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魏元靠在门上,长长吐出一口气,感觉比连加几天班还累,他看着那个礼品袋,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山芋,他知道,邱函兴这看似笨拙的“投石问路”,只是无数试探中的一例,今天他强硬地挡回去了,但明天、后天呢?更多的人会以更隐蔽、更“合理”的方式试图接近他、影响他。
他想起郑开叶书记找他谈话时的眼神,那里面有信任,更有告诫:“魏元,这个位置,是平台,也是熔炉,更是考场,你会看到很多过去看不到的东西,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诱惑,记住,守住初心,守住底线,你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市委的形象,是党纪国法的尊严。任何一点行差踏错,都可能万劫不复。”
当时他听得心潮澎湃,此刻才有了更真切、更沉重的体会。
十几分钟后,一个自称住建局司机的人小心翼翼地上门取走了礼品袋,对魏元的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畏惧。
这一夜,魏元失眠了,电话里的热情谄媚、路上的“偶遇”关怀、门上的“薄礼”……一幕幕在他脑海中回放。
他深知,这些突如其来的“友谊”和“尊重”,并非冲着他魏元本人,而是冲着他所依附的权力,冲着他所在的岗位,一旦失去这个位置,或者一旦他失去了书记的信任,这一切都会 如潮水般退去,甚至可能变成反噬的恶浪。
同时,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办公室副主任,郑书记只给了一周时间拿出那份沉甸甸的报告,这不仅是能力的考验,更是意志的考验。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他,看他能拿出什么真东西,看他如何协调那些盘根错节的部门利益,看他这个“幸进”的年轻人到底能蹦跶多高,或者……会摔得多惨。
接下来的几天,魏元的生活陷入了两种极致的状态。
一方面,他几乎被各种“善意”包围。
办公室桌上,开始出现不知谁送来的新鲜水果、高档茶叶,他一律上交办公室登记处理,
邀请他参加饭局、茶话会、甚至业余体育活动的电话、微信络绎不绝,理由五花八门:老家商会联谊、校友聚会、某单位工会活动、甚至是他完全没兴趣的高尔夫体验课。
不少局长、区县长来市委汇报工作,结束后都会“顺路”来他这小隔间坐一坐,喝杯茶,聊上几句,言辞间极尽拉拢之能事。
甚至连一些退下来的老领导,也辗转托话,希望他“多多关心”某个项目或某个晚辈。
魏元疲于应付,但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清醒,他给自己定了三条铁律:一、绝不单独接受任何宴请;二、绝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三、绝不在书记指示之外对任何具体事务表态许诺,所有工作往来,坚持在办公室、按程序、有记录。
另一方面,他投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调阅了海量的文件资料: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各部门的年度总结和计划、人大政协的相关提案议案、历年来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外地的先进经验材料……
他列出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带着专班临时抽调的几名工作人员,开始了密集的调研。他不再仅仅依赖各部门提供的汇报材料,而是直接深入到办事窗口、企业车间、项目现场。
他约谈企业负责人,听他们倒苦水,记录下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梗阻”案例:一个简单的备案跑了五六个部门、盖章几十个;同样的材料需要反复提交;不同的部门政策解读相互打架;遇到问题投诉无门,被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他暗访政务大厅,亲眼看到工作人员态度冷漠、效率低下,看到办事群众一脸茫然、来回奔波。
他甚至在晚上加班后,随机找那些在市委大院外等活的出租车司机聊天,听他们吐槽各个衙门的风气和八卦,从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他的认真和较真,让一些习惯了敷衍了事的部门叫苦不迭,以前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和“经典路线”在他这里完全失灵。他追问细节,追问数据来源,追问责任主体,追问解决时限。他笔记本上记录的问题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尖锐。
有人开始感到不舒服了。
“这个小魏主任,也太不近人情了!一点面子都不讲!”
“拿着鸡毛当令箭,才当几天秘书,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哼,年轻人,想表现想疯了,得罪这么多人,看他能走多远!”
风言风语开始在一些小圈子里流传。
甚至有人开始拐弯抹角地向秘书长宋思远“反映情况”,说魏元“工作方式简单”、“急于求成”、“可能影响部门工作积极性”。宋思远只是听着,不置可否,转头却把情况如实向郑开叶做了汇报。
郑开叶听完,只是淡淡一笑:“哦?有阻力了?说明碰到真问题了,告诉魏元,不要怕,大胆工作,一切有我。”
宋思远把这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魏元,魏元听到“一切有我”四个字,眼眶微微一热,心中所有的委屈和压力瞬间化为了更坚定的动力。
一周期限到了,魏元带着专班办公室的同事,熬了几个通宵,终于拿出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关于济州市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的初步调研分析与流程再造建议报告》。
报告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用大量真实案例和数据说话,直指痛点:
审批“长征图”:详细绘制了某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所需经过的 18 个部门、 56 个盖章环节、 128 份重复提交材料的全过程,耗时平均 218 天。
政策“旋转门”:列举了三个不同部门对同一项扶持政策出台截然不同的实施细则,导致企业无所适从。
监管“一刀切”:反映了一些执法部门检查过频、处罚过重、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挫伤企业积极性。
数据“烟囱群”:指出各部门业务系统互不联通,信息壁垒严重,导致“一网通办”名通实不通。
作风“慵懒散”:暗访记录了政务窗口人员的消极服务状态,以及“首问负责制”形同虚设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