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更暖了,透过窗户落在秦翡的电路板上,映出细小的光斑。
电路板是旧主板拆的,上面的铜箔泛着淡红,像被晒热了。
她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拿着恒温焊枪,焊枪头调到320c,正对着一个焊点预热。
焊锡丝捏在指尖,离焊点还有两厘米就停住了,没敢往下碰——怕温度太高。
“焊锡熔点231c,预热到300c左右再上锡。”她对着镜头解释,另一只手轻轻按住电路板边缘,防止它移位,“温度太高会烫坏铜箔,导致虚焊,后期修起来麻烦。”
手机突然亮了,屏幕在阳光下有点晃眼,反射的光刚好落在电路板的铜箔上,晃得她有点眼花。
秦翡慢慢把焊枪放在旁边的隔热垫上,隔热垫是用旧牛仔裤改的,厚厚的布料能防烫,上面还留着点洗不掉的墨渍。
她甩了甩手腕——焊枪有点沉,握久了发酸,又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指尖轻轻划开屏幕。
私信箱里,“风启科技-陈”的消息顶在最上面,带着未读的小红点:
“秦小姐,想跟你聊聊降噪耳机的改进方向。风启可以提供研发实验室、阻尼材料样本,还有技术团队配合测试,你基于感官提出的问题,我们能快速验证。”
秦翡盯着“降噪耳机”四个字,眉头轻轻皱了皱,抬头对着镜头,语气认真:“你们的耳机高频段有残留振动,像细刺反复刮耳廓内侧,戴半小时就会觉得闷胀。”
她顿了顿,补充:“我上次试的时候,连工作台上的电容都能感受到这种高频干扰,电容的容值飘了0.2μF,测出来的数据都不准了。”
弹幕里,“风启科技-陈”的Id秒回,弹幕带着精准的技术追问:
“高频残留是在16khz以上吗?阻尼材料的阻尼系数我们测过是0.3,是不是这个数值不够?你说的‘闷胀’,是腔体共鸣导致的低频驻波,还是高频反射太明显?”
“18khz左右的高频最明显,像细沙磨过塑料的声音,很刺耳。”秦翡从桌角摸出张纸——是超市收银小票的背面,还留着“特价鸡蛋5.98元\/斤”的印子。
她拿起黑色笔,在纸上画了条波浪线,线上标了个尖峰:“这里的高频没滤干净,像信号波形里的尖刺,会刺激耳廓神经,难怪戴久了不舒服。”
又换了支灰色笔,在尖峰外面画了个弧形,弧线画得很均匀:“得用能吸收这个频段的阻尼材料,材质要像压实的脱脂棉,软硬度刚好。”
“密度别太高,0.4g\/cm3左右刚好——太密会闷,像捂了层厚布;太疏吸不住高频,还是会有刺感。”她指着灰色弧线,“灰色的哑光材质最好,不会反射光线干扰零件,我工作台的零件怕强光。”
“风启科技-陈”的弹幕很快弹出:
“我们有三种阻尼材料样本,密度0.3、0.4、0.5g\/cm3,都是哑光灰色,已经让助理送过去,大概半小时到。另外带了副未拆封的耳机样品,你可以对比测试高频残留的变化。”
秦翡看了眼私信,又抬头看了看屏幕里“风启科技-陈”的Id,语气平和:“地址是阳光小区3号楼,放门口保安亭李叔那儿就行,他知道我作息,不会随便让人拿。”
她补充了句,语气有点细致:“样品盒不用贴标签,标签上的胶会粘灰,零件沾了灰容易接触不良,后续测试会受影响。”
“还有,助理敲门轻点,高频噪音会让电路板上的晶振受影响,晶振一飘,测出来的参数就不准了。”
后台的小林盯着屏幕里的对话,压低声音跟小周说:“风启居然直接送材料样本,还让助理配合,陈总对她的感官能力是真认可啊,之前跟供应商谈合作都没这么主动。”
小周凑过来看了眼屏幕里秦翡画的波形图,点点头:“她的描述太精准了,18khz的高频残留,阻尼系数0.4,这些参数跟研发部卡了半个月的难题刚好对应。”
“之前研发部测了十几种材料都没找到症结,她一句话就点到关键了,比仪器测的还准。”
秦翡没关注后台的讨论,只是把焊枪调到待机模式,避免一直加热损耗枪头。
又拿起刚才的电路板,对着晨光检查焊点,看有没有虚焊的痕迹——晨光下能清晰看到焊锡的光泽,没发现问题。
“等材料到了,我先测下阻尼效果,再跟你们说调整方向。”她对着镜头说,又捏起焊锡丝,对准下一个焊点,“现在先把这个电路板焊完,别让零件放太久氧化了,氧化了就不好焊了。”
屏幕里,她的指尖捏着焊锡丝轻轻点下去,焊锡融化成一个圆润的小点,刚好覆盖住铜箔,没有虚焊的痕迹。
阳光落在她的手上,连捏焊锡丝的力度都透着对零件的珍视,没让焊锡多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