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空间里主要是产粮,其次是果树,是很具农家田园特色的空间。
虽然她往空间里放过绿豆、红豆、黄豆、梨子、桂花等物而增加了这些东西,但……她可没放过稻子、粟米、玉米那些。
虽然家里节后刚收得有,但她想要放多少粮进空间并不容易,都是空间自己升级出来的产物。
因此,这应该是防饥荒囤粮食物资的空间?
好在能用钱升级,只要她一直努力赚钱就可以一直升级。
等到远处的山影露出真面目时,会不会是一座特产丰饶的宝山?
叶青萝坐在屋里吃了颗梨,休息了一下,也搞清楚了空间的情况后,又回到厨房里继续忙碌起来。
叶青彦在确定她将屋门上了锁之后,这才放心不少。
但叶青彦还是不忘叮嘱她:“赚了多少钱的事,只有你和我还有顾公子知道,就不要再往家里说了。”
“就说……食方很多在外头酒楼有卖的,只打包赚到了两百两,加上糕点方子……”
“这个你弄出来的数量都是大家知道的,无法隐瞒,四百两也不少了,加起来一共六百两,不能再多说了。”
叶青彦仔细交代叶青萝。
叶青萝点点头,看一眼坐在灶外头小泥炉那儿烧猪头上硬毛渣子的人,又看一眼叶青彦。
“二堂哥,你说大堂哥他是装没听见呢,还是装没听见?”
叶青彦……
他转头瞥了一眼正忙着的自家大哥,尴尬地轻咳了一声,刚才他想这件事太入神,一时忘了大哥还在厨房里。
叶青枫头也没转,语气随意道:“当我没听见呗,反正你们说的这个数,已经很多了,作坊能开起来了。”
叶青萝莞尔,她连忙走到大堂哥那边小声解释:“菜方子确实打包卖的,几十两一个。”
“还有一千两是顾公子给干豆皮的订金,我们是要赶紧把作坊建起来,把人手招了,下个月就要赶几万斤货出来的。”
“我是按六文出作坊价给他的,他自己派马车来拖货。”
“装干豆皮的那种带盖儿大箩筐,我报的二十文一担,他要五百担,但是他没给我钱,下回给他交货时我会找他要。”
“他下个月要继续拓酒楼铺子,还打算在府城开一家干货铺子。”
“我想,他买了干豆皮肯定会优先卖给酒楼,只有酒楼好报价,暂时不会给寻常百姓家便宜吃的。”
“咱们赚的薄利多销,他肯定不乐意这么个新鲜吃食一入行市就便宜卖的。”
“反正不管他怎么卖,一千两订金,得十六、七万斤干货呢,咱们年内还得赶货不然怕交不上货呢。”
“他明确说了要做冬天菜少的生意,冬天风雪天多,一个不好晒、二个不好拖货,咱们都要早做打算。”
“他走时最后叮嘱我的,可以在村里说作坊是与县城商户合伙的,这样对一些为难的事可以推到他身上,不用我们得罪人。”
“再一个作坊要赶紧建了,明天就赶紧买砖把屋子建起来。”
“我是想的外围全用实墙,朝内里用柱,就像敞轩、宽檐半敞屋那样,方便进出和通风采光。”
“咱不另外修什么院墙了,全部用屋围起来,中间留着空地晒货,地怕不够用,咱出价高些把旁边林家的地也买下来。”
“到时一个挑豆皮的人手负责两到三个锅灶,这样不用等油皮成形,浪费时间。”
“就像咱们家厨房这样有两口锅灶带一个烟囱的,到时作坊里看怎么砌灶能一排砌出几个灶台来。”
“靠墙的灶用砌的,空地上可用灶架,方便增加锅灶或减去锅灶。”
“挑豆皮的专门挑豆皮,以免出错挑坏了。”
“还要有打下手的人,专门烧火的,把放了豆皮的盘箕搬到外头去晒的,专门负责晒豆皮、收豆皮的。”
“还有库房在哪儿?安排谁守库房记帐入库的……”
叶青萝说了一堆,叶青枫认真听着没有打断她的话。
以前他们没少就干豆皮生意探讨商量,作坊建在哪儿也是确定的。
但到如今有了明确的订单,订金都收了,这才开始细化具体问题。
请村里人品过关的人干活儿,请村长和耆老来盯着作坊的人干活儿。
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并且觉得,作坊建在村子里就必须可行的一条路。
但他们不会给村里管事工钱,他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将管事也当做用人工钱来支付。
再说到作坊工钱问题。
原来叶青萝是打算给挑豆皮的四十文的工价,是想让人安心且用心干活,工钱高了,你不好好干,自然有的是人好好干。
但叶青枫却阻止了。
正是工钱高了,谁都想来,竞争大而算计也就多了。
农家人在外做工的行价是二十文,能给到三十文都是高的了。
就像之前叶青萝请村里人帮忙收粮,一天是二十五文,不包吃饭的。
干豆皮是新鲜食材,但要细说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唯用心去做不出错漏罢了。
因此,挑豆皮的工钱,最后商量是三十文,打下手的二十五文。
虽然也要从早忙到晚,但比下田收粮轻松多了,还有时间休息的,并不需要无时无刻都干活。
另外翻晒豆皮这样轻便的活儿,叶青萝便提议在村子里找一批勤快本份的十岁左右的小姑娘。
像杨家底下那对小姐妹就完全胜任,工钱十五文。
她们在家干活可没有十五文的工钱,出去外头也不可能找得到赚钱活计,还不耽搁家里正劳力做工。
虽然绣花比十五文赚,前提是你有那好绣艺。
有了这样的考量,又为了不生闲话是非,他们最后决定作坊里只用妇人。
村里多的是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块儿的,家里还有老人在,帮着带小孩子的也方便。
最好是……招些像叶林氏这样的中年妇人。
她们嫁进仙桂村几十年,心思都在自家尤其是赚了钱能贴补在孩子身上的,自然会珍惜这样的活计。
那些刚嫁进来没几年的,一个年纪轻心思不稳,有的还要带孩子,像王珍珍这种小媳妇,就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