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翡的直播间彻底火了——在线人数突破十万,弹幕刷得密密麻麻,快把画面盖严了。
连屏幕底部的互动栏都挤没了,平台后台服务器甚至卡了两秒。
“服务器告警!赶紧扩容!别愣着!”平台数据中心里,运营总监拍着桌子喊。
“‘秦翡’的直播间流量还在涨,把首页最大的推荐位给她,立刻加‘公益技术推广’的标签!”
小林盯着实时上涨的人数曲线,手里的奶茶晃出了边,差点洒在键盘上。
“总监,才半小时!从五千直接飙到十万了!”
“‘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官微刚转发了直播间链接,配文是‘关注民间环保技术,共促空气治理’,直接把热度顶上来了!”
小周凑过来,指着屏幕上的热搜词条,咂着嘴。
“你看‘矿泉水瓶做净化器’都爬到热搜二十了,下面全是求教程的评论。”
“好几个环保博主发了预告,说要同步直播复刻主播的装置,连本地《都市报》都来私信要采访权限了!”
小林刚要接话,屏幕里的秦翡抱着个矿泉水瓶做的玩意儿走进了镜头。
她走得特别慢,胳膊肘贴着身子,手指扣着瓶身,生怕手里的东西碰坏。
指尖还蹭了蹭瓶身的胶带,确认缠得够紧。
弹幕瞬间炸了,一条接一条滚:
“终于等到主播!刷新了十分钟,手都酸了!”
“求详细教程!我家在化工区,每天开窗都能闻到怪味,我爸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得直不起腰!”
“这就是官方认证的技术?看着好简陋啊,真能过滤苯系物吗?有没有专业人士来分析下?”
“楼上别杠!上次主播说苯系物超标37倍,国家环境监测中心都实锤了,肯定靠谱!我已经准备好矿泉水瓶了,就等教程!”
“主播能不能先说下,这个装置能用多久?里面的橘子皮炭需要换吗?”
秦翡没急着回应,把手里的东西轻轻放在桌上。
那是个500ml的矿泉水瓶做的净化器,瓶身从中间剪开,上半部分倒过来插进下半部分。
接口处用透明胶带缠了三圈,还特意用指甲压了边,防止漏气。
她先把瓶子往镜头前凑了凑,让大家看清接口。
“胶带要缠紧,不然漏气就没效果了。”
声音轻,却能听清每个字。
瓶里分层塞着撕松的白棉花,是从旧棉衣里拆的,没结块。
下面铺着一层均匀的黑碎块,细看能看出是烧透的橘子皮,颗粒大小差不多,没碎成粉。
瓶口装着个旧扫地机器人拆的小风扇,叶片上的灰擦得干干净净。
用两根细铁丝交叉固定着,连开关都是从旧台灯上拆的,焊在一根露着铜芯的电线上。
按一下,就发出“嗡嗡”的轻响。
“风启科技-陈”的Id立刻弹出来,弹幕精准得像在做技术笔记:
【这是你图纸上的简化版?核心原理是物理吸附+强制气流循环吧?】
【棉花当初滤层,滤pm2.5和大颗粒粉尘;橘子皮炭孔隙多,吸附苯系物、甲醛这些有机污染物;小风扇提供动力,让空气强制过吸附层,提高净化效率?】
【另外,扇叶转速控制在多少,能兼顾效果和能耗?】
“嗯。”秦翡从口袋里摸出个旧手机。
屏幕边角磕了个坑,手机壳上的小熊贴纸边角卷了,还粘了点铜绿。
她点开手机里的空气质量监测App,对着镜头慢慢举起来,屏幕上的数字能看清。
“刚才我测了,这里的苯系物指数是187,国家标准是50以下,超标3倍多。”
“现在…你们看。”
她把手机放在净化器旁边,指尖在旧台灯开关上顿了顿,确认位置才按下。
扇叶慢悠悠转起来,发出“嗡嗡”的轻响。
瓶身微微震动,里面的棉花和橘子皮炭轻轻晃了晃,却没移位。
屏幕上的数字一点点往下掉:187→156→103→52→21…
最后慢慢停在了0-1之间,稳得没再动。
秦翡又把手机移到窗边,数字立刻跳回179。
再移回净化器旁,又慢慢降到0-1。
“只有在净化器周围半米内,效果最好,适合放在卧室或者客厅的小空间里。”
“太大的地方罩不住。”
弹幕瞬间疯了,连画面都卡了一下:
“卧槽?这效果也太明显了!我家两千块的净化器,测苯系物只能降到30左右,这个矿泉水瓶做的居然能到0-1?”
“我家也在工业区!求图纸!求详细教程!我现在就去楼下捡矿泉水瓶,我妈天天咳,我要赶紧做一个给她用!”
“主播太厉害了!这技术要是推广开来,多少污染区的人能受益啊!必须支持!”
“能不能批量生产?我想给老家的爷爷奶奶寄几个,他们住的村子旁边有个农药厂,空气特别差!”
