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香种子播下后,桃源村人的心,仿佛也随着那些细小的种子一起埋进了土里。每一天,都有人在劳作之余,绕道去那片新开辟的坡地看看。
不同于黄精、板蓝根等多年生药材,百里香是一年生草本,生长周期短,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这既是机遇,也意味着风险更大,管理需要更加精细。
张维几乎把试验田的工作交给了助手,全身心扑在了这片新地上。他根据百里香的生长习性,制定了专门的管护方案。
“百里香喜阳怕涝,幼苗期尤其要注意排水。”他指导着负责这片地的村民,将垄沟挖得比常规药田更深一些,确保即使遇到降雨也能迅速排水。
“间苗要早,苗出齐了就要开始,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它分蘖,才能长得壮实。”
“施肥要薄,多用草木灰和腐熟的羊粪,少用氮肥,避免徒长,保证香气物质的积累。”
林晚也时常过来,看着张维和村民们蹲在田里,小心翼翼地间苗、除草,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婴儿。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种淡淡的、清冽的香气,那是百里香幼苗特有的味道,让人心神一振。
王老五现在是这片地的常客。他严格按照张维的要求,每天早晚都来查看墒情,用手捏土判断湿度,生怕干了或涝了。他还从家里找来一些干净的细沙,在幼苗根部薄薄地铺了一层,说是可以增加透气性,防止烂根。这种主动钻研的劲头,让张维都有些惊讶。
“老王,你这法子不错,是从哪学的?”张维问。
王老五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我瞎琢磨的,以前种香菜的时候这么干过。这百里香,闻着跟香菜有点像,都是要香味的,估计道理差不多。”
张维点点头,认真记下了这个土办法。科学和经验,在这片新地上悄然融合。
十几天后,坡地上终于泛起了一层毛茸茸的绿意。百里香幼苗破土而出,两片细小的子叶在阳光下舒展开来,嫩绿可爱。消息传开,村里人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最难的一关——出苗,总算顺利度过了。
幼苗的生长速度很快,几乎一天一个样。真叶长出后,那股清冽的香气越发明显。傍晚时分,微风拂过坡地,带来阵阵怡人的香风,让人心旷神怡。
就在百里香长势喜人的时候,药厂刘科长带着技术员再次来到了桃源村。这次,他们的目标明确——对新增的百里香品种进行现场抽样和初步评估。
一行人直接来到了坡地。看到眼前这片长势均匀、绿意盎然、香气扑鼻的百里香,刘科长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他蹲下身,仔细查看植株的形态、叶色,并摘下一片嫩叶,在指尖捻碎,凑近鼻尖深深一嗅。
“嗯,”他点了点头,“植株健壮,叶色纯正,香气浓郁纯正,是优质的狭叶百里香。”他示意技术员按规程取样。
取样结束后,刘科长对陪同的林晚和张维说:“长势不错,超出了我的预期。看来你们的应变能力和技术储备,确实扎实。只要后续管理跟得上,采收时能达到这个品质,纳入采购清单没有问题。”他顿了顿,补充道,“甚至可以作为我们新药研发的指定原料进行重点考察。”
这番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备受鼓舞。这意味着,桃源村不仅成功弥补了灾害造成的损失,还可能借此机会打入药厂更高端的供应链。
送走刘科长一行,林晚和张维站在坡地边,看着在夕阳下熠熠生辉的新苗。
“成功了第一步。”张维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欣慰。
“后面的路还长,”林晚深吸一口清新的香气,目光坚定,“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时机、加工方法,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我们要把这百里香,种成咱们‘桃源印记’的又一个金字招牌。”
新苗吐绿,生机盎然。灾难的阴影渐渐散去,新的希望,在这片充满韧性的土地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