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站台的广播结束三小时后,苏霓抵达临时办公区。
晨光微微倾斜,洒在那栋灰白色老楼的外墙上,斑驳的瓷砖宛如被时间啃噬过的记忆。
她提着一只黑色皮质手提包,步伐不紧不慢,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坚定,仿佛每一步都在丈量这片尚未命名的权力领域。
门口的保安拦住了她:\"新主任今天应该来报到,您是来办事的吗?\"
她既没掏出证件,也没解释自己的身份,只是微微一笑,眼神平静无波:\"我就是。\"
门卫一愣,下意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女人——一身剪裁合身的藏青色西装裙,头发一丝不乱,眼神却如深秋的湖水,平静得能吸走所有喧嚣。
他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追问,楼道里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许文澜快步走了出来,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好的A4纸,纸边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安保系统昨天就录入了你的虹膜和指纹信息,\"她语气平静,但目光中透着犀利,\"但他们还不知道你是谁。\"
苏霓轻轻点了点头,目光越过她的肩膀,落在二楼那扇没拉窗帘的窗户上。
投影仪正无声地运转着,循环播放着一段视频——画面有些模糊,背景是西部一个尘土飞扬的村口。
年轻的苏霓蹲在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农面前,手里举着一部老式智能手机,声音温柔却不容置疑:\"您说话时要先说姓名、身份证号、时间和地点,然后描述发生了什么,别激动,一句一句来……这是您的权利。\"
屏幕右下角,一行小字缓缓浮现:《标准操作流程·基础版V1.0》
她望着影像中的自己,嘴角微微上扬。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一场暴雨夜的村民维权培训,没人录像,没人报道,甚至连组织方都忘了备案。
可如今,它竟成了国家督导组内部简报里的\"范本\"。
\"走吧。\"她轻声说道,抬脚迈进了大厅。
筹备组首次内部协调会于上午十点准时开始。
七名来自政法、民政、公安、司法系统的干部围坐在长桌旁,有人低头翻阅文件,有人看表,还有人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吹着气,眉宇间满是矜持与审视。
主持会议的是副厅级干部周建国,资历最老,语气也最沉稳:\"今天我们主要讨论试点城市的推进节奏问题,请大家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头顶的投影屏突然闪了一下,自动切换了画面。
全场安静了下来。
屏幕上赫然是国务院某督导组的内部工作简报截图,经过技术处理,加密文字已清晰可见:
\"建议以'苏氏陈述法'为基础,构建全国统一的公众表达规范,提升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有人偷偷抬头看向主位。
苏霓依旧坐得笔直,手机平放在桌面上,连指纹解锁都没按一下。
她这才缓缓开口:\"各位手中材料的第十七页,有三个试点市的数据对比图。\"
她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最后停在了坐在角落的男人身上——省司法厅行政复议处的王振华,上周他曾公开质疑她的方法是\"形式主义\"。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采用非标准化陈述的案件,行政复议成功率会低41%?\"
没人回答。
她也不等,直接点了名:\"王处长,您上周去的临川市,是不是因为一句'你说不清',导致一位老人的养老金停发了两周?他不会写字,也不会打印,只录了一段两分半钟的口述视频,却被窗口工作人员当场删除了?\"
王振华脸色微微一变,手指攥紧了。
\"我不是在指责个人,\"苏霓声音不高,但字字如钉,\"我在问制度缺失的问题。当老百姓连'怎么说话才有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还谈什么公平?\"
会议室陷入了死寂。
有人偷偷合上了文件夹,有人开始重新翻看那份原本打算敷衍了事的材料。
散会后,夕阳西下。
陆承安出现在办公室门口,风衣都没脱,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法律意见书。
他把文件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沉静:\"目前'社会治理创新办公室'属于临时机构,发布的任何标准都不具备强制效力。\"
他看着她:\"现在你每走一步,都在定义未来十年的规则边界。\"
苏霓翻开草案,手指划过其中一条条款,突然问道:\"如果我把'蜂巢镜像'的存证机制嵌入政府服务App,默认开启且不可关闭呢?\"
陆承安抬起眼睛,眼神锐利:\"那是变相强制,会被质疑程序违法。\"
她笑了,笑容清冷而坚定:\"那如果我们让老百姓自己选择是否关闭呢?数据显示,93%的人从不会关闭自动更新——习惯,是最温柔的强制。\"
他沉默了片刻,最终轻声笑了笑:\"你总是比所有人想得更远一步。\"
夜深人静,整栋楼只有她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加密消息提示。
发件人匿名,附件是一段一分钟的粗剪视频。
她点开了视频。
没有配乐,没有解说,镜头缓缓扫过——
清晨的菜市场,一位戴着橡胶手套的摊主对着手机低声陈述着;
地铁安检口,女安检员熟练地按下记录仪开关;
偏远小镇的邮局里,老人颤抖的手指着摄像头:\"我要投诉……\"
每一帧画面都安静得让人窒息,却又炽热如火。
苏霓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过了很久,轻声自语道:\"原来,他们早就开始行动了。\" 无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