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场夜雨之后,某些东西在两人之间悄然发生了变化。并非惊天动地,而是细水长流般的渗透。
刘亦菲的手机天气软件里,多了几个遥远城市的关注。她开始下意识地留意天气预报,尤其是那些会有强对流天气的日子。她依然看不懂复杂的雷达图,但会记住“雷阵雨”或“大风”的图标。
她不再在雷雨夜睡得毫无知觉。有时半夜被隐约的雷声惊醒,她会下意识地伸手探向旁边。如果摸到空位,她会安静地起身,走到书房或客厅,找到那个沉默伫立在窗前的背影,然后不发一言地走过去,只是轻轻握住他冰凉的手,陪他站着,直到雨歇雷收。
她甚至悄悄让晓华推掉了一个需要在外地雷雨季节拍摄的户外广告。经纪人对此十分不解,她却只是含糊地说那几天身体不太方便。
江瑾辰对此从未言谢,也从未对她的举动发表任何评论。他依旧会在雷雨夜难以入眠,指尖偶尔仍会冰凉,但他不再完全沉浸于独自对抗的状态。他会默许她的靠近,甚至会在她站久了微微发抖时,松开紧握的拳头,反手将她的手指包裹进自己逐渐回温的掌心。
这是一种无声的默契。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不曾言明的脆弱边界,而他,则默许并接受了这份守护。
**\\* \\* \\* \\* \\* ***
除了天气,刘亦菲也开始更细致地观察他其他的“非标准”状态。她发现,他并非真的如机器般永远精准高效。在极其罕见的、连续超负荷工作超过48小时后,他的太阳穴会微微跳动,阅读文件时指尖按压纸张的力道会无意识地加重,甚至会对周铭汇报中一些微小的数据偏差表现出比平时更低的容忍度。
这些细微的信号,如同系统过载前的预警灯。
一旦捕捉到这些信号,刘亦菲便会不动声色地介入。有时是在他书房门口放下一杯温度刚好的参茶,然后“顺便”提起阳台那盆他颇喜欢的兰花好像有点蔫了,引他离开屏幕片刻;有时是强行打断他的视频会议,以“紧急家庭事务”(比如让他决定晚餐吃A还是b)为由,让他获得短暂的十分钟放空;甚至有一次,她直接走进去,抽走他手中的钢笔,在他蹙眉抬头时,将一个柔软的、带着她气息的抱枕塞进他怀里,然后面无表情地说:“江总,系统建议强制休息15分钟,否则有宕机风险。”
周铭第一次目睹这一幕时,差点惊掉下巴,以为下一秒老板会冷着脸让保镖把夫人“请”出去。
然而江瑾辰只是看着怀里那个与他风格极度不搭的、毛绒绒的抱枕,又抬眸看了看面前一脸“我是为你着想”的刘亦菲,紧绷的下颌线居然奇异地缓和了下来。他沉默了几秒,竟然真的向后靠进椅背,闭上了眼睛,算是接受了这个“强制休息”指令。
周铭目瞪口呆,随即无比敬佩地悄悄退了出去,并贴心地带上了门。
十五分钟后,江瑾辰准时睁开眼,眼神中的疲惫褪去了不少,恢复了清明锐利。他将抱枕放到一边,重新拿起钢笔,仿佛刚才只是进行了一次高效的能源补充。
刘亦菲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
她像是在为他那套精密却偶尔会忽略自身损耗的系统,打上一个个温柔的“人性化补丁”。这些补丁无法改变系统的核心算法,却能在关键时刻进行缓冲和调节,防止其因过度运转而内部损耗。
江瑾辰从未对此表示过认可或反对。但他默许了她的“干预”,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隐约流露出一丝依赖于这种“补丁”的迹象。
比如,在又一个高强度的工作日后,他回到家,会下意识地在客厅寻找她的身影。如果看到她窝在沙发里看剧本,他会走过去,并不说什么,只是在她身边坐下,闭上眼睛小憩片刻。仿佛只要她在附近,他那高速运转的大脑就能获得某种无形的安抚,缓慢降温。
刘亦菲则会放下剧本,调暗灯光,继续安静地陪着他,偶尔伸手,用指腹极轻地揉按他紧绷的太阳穴。
没有言语,只有彼此交织的呼吸和无声流淌的温情。
她或许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他世界里那些复杂的数据和残酷的博弈,也无法彻底驱散深埋在他心底的某些阴霾。
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安静地站在他的系统边界之内,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温暖的缓冲地带,成为他最特别、也最不可或缺的“外部设备”。
爱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深入细节的懂得和不动声色的守护。她正在学习这种语言,而他,正在接受这种模式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