“林氏医疗-林晚”的Id突然亮了,十个“超火”特效依次弹出来——这次特意关了闪光,只有小小的文字提示,没再晃眼。
她的弹幕打得飞快,带着点豪气却不生硬:
【主播,我不是要抢你技术,就是想帮你把技术推出去。】
【你开条件,材料采购、生产组装的钱,全由林氏医疗出。】
【成品免费发给全国污染区的困难家庭,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的。】
【这样比大家自己做高效,也能保证每个都管用。】
秦翡却摇了摇头,转身从桌角拖出一叠A4纸。
纸是打印店剩下的边角料,边缘参差不齐。
最上面那张是打印好的图纸,下面还压着几页手写的补充说明,字迹很工整,偶尔有涂改的痕迹。
她用手指按着纸边,不让它卷起来,对着镜头慢慢展开。
“不用花钱生产。”
“大家自己做,不仅省钱,还能利用家里的旧东西,更环保——比如旧棉衣拆的棉花,坏台灯拆的开关,扔了也是浪费。”
图纸上,从材料清单到组装步骤,每一步都写得清清楚楚:
材料清单里写着“500ml矿泉水瓶1个(pEt材质,洗干净,去掉标签,别留胶水残留,会影响吸附)”;
“棉花适量(医用脱脂棉最好,没有就用旧棉衣里的棉花,必须撕松,不能压实,压实了气流过不去)”;
“橘子皮炭50g(橘子皮晒干3天,用铁锅烧透至黑色,别烧糊,冷却后敲成2-3毫米的碎块,太细会堵气流)”;
“旧小风扇1个(扫地机器人、旧玩具、坏台灯上的都可以,电压3-5V,转速控制在每分钟300转左右,太快费电,太慢效果差)”;
组装步骤里,连“剪瓶子时用马克笔在中间画条横线,沿着线剪,误差别超过2毫米,歪了会导致上下部分衔接不严,漏气就没效果了”;
“棉花分两层塞,第一层薄点,滤大颗粒,第二层厚点,滤细粉尘,两层间距1厘米,别贴太紧”这样的细节都有;
最后一行用加粗的黑色马克笔写着:“总成本:不超过20元,无需购买新材料,家庭废旧物品就能凑齐。”
“我教你们,一步一步来,保证能学会。”秦翡的声音轻却笃定,眼神很认真地看着镜头。
“花钱生产的话,很多困难家庭还是用不上——比如巷子里捡垃圾的老奶奶,她没有钱买,自己找个矿泉水瓶、拆点旧零件,就能做一个用。”
“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Id弹出一条置顶弹幕,字体加粗,颜色是醒目的蓝色:
【秦翡女士,我们已派工作人员前往阳光小区,随车携带了技术对接资料和现有检测设备的数据报告。】
【想邀请您到监测中心详谈,将这项技术标准化、规模化——比如制定不同空间的净化器尺寸标准,优化吸附材料的更换周期。】
【同时联合社区开展教学活动,让更多人掌握制作方法。】
秦翡抬头,指了指窗外巷子里的一个身影——镜头里能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捂着嘴咳嗽,手里拎着个破麻袋。
咳得身子都弯了,麻袋里的塑料瓶晃来晃去,差点掉在地上。
她的声音轻了点:“她总咳嗽…用这个净化器,多久能好?”
“我现在教社区的人做,能不能今天就给她送一个?”
“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秒回,弹幕带着暖意:
【可以。短期使用能明显减少有害物吸入,缓解咳嗽、喉咙痒等症状;长期使用1-2个月,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会减轻,睡眠质量也会改善。】
【我们的工作人员已经联系了阳光小区的社区居委会,会协助志愿者学习制作,今天就能给老奶奶送去组装好的净化器。】
“那我去。”秦翡说完,拿起手机——屏幕上,陈砚舟的私信亮着,内容是“监测中心地址已发,我派了技术部的同事随车,他能帮你对接专业术语,需要的话随时联系”。
她点开,回了三个字:“地址收。”
又顺手把图纸塞进帆布包,包上还缝着块补丁,是用旧牛仔裤改的。
另一边,林晚看着屏幕里专注展开图纸的女孩,突然对着电话里的助理拔高了声音:
“让环保事业部张总监、供应链总监还有公益部的人,十分钟后到我办公室!”
“重点聊三件事:第一,按主播的图纸制定标准化生产方案,材料必须用废旧物品,成本严格控制在20元以内,别用新材料,用新材料就违背主播的意思了;”
“第二,联系全国各省市的社区医院,统计污染区困难家庭的数量,确保净化器能精准送达,别浪费;”
“第三,组建教学团队,把主播的教程做成图文和视频版,配合社区开展线下教学,让不会看直播的老人也能学会。”
助理在电话那头应了声,林晚又补充:
“对了,让采购部联系本地的废品回收站,优先回收500ml的pEt矿泉水瓶和旧扫地机器人。”
“跟他们说清楚,要干净点的,别带油污——这不仅是省钱,更是贴合主播的环保理念,‘变废为宝’才是核心,别搞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