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惋惜至极的渡边,向华北方面军拍电报,开启今年第二次扫荡——夏季扫荡。
既然已经知道八路军总部在哪里,为了万无一失,他集结25个大队的鬼子和3000余名伪军,共计3万余兵力。
采用集中兵力,圈中有圈的内外合击战法,对抗日根据地以及周围几个不听话的县城,进行声势浩大的夏季扫荡。
上次留了手起码让人跑得掉,这次和几个月前的扫荡完全不一样。
区小队和民兵队伍试了几次,除了点燃几辆卡车,并没有太大作用,反而人数一多,立即会有大部队包围过来。
一两万头鬼子组成的大部队,在外围形成致命封锁网,不让任何一名八路军出来。
包围圈内由精锐鬼子部队,在对当地情况相当了解的汉奸带领下,进行穿插袭扰。
哪里抵抗强烈,就清除哪里!
不管是八路军还是县大队、区小队,在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鬼子精锐面前,都不堪一击。
有意志不坚定的群众,扛不住酷刑,或者不忍亲友遭受侮辱,说出八路军的位置,汉奸兴高采烈地带着鬼子前往,人少他们就偷袭,人多就呼叫支援。
除此之外,田中挺进队也没有闲着,潜入火焰谷根据地的他们,根据田中的旨意,没有贪功冒进急着寻找八路军首领。
反而尽量截获传出去的情报,然后将它传给,一直在各个村镇之间袭扰的鬼子精锐,让他们跟着情报顺藤摸瓜。
田中挺进队除了截取情报,还负责在重要时刻扰乱总部指挥,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
比如丢几个燃烧发烟剂在重要建筑外面,或者发射信号弹,里面的人绝对会立马跑出来,谁也不敢赌这是不是给轰炸机做指引。
火焰谷周围的情况急转直下,首长不得不忍痛,再次转移指挥部,彻底离开这附近。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况且八路军本就擅长打运动战。
总部有条不紊的开始撤出,十二条细犬在火焰谷跑出赫赫威名,好几个老百姓打扮的人,被它们死死咬住不松口。
虽然不是日本人,但是在群众严厉的眼神中,瑟瑟发抖的他们已经不打自招。
这就是臭名昭着的田中挺进队!
狠狠抓到几支小股挺进队,并进行公审后,小鬼子再也吃不消他们的损失,一个精锐小队当晚袭击火焰谷附近的村子。
要不是细犬的叫声提醒,八路军想救都来不及,就算如此,村子里的区小队成员,也被定点清除不少。
张振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部附近的防御,薄弱到一定程度,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为此,他专门回军工厂,找伊万诺维奇询问火箭炮进度,火力不足恐惧症是华夏人自带buff,现在是生命攸关的危急关头,自然只有充足的火力,才能让张振华放下心来。
伊万诺维奇歉意的表示,大部分工序都没问题,主要卡在打磨炮镜,以及火箭弹弹体生产工序优化上。
炮镜这个老李是不缺的,但是其他部队只缴获过炸毁的,手上根本没有能用的。
要是没有这个,就算火箭炮发下去,也只能玩直瞄,白白浪费7公里射程。
弹体是核心部件,以现在的制造工艺,不合格率极高,所以几位专家合力研究出一种深钻工艺。
可以将以前三四道工序变成一道,理论上可以节省三倍时间,但是需要调试车床走刀,这个时间急不得。
目前火箭炮生产车间已经扩大至五百人,月产能3000发,等专家工程师调试完,产能开始稳步提升,估计年产能10万发,如果急需火力支援,现在可以提供三十门火箭炮。
张振华不满意,年产能十万发哪够,算下来一天300发都不够,也就够22门火箭炮一次齐射。
提升,必须提升!
年产能第一个目标是百万发炮弹,工人不是问题,材料也不是问题,必须在43年以前建立起更大的生产车间。
伊万诺维奇点点头,只要有骷髅过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还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空中拖拉机的发动机已经着车,坏消息是仪表上的精密仪器,现在造不出来。
比如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航空罗盘,在没有GpS的时代,它的作用无需多说。
内部敏感元件和调节机构较为复杂的高度表,对于确保飞行安全、避免撞山等危险情况非常重要。
指示飞机飞行速度的空速表,它是飞行员进行飞行控制,和战术决策的重要依据。
至于发动机相关的仪表,如进气压力、螺旋桨转速、机油压力等。
这些可以从车上甚至其他飞机上,拆下来代替,但是,能拆的飞机就那么几架,还是要搞到一批各种型号的仪表才行。
张振华让他先别管仪表的事,仪表他会想办法,既然动力总成有了实物,那就尽快组装一台验证机出来,不,三五台也可以。
伊万诺维奇表示没问题,机身和发动机研发是同一时间开始,目前车身也已经完工,正在进行静力实验,检测机身强度是否符合使用条件,不过仪表只能使用几架损坏的战斗机和之前轰炸机的。
得到三十门扭转乾坤的利器,加上之前炸机场用到的五门,现在手上已经有三十五门火箭炮,张振华意气风发的回到师部。
他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打仗讲究战略部署,胡乱轰炸只会打乱首长的布置,他冷静的告诉首长,他要用这三十五门火箭炮,完成斩杀渡边老鬼子的壮举。
首长看着张振华提供的多张高精度军事地图,当即来了兴趣。
几位首长还有参谋,用尺子在上面比划来比划去,讨论完火箭炮的射程、覆盖范围、发射间隔后,决定一旦成功斩首,总部立即趁鬼子群龙无首,突围出去。
到时候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们想再来一次三万人的大包围,可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