级文明’还有两步:全面掌握太阳系资源,实现星际航行。”龙牙总结道,“地月联动是关键,月球提供技术,地球提供人才与市场,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尽快补齐科技树。”
月球的建设热潮中,一则消息悄然传遍地月——第二届王妃候选人大赛即将启动。与上一届不同,本次大选增设“科技贡献奖”,鼓励候选人参与地月科技推广、深空探索等领域,为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消息传到地球,杨幂与古力娜扎的名字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上一届大选,两人因名额限制遗憾落选,但这一年来,她们并未沉寂:杨幂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月禾系统”在贫困地区的落地,帮助数十万难民解决粮食问题;古力娜扎则参与了火星移民的文化推广,用多语言创作科普作品,让更多人了解火星的建设进展。
“这一次,我想证明,王妃不仅是美丽的象征,更能为文明发展出力。”杨幂在接受采访时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已报名参赛,希望能将‘月禾系统’推广到更多地区。”
古力娜扎则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参观火星基地的照片:“过去一年,我见证了火星从荒漠变为城市,这让我更加坚信,人类的潜力无限。如果能成为王妃,我想继续推动地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月球“静海苑”内,迪丽热巴、泰勒等王妃也在关注着大选的筹备。“这一届的候选人,都带着对文明发展的思考。”迪丽热巴笑着说,“或许,我们能迎来几位真正懂科技、爱探索的伙伴。”
月宫主殿内,龙牙看着大选的筹备报告,面具后的目光深邃。他知道,王妃大选不仅是王室的仪式,更是地月融合的象征——选择那些为文明发展出力的候选人,能让月球与地球的联系更加紧密。
“通知大选组委会,”龙牙对侍从说,“本次大选的最终评审,将加入‘科技贡献’权重,选出真正能助力人类文明进步的王妃。”
太阳系的建设仍在继续,地月联动的齿轮平稳转动,“一级文明”的目标越来越近。而王妃大选的启动,如同为这场文明跃迁的盛宴,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杨幂、古力娜扎等旧识的归来,将为月宫带来新的活力,也让人们更加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人类文明将如何在星辰大海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