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的一场关键招商会上,郑开叶面对众多疑虑的目光,没有回避河阳的债务困境,反而将其转化为一种“触底反弹”的决心展示。
“河阳是负重前行,但正因为负重,我们改革的决心比任何时候都坚定!陆港不是画饼,它背靠的是正在崛起的‘河阳智造’生态圈!我们有最迫切的物流需求,有最优惠的政策支持,更有三百万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民!投资河阳陆港,就是投资中国内陆开放的未来!”
他的坦诚和激情打动了几家颇具实力的物流地产商和产业基金,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河阳智造生态圈”在君晗集团的强力带动下,展现出强大的集聚效应。
河阳重工精密制造持续接到高端订单,产能迅速扩张。
围绕其配套的几十家中小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后,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显着提升,开始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更多企业进驻。
郑开叶抓住时机,推动成立了“河阳高端装备产业联盟”,整合本地研发、生产、检测资源,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联盟成立大会上,郑安民代表君晗宣布,将核心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向联盟成员有条件开放,并提供技术支持。
这一举措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激发了创新活力,一家原本只能做粗加工的小钣金厂,利用平台优化生产流程后,竟成功研发出用于新能源电池包的超精密散热部件,获得风投青睐。
“金点子”计划持续发酵,那几个大学生团队的“河阳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测试,正式上线运行。
从国有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到小型工程招标,所有流程在链上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平台上线当天,一笔价值千万的市政绿化工程在平台上顺利完成招标,中标价比预算低了15%,赢得满堂彩。郑开叶亲自为大学生团队颁发了“金点子”特等奖,并指示在全市推广使用该平台,将其作为预防腐败、提升政府效能的长效机制。
然而,深水之下,暗流从未停息,吴均己、王天佑残余势力虽被重创,但其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并未完全清除。
一些依附于旧体系、在改革中失去既得利益的“隐形人”,开始利用河阳的债务困境和转型期的阵痛做文章。
他们通过代理人,在网络上持续散布“债务黑洞填不满”、“郑开叶好大喜功,用新债填旧债”、“陆港项目是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等负面言论。更有甚者,试图挑动因新城烂尾楼而利益受损的购房者和被精简安置不满的部分人员,酝酿群体性事件。
一场针对郑开叶的舆论风暴也在悄然酝酿,几张精心挑选、恶意剪辑的照片和一份所谓的“内幕报告”被匿名寄送到省纪委和中纪委。
照片显示郑开叶在某次招商晚宴上与一位知名女企业家“举止亲密”(实为礼貌性握手被刻意截取),报告则捕风捉影地暗示林姿的“姿兰资本”通过其在黄县精工项目中的“特殊地位”,在河阳债务化解过程中“不当获利”。其用心极其险恶,试图从生活作风和经济问题两个方向同时抹黑郑开叶,破坏其公信力,进而动摇河阳的改革根基。
省纪委的调查组很快低调进驻河阳,郑开叶坦然面对,将所有相关材料、银行流水、会议记录悉数提供。
调查组进行了细致严谨的核查,证实了黄县精工项目的所有流程合规透明,姿兰资本的作用和收益符合市场规则,与河阳债务化解无任何利益输送。关于女企业家的所谓“亲密照”更是无稽之谈。
调查结果迅速反馈到省里和中枢,谣言不攻自破。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给孙明远打电话,肯定了郑开叶的清白,并再次强调省委对河阳改革化债工作的坚定支持。这场风波,反而成了对郑开叶人品的淬炼和对其工作的背书。
年底,在克服重重阻力后,“河阳国际陆港”一期工程终于破土动工。
与此同时,经过艰苦谈判,央行的一项针对困难地区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专项支持政策落地,河阳获得了首批额度可观、期限长、利率优惠的政策性贷款,用于置换部分高息债务。“活血”之路,终于迎来曙光。
河阳市政府,市长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窗外已是万家灯火,映衬着河阳璀璨的新城夜景。郑开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额角那道浅粉色的疤痕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刚结束一个与海外参展商的视频会议,嗓子干得发疼。桌上的台历显示着正月十四,距离元宵节只有一天了。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父亲郑安民发来的信息:
「开叶,明天元宵节了,我和你妈带着姿姿和盈盈回老宅陪爷爷奶奶过节,知道你忙,不用挂念家里,你爷爷念叨你,说你答应过忙完这阵回去陪他下棋,老太太也总问‘开叶吃没吃汤圆’,都挺好,安心工作,保重身体。」
郑开叶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阵酸涩的暖意,他这才恍然,又是一个春节没能回家。
从债务攻坚战打响,他像一颗被抽打的陀螺,高速旋转,一刻不得停歇,老妈现任职中原省政协副主席,实则是退居二线,直至退休,老妈离任市长时,自己都没能回去帮忙。
承诺陪爷爷下棋的话,说了快两年了,他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终究只简短地回复:
「爸,收到,替我向爷爷奶奶问好,祝他们元宵节安康,我这边一切顺利,等这里暂时告一段落就回去看他们,您和妈也多保重。」
远在河阳以西数百公里的郑家老宅所在的县城,元宵节的气氛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