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芯界最新型号的“洞察者”级侦察舰,如同一个光滑的银色水滴,悄无声息地滑行在宇宙的漆黑幕布之上。舰体内,林枫和苏婉晴站在主观测屏前,面色凝重。
他们已经离开了同盟稳定疆域,抵达了K-774星系所在的星域边缘。无需仪器,仅凭自身感知,两人就能察觉到前方那片空间的“异常”。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粘稠”和“疏离”感。仿佛眼前的星空并非真实的真空,而是一幅被水浸湿、颜料开始微微晕染、边界模糊的油画。远处的星光不再稳定,如同风中残烛般明灭不定,闪烁的频率毫无规律可言,时而拉长成细微的线条,时而压缩成短暂的光点。
“连光子的行为都变得……‘犹豫’了。”苏婉晴轻声道,她的星空共鸣体在这里感到了极大的不适,就像一位绝对音准的音乐家被抛入了一个所有音符都在随机漂移的音场。“这里的规则,像是一锅即将煮沸的粥。”
林枫点了点头,他的神念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尝试向前延伸。然而,在进入那片“模糊”星域的瞬间,他感到自己的神念并非被阻挡或攻击,而是……被“稀释”了。原本凝聚如一束激光的神念,仿佛被投入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概率云中,变得弥散、不确定,反馈回来的信息支离破碎,充满了矛盾。
“元,报告扫描结果。”林枫沉声道。这艘侦察舰搭载了源芯界最先进的传感器阵列,并由主脑元的一个高权限子程序直接操控。
舰载AI那冰冷的、但经过“情感逻辑模型”优化后稍带一丝人性化顿挫的合成音响起:
【正在进行多谱段扫描。警告:扫描数据出现严重逻辑冲突。】
主屏幕上,数据流疯狂滚动,同时呈现出几种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观测结果:
· 引力读数: 时而显示K-774星系内恒星引力正常,时而显示引力完全消失,时而又显示存在多个不规则的引力异常点。
· 电磁波谱: 背景辐射强度像脉搏一样跳动,特定频段的信息时而清晰(显示出聆音族空间站的轮廓),时而被无法解析的噪音淹没。
· 物质分布: 传感器一会儿报告该星域为空旷星云,一会儿又报告存在高密度行星碎片带。
【结论:该区域物理常数处于非稳定态。光速(c)、普朗克常数(h)、精细结构常数(a)等基础参数均观测到超出自然波动范围的、无规律的涨落。因果链呈现局部断裂迹象。初步判定,常规物理定律在此区域暂时性失效。】
“不是攻击,而是……环境的本质被改变了。”林枫眉头紧锁。他经历过无数强敌,但这种让宇宙底层规则都“生病”了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尝试发送一道稳定的能量脉冲,频率就按聆音族常用的引力波通讯频段。”苏婉晴建议道。
一道凝练的能量光束从侦察舰射出,投向那片模糊的星域。起初,它笔直前行,但就在进入异常区域的边界时,异变发生了!
能量光束没有像正常情况下那样衰减或折射,而是……分裂了。
它仿佛同时走过了无数条可能的路径,在观测屏上呈现出一片扩散开来的、如同烟花般短暂的能量轨迹云。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中一小部分能量,竟然以一种违背因果律的方式,在光束尚未完全抵达某个虚拟坐标点时,就提前在那里产生了微弱的涟漪效应!
【检测到能量脉冲出现量子隧穿效应增强、路径积分概率云扩散、及疑似超前波现象。该区域量子不确定性被急剧放大,宏观物体的确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它们在……玩弄概率。”林枫眼神一凝,捕捉到了关键。他回想起聆音族最后信息中的那句话——“在概率的缝隙中跳舞”。
就在这时,苏婉晴突然指向观测屏的边缘:“枫哥,你看那里!”
在那片概率云弥漫的区域边缘,传感器捕捉到了一组极其短暂、稍纵即逝的诡异信号。那不是能量,也不是物质,更像是一种……有意识的概率波动。
它们如同幽灵般闪烁,没有固定形态,时而凝聚成模糊的、类似无数微小旋涡的集合体,时而又彻底散开,融入背景的概率噪音中。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基于“可能性”,当观测行为发生时,它们的状态就瞬间坍缩或改变,仿佛在主动躲避着“被确定”。
【检测到非实体意识活动迹象。该意识活动与物理规则的波动呈现高度相关性。推测:规则紊乱现象存在主观驱动源。】
“就是它们……”苏婉晴感到一阵寒意,“聆音族说的‘它们’。它们不是生活在空间里,而是生活在……概率的夹缝中。”
林枫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前方那片区域的“疯狂”。敌人无处不在,因为它们就是概率本身的一部分;敌人又无处可寻,因为任何试图锁定它们的行为,都会导致其状态改变。
这不是力量的对抗,而是认知维度的差异。
“我们遇到的,”林枫缓缓说道,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是一种以‘确定性’为食,以‘可能性’为舞台的怪物。它们让一切坚固的、可预测的规律都变得摇摇欲坠。”
他看向苏婉晴:“常规手段对它们无效。我们的攻击,甚至我们的观测,都可能成为它们‘舞蹈’的一部分。要解决这次危机,我们必须换一种方式……进入它们的领域,理解它们的规则。”
如何在概率的汪洋中,抓住一道确定的影子?这将是比面对任何实体敌人,都更加艰难的挑战。侦察舰悬浮在规则的悬崖边,前方是一片已知宇宙法则失效的、光怪陆离的混沌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