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好说,这几天你大舅也在往镇上送鱼,到时让他给你留几条便是。”
刘老太太说着,拉着叶青萝往堂屋去,又朝她背后看一眼,一脸疑惑,这又装的什么?
“大舅去镇上了还没回吗?”叶青萝忙问。
“今天没去,和你外公在地里挖红薯呢。”刘老太太笑道。
叶青萝松了一口气,真怕大舅不在家。
她可不想在这里一直等,她也没想在这里混中饭吃,主要是不想再看到总是怒气冲冲骂骂咧咧的大舅娘。
她是想说完事情就回去的。
“那我去地里找大舅吧。”叶青萝说着就要起身。
恰在这时,院子里传来刘有成的笑声:“是萝丫头来了?”
“大舅!”叶青萝欢喜地走到堂屋门口,就看见大舅挑着一筐红薯穿过院子。
“有人去地边说我外甥女来了,我想着你这时候来怕是找我有事的,就先回来了。”
刘有成笑着解释,将一担箩筐放在屋檐下,人走了进来。
刘老太太刚拉着叶青萝说话,这时候连忙去厨房倒茶来,一杯给外孙女,一杯给自家儿子喝。
“外婆,你到院子里盯着些,我和大舅说点生意上的事不能让人听去的。”叶青萝接过茶立刻道。
“好。”刘老太太答应着,目光又在那放在桌旁的背篓上扫了一眼,原来这个是和生意有关的。
她可不会觉得外孙女小小年纪能有什么生意谈?
她只知道外孙女回家就解决了家里大难题,是个有本事的,说有生意谈就肯定是有生意谈。
等刘老太太走出堂屋,叶青萝放下茶杯就打开桌旁地上搁着的背篓,拿出一块拢成一束对折过的干豆制成品。
“大舅,这就是干豆皮,到时对外就叫豆皮,不要说什么豆子做出来的。”
“可以凉拌、可以配肉、青椒、鸡蛋、虾仁那些多种食材小炒,可以家常菜上桌,也可以在酒楼这样的地方上菜。”
“十斤黄豆大概能出四十五斤完整的干豆皮,也可能会出现破损不能的情况。”
叶青萝并未细说十斤黄豆能泡发多少斤湿黄豆,湿黄豆能磨出多少豆浆又能挑出多少斤湿豆皮,湿豆皮又能晒出多少干豆皮。
她有她的手艺,这里只说最后结果。(作者查过很多资料综合得出两种结果,取剧情需要那一种参考。)
“黄豆目前在村子里收货是一斤要十二文钱,加上人工、柴火、锅灶、晒干时间这些硬成本……”
“出作坊的成本价,尽量控制在一斤干豆皮得四文钱,只能往上算不能往下降,压不下去了。”
“算上损耗、天气问题导致的出货难度,我的保底利润要一文,出作坊最低为六文,不能少了。”
“一斤干豆皮能泡发两、三斤,做几个菜没问题,集市散卖没个十几文不划算。”
“最好是找干货铺子、酒楼、吃得起的人家订货,买得少了得十五文,十斤往上可以十三、四文。”
“一百斤以上的大单可以按八文到九文谈价,不能低于八文了,还得送货,路上也怕有损耗呢。”
“如果送货去青河县,得算上驴车跑一趟的钱还有进城费,去邻县还得算人工和住客栈和吃饭的成本。”
“我这边六文的底价不能少,我只保留了一文利,靠着多卖多销赚钱的。”
叶青萝一股脑儿将帐算了一遍,又道:“这是我和大堂哥反复核算过的成本和出货价。但我们没去找订单,不知行市上情况如何。”
“三十那天有个县城客人要来家里买我的糕点方子,我还得招待吃饭,我想与对方谈一谈干豆皮的买卖。”
“如果对方愿意下订且要货多,自己来家里拖货,我会出到七文。”
“但若对方无意做这干货买卖,或是要货不多,还得另外找订单。”
叶青萝并没给大舅思考和询问的时间,将所有情况和想法说完之后,这才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刘有成看着外甥女自信又淡定地说着生意的事,心里不禁感慨,这就是富商苏家培养出来的孩子啊。
之前行事进退有度、有理有据,对待恶言也能气度沉稳,现在谈起生意事也是如此,淡然周全。
刘有成也没走神太久。
外甥女来找他是对他的信任,他也希望多找些订单,给外甥女多出些货,他自家也有得赚。
这是外甥女带他赚钱呢。
“这个要怎么吃?”
刘有成没有就干货手艺多问,而是直接问吃法,只有熟悉吃法才能更好的去找商机。
叶青萝当下就说了怎么泡发干豆皮,可以搭配小炒的做法,还有凉拌的做法。
比之前提到的更加详细,听得刘有成惊呼道:“这不是还要贴上菜谱?”
叶青萝无奈道:“若不教人怎么吃,别人会低估它的价值。”
只有照着她的法子先吃上了,才能铺开销量啊,以后吃得多了熟能生巧再自己增加其他吃法。
反正她只管出货。
“中午你在家做给我吃吃看,下午我带你去找你二舅。”刘有成很快有了主意。
然而叶青萝却摇了摇头:“大舅,我还要赶着回去,不在这里吃饭。”
“今天来主要是说三十那天早上我要几条鱼的事,顺便带上这个给你瞧瞧,不然我会等九月初八那天再说的。”
“现在就找订单我还出不了太多货,还要大量买黄豆,需要大舅帮我。”
刘有成连忙点头:“黄豆这事我和你外公来收,十二文的价都没还价的,容易收。”
毕竟镇上粮行也只卖十三文,村里价没降下来,那是村里人各家也种得不多。
几斤、十几斤地卖都算多了,能卖出几十上百斤的都算专门种过的。
“我正好三十那天要往你二舅那边送鱼。”刘有成又道。
“到时我让你外公去送,我给你送鱼去,再送一车黄豆过去,顺便看你和那县城来的客人谈得如何。”
“哪怕是一文利,一个月若能出掉一万斤,也是十两银子。”
“你二舅在酒楼做掌厨一个月也只有十五两,还是辛苦活儿,没什么休息日子的,农家人可赚不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