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两位局长,天色已近黄昏,郑开叶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高强度、高专注度的脑力劳动,即便对他而言,也是一种消耗。
魏元适时地送上一杯新泡的浓茶,低声汇报:“书记,舆情中心那边,王部长刚才来电说,初步抽调的三名骨干已经到位,临时办公室设在七楼东侧的小会议室,今晚就开始试运行,先对近期主要平台的涉济舆情进行一轮人工筛查和汇总。”
“效率不错。”郑开叶点点头,喝了口茶,“告诉永革部长,人员要精,宁缺毋滥。技术支撑要跟上,可以考虑采购或合作开发智能监测系统,明天早上,我要看到第一份舆情摘要,不需要多华丽,但要真实、全面、有重点。”
“是。”魏元记下,又道,“另外,市委办转来几份明日的会议材料,需要您提前阅知,还有,组织部孙部长预约了明天下午三点,想向您汇报近期干部工作。”
“嗯,材料放这儿。孙部长的预约准点进行。”郑开叶吩咐道。组织部长汇报干部工作,这是常态,但在他刚刚表明了反腐决心和支持纪委的态度后,这次汇报就显得格外微妙和重要。
晚上,郑开叶在办公室简单用了工作餐,继续批阅文件。魏元则在外间忙碌地接打电话、收发邮件、协调事务,同时还要抽空关注舆情中心试运行的情况。
夜里十点,郑开叶才离开办公室,回到市委安排的住所。那是一处幽静而不失便利的小院,安保严密。但他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习惯性地在书房里,利用他异于常人的AI大脑,快速浏览、分析、记忆着今日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从宏观经济数据到项目技术参数,从干部表现到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力求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更立体、更鲜活的济州图谱。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往往在台下,在细节中,在信息差里,他必须比任何人都更快、更准地掌握这座城市的脉搏。
次日清晨,郑开叶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魏元已经将一切打理妥当,并将一份新鲜出炉、还带着油墨味的《济州网络舆情与民生诉求每日摘要(试运行第1期)》放在了他办公桌的最上面。
摘要只有两页纸,格式简洁,分为三部分:【热点舆情聚焦】、【民生诉求选登】、【重要动态监测】。没有过多修饰,直接列出了过去24小时涉及济州的主要网络话题、点赞评论量较高的网民诉求(附平台和大致时间)、以及需要关注的潜在风险点。
郑开叶快速浏览,目光在其中几条上停留:
【热点舆情聚焦】第一条就是:“新任市委书记郑开叶出席泽市婚礼,现场为民拍板解决教师调动难题?(附现场视频片段)”
评论风向:多数为点赞,称“亲民”、“高效”、“霸气”;亦有少数质疑“作秀”、“特权”、“是否合规”。
【民生诉求选登】第三条:“济州市南新区‘阳光花园’小区交房三年,房产证迟迟办不下来,业主多次反映无果(抖乐平台,热度上升中)”
【重要动态监测】提及:“部分本地论坛出现讨论我市北岸化工园区异味问题的帖子,跟帖增多,需关注环保部门回应。”
郑开叶放下摘要,对侍立一旁的魏元说:“告诉永革部长,摘要格式可以,继续坚持。针对摘要里提到的几点:第一,关于我个人的舆情,不必刻意引导,正常关注即可;第二,房产证问题,立刻转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要求今日内说明情况并给出处理时限;第三,化工园区异味问题,转交市生态环境局,要求迅速排查并公开信息。所有转办事项,纳入督查台账。”
“是!”魏元立刻去办。这套流程,几乎是花都时期的翻版,但在此刻的济州,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高效透明的执政风格的开启。
上午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气氛明显不同于以往,市长郭鹏主持,郑开叶坐在主位,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倾听,但他偶尔插话提出的问题,总是能切中要害,让汇报的分管副市长和部门负责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特别是在讨论到营商环境优化时,郑开叶直接引用了昨日项目汇报会和舆情摘要中的案例:“我们一边喊着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另一边却是重大项目推进缓慢,老百姓办个房产证要拖三年!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开开会、发发文件就行的,要体现在每一个项目的落地效率上,体现在每一个市民、每一家企业的切身感受上!”
他目光扫过全场:“我上次调研时成立的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要立刻动起来,魏元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不是挂名的,是要实实在在协调、督办的!就从舆情反映和项目梗阻的这些具体问题入手,刀刃向内,看看问题到底卡在哪个人、哪个环节!我要看到处理结果!”
郭鹏市长的脸色略显复杂,但还是立刻表态支持书记的指示,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与会人员都清楚地感受到,这位年轻书记的权威,正在以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问责压力,迅速渗透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
下午三点,组织部长孙梅准时到来,她是一位气质干练、举止得体的女干部,说话条理清晰。
她的汇报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全市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包括编制、结构、特点等;二是近期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常规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她略微停顿后,谨慎地提到:“根据年度考核和日常掌握情况,结合纪委反馈,个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情况,组织上也正在进行必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