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傍晚,陈知礼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两人的功课。
“你们两个人读倒是过了,可春燕这字像什么样,十个字中唯这两个勉强能看,其他的晚上重新写,不然明日就多写几遍。
盼儿的字嘛,比春燕的稍微好一点,也很难看,这六个字勉强过了,其他的一样重新。”
陈知礼评论完,施施然走向餐房。
知文、知行紧跟在后面,满脸都是同情,却不敢说话,依他们想,姑娘家会识字就行了,写就大可不必,勉强会写就不错了,还要写好就更是不必了。
“好了,咱们也吃饭去,晚上一起写,春燕,你哥总归是为咱们好,姑娘家会写会算出了门不会被别人骗。”
春燕本来能挂油壶的嘴总算是放下来了:“我当然知道他是为我们好,可读书太难了,写字更难,我记不住,笔也管不住,我就不是读书的料。”
她在心里嘀咕,你就什么都行,绣活三四个月就快比上娘了,要知道娘可是绣了二十年了。
写字也是,刚开始写就写的很能看了。
不过想归想,她还是没眼红。
盼儿姐已经那么可怜了,聪明点,有本事点也是好事。
餐房里,一家人边吃边聊,乡下人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间才能聚一起,这个时候不聊什么时候能聊?
吴氏道:“知礼,我下午跟盼儿说了,虽然是租房 短时间也不会走,左邻右舍还是要认认门的。
贵东西我们没有,也没必要,明儿一大早我就去集上买些面粉,让盼儿包些包子,一家送上六个,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我们的心意,比空手上门强。”
陈知礼对这个没意见:“娘,我还是那句话,这里不比咱们陈家村,吃个饭都能串门,认个门送些吃食可以,但日后还是尽可能闭着院门过日子。”
儿子第二次这样说了。
“我知道,娘也不是喜欢跟人结交的性格,春燕她们更不会出门玩,一日三餐、洗洗刷刷,还有绣活要做,也是没什么空闲的。
你爹今日应该带你叔去山上找药材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等于现学现卖,一点底子都没有。”
陈知礼对药材也是一窍不通,他自己现在也没这个时间学。
“娘,药材山上肯定有,我们那山上也没什么人采,爹跟二叔一开始肯定不会采多少,慢慢的应该不错。
再说我现在不停的抄书,起码买书这方面能省下一笔费用,赚钱不多,但三个人的笔墨纸砚也勉强够了,知文如今的字好了不少,普通的书也可以抄了。”
知文红着脸点头。
大伯一家子如果不是为了他们兄弟读书,日子根本不用愁。
自家爹娘只会田地里的活,一年挣的不多,除去吃用,就是送一个孩子读书也难,何况兄弟两个。
大哥在十三岁时就已经开始抄书赚钱了,他到现在一笔字还是不好看。
次日一早,吴氏就带着春燕去了集市,盼儿则在家做早饭。
一锅绿豆粥,四周贴了小红薯饼,饼里不光是红薯,里面还加了些面粉,一碟小咸菜,几个人吃的有滋有味。
“盼儿姐,这是什么咸菜,味道还真好。”知行已经在吃第三个小饼,粥也好喝,但他不敢喝多,容易尿多。
在家不过是多上茅房,在书院就不怎么方便了。
“这个呀,就是红薯藤上的爪,腌着比晒干好吃。”盼儿笑眯眯答。
她的声音软软糯糯,有着小姑娘特有的娇气,陈知礼很喜欢听。
“今天的字我一会教你,待春燕回来你再教她,不是我非压着你们,现在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姑娘家,都会识字写字。”
盼儿不知道这家伙今日怎么说话这样软和,但不冲就好。
“我知道了。”
“回头我给你画个布包样子,上次去府城我就看过人背,竹子书箱实在太重了。”
盼儿眼睛一亮,这个她知道,前世几年后,大珩当初都是人背布包,不仅仅是书生。
她或许可以用这个去赚一笔钱,多少都行。
“这个我也看过,不用你画样子,这两日我就给你们做。”
她的心火热起来。
赚钱,是她现在最想做的事,没有什么比自己荷包足更好。
这个时候陈粮便宜,她也想这个时候就开始收,但前提是租费不能高了,地方也不能远了,还得安全。
其实这事最好是男人做,可惜她现在相信的只有自己。
陈家这段日子是她两辈子最舒心的,她心里是愿意留下来的,可惜长久不了。
陈知礼看她愿意给他做,唇角不知不觉就扬起来,“我的长衫是你在做吧?就给下摆绣枝竹吧,简简单单就好,如果有剩下的布头,再给我缝个帕子,做个荷包。”
盼儿没有应也没有拒,长衫的确是婶要她做,说是练手,可帕子、荷包春燕就能做呀,她一个外人做不大好吧?
知行只顾着吃,才不会关注这些事。
知文已经十三岁,该懂的已经懂了,爹娘在家不是说冲喜只是便宜行事,并不真的做数吗?
可看大哥这两天的样子,似乎是有心的。
如果是真的,就不知道大伯、伯娘他们会不会同意。
在大伯伯娘还有自家爹娘的眼里,大哥就是配个大官家的嫡女也是可行的。
陈知礼心满意足地去了后院,没有拒绝就是答应了。
小娘子给小相公做荷包不是应该的吗?
这些日子不同于一开始,他是想通了,不管是冲喜还是什么的,拜堂一生能有一次就够了。
再拜堂又不是二婚。
下次回家他会跟爹娘说清楚,就这丫头不变了,不然万一日后有人给他媒,事情就不美了,很容易得罪人的。
吴氏跟春燕回来的时候,家里只剩下盼儿一个人了。
“盼儿,你先收拾这些豆角,我跟春燕吃好早食,我来揉面,春燕剁肉糜,送人家东西得在半上午,我看过了,只送最近的六家,远些的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