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味居后厨,经历了“辣味失控”的鸡飞狗跳后,终于重归平静。三个菌泥残片被“喂”了冰镇绿豆汤和西瓜汁后,变得异常温顺乖巧,甚至有点…慵懒?传递出的波动平和而满足,仿佛吃饱喝足后在晒太阳的猫。
姜小勺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心有余悸。看来这“差意调和”之道,远非简单的香料配伍那么简单,更涉及到阴阳寒热、能量平衡的层面。这三个家伙,简直比伺候祖宗还难!
不过,危机中也蕴藏着转机。经过这番折腾,姜小勺对菌泥残片的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并非死板的工具,而是有着某种“活性”和“倾向性”的特殊存在,会对特定刺激产生强烈反应。
“辣味”能引起它们的亢奋,而“凉性”之物则能安抚它们。那么,其他的味道和性质呢?酸、甜、苦、咸?寒、热、温、凉?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姜小勺脑中浮现:既然不能阻止它们对特定味道产生反应,那能不能反过来利用这种特性,开发出新的功能?
说干就干!
他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依旧有些“懒洋洋”的【后勤·改】上。他取来一小碗冰镇过的、浓度极高的酸梅汤,放在【后勤·改】附近,然后传递出“清洁”的意念,但特别强调了“吸收酸味”这个概念。
【后勤·改】的菌丝懒洋洋地探出,接触到酸梅汤的气息时,微微颤动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但在姜小勺持续的意念引导下,它开始缓慢地吸收碗中酸梅汤的“酸味”精华。
很快,一碗酸梅汤变得颜色暗淡,酸味大减,几乎成了糖水。而【后勤·改】的菌丝体则隐隐透出一丝清凉的酸意。
姜小勺立刻将一块刚解冻、略带腥气的鱼肉放在它面前。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后勤·改】的菌丝覆盖上去,这一次,它没有像之前那样粗暴地吸走所有味道,而是非常有选择性地、精准地吸附走了鱼肉表面的腥气,同时,那丝被它吸收的“酸味”精华似乎被释放出来,极其轻微地“腌制”了一下鱼肉表面,不仅去除了腥,还留下了一股极其微弱的、能提升鲜味的果酸气息!
处理后的鱼肉,看起来更加晶莹剔透,闻起来腥气全无,反而有一股淡淡的、令人食指大动的清新酸香!
“成功了!”姜小勺惊喜万分!这简直是顶级食材预处理啊!去腥增鲜一步到位!
他又尝试用浓茶、料酒、甚至稀释的柠檬汁等不同液体来“喂养”【后勤·改】,引导它吸收不同的味道特性,然后再进行清洁处理,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精度还需要大量练习来提升,但方向绝对正确!
【后勤·改】从一个只会暴力清洁的“智障”,正在向一个懂得“调味式清洁”的智能助手进化!
接着,姜小勺又将目光投向了【熔炼·改】。这家伙之前因为辣味而火力失控,那么如果用“寒性”的东西刺激它,会不会让它火力减弱甚至产生“制冷”效果?
他尝试着将一些冰块放在【熔炼·改】附近,传递出“降温”的意念。
【熔炼·改】的火苗果然明显变小,变得温和,甚至周围的温度都下降了一丝,但距离制冷还差得远。姜小勺也不气馁,这至少证明了它的能量输出是可以被性质相反的东西影响的。或许以后能找到更极致的“寒性”材料,让它真的能当空调用?或者用来做冷饮?
最让姜小勺头疼的是【研磨·改】。这家伙对辣味的痴迷最深,一碰到辣椒就转速爆表,粉尘飞扬。姜小勺试着用冰水、薄荷等清凉之物来安抚它,效果一般,它只是变得“安静”,但研磨效率也大大降低,显得无精打采。
看来得想个别的法子…姜小勺摸着下巴,看着【研磨·改】那因为高速旋转而几乎产生幻影的研磨盘,忽然灵光一闪!
转速快?粉尘细?这要是用来…磨豆浆、磨米粉、磨一切需要极致细腻的食材,岂不是神器?!
他立刻泡发了一小碗黄豆,递给【研磨·改】,传递出“研磨得越细越好”的意念,但刻意避开了任何与“辣”相关的概念。
【研磨·改】似乎有些“失望”,懒洋洋地开始工作。虽然不像磨辣椒时那么疯狂,但其基础效率经过优化后本就极高,很快就将黄豆磨成了如同牛奶般丝滑的豆浆,细腻程度远超普通石磨!
姜小勺又尝试了糯米、芝麻、甚至干贝柱,效果都出奇的好!磨出来的粉质均匀细腻,香气物质得到充分释放。
“因祸得福!因祸得福啊!”姜小勺看着这三个各具特色的“厨房神器”,笑得合不拢嘴。果然,世上没有废物的食材,只有没找到正确烹饪方法的厨子!啊不,是没有正确使用方法的菌泥!
就在姜小勺沉浸在“菌泥功能开发”的快乐中时,前厅的苏东坡,却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时味居因为之前的“变态辣”传闻和稳定输出的高质量“劲辣”菜肴,生意持续火爆,尤其是午市和晚市,经常需要等位。
这人一多,是非就多。更何况时味居的装修本就简陋,环境嘈杂。
这天中午,正是客流高峰,店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一桌看起来像是附近公司白领的客人,因为等菜时间稍长了一些(其实也就比平时多了五分钟),开始不耐烦地大声抱怨起来。
“服务员!我们的菜怎么还没好?都快饿死了!” “就是!什么破店,速度这么慢!” “环境还这么吵,跟菜市场似的!”
赵四忙得脚不沾地,连连道歉解释后厨已经在抓紧了。但那几位客人显然不满意,嘟囔声越来越大,言语间甚至带上了对菜品和环境的贬低,影响了周围其他食客的用餐情绪。
苏东坡正好端着一壶茶从旁边经过,见状便上前,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拱手道:“几位客官稍安勿躁,灶火烹鲜,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方能得真味。且这市井喧嚣,亦是人间烟火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间呐。”
那几位白领正在气头上,看苏东坡一副古人打扮,说话又文绉绉的,只觉得怪异又滑稽,非但没被安抚,反而觉得被调侃了。
其中一人嗤笑道:“哟,还整上穿越了?cosplay啊?说话能不能正常点?我们花钱吃饭,不是来听你掉书袋的!赶紧上菜!”
另一人也帮腔:“就是!这店里搞什么名堂,奇装异服的,做菜慢吞吞,不会是什么炒作吧?”
苏东坡何曾受过这等当面抢白?在大宋,他苏大学士走到哪里不是被人敬着捧着?但他毕竟心胸开阔,也知道时代不同,并未动怒,只是捻须微笑,心中却在飞快思索对策。
硬碰硬肯定不行,解释似乎对方也听不进去。如何才能既安抚对方情绪,又不失体面,还能维护时味居的声誉?
他目光扫过桌面,看到那几人面前杯子里的茶水已经见底,又看了看自己手中刚沏好、准备送给熟客的一壶上等龙井,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他没有再争辩上菜速度的问题,而是话锋一转,笑道:“诸位客官息怒,是在下失言了。久候确实焦心,不如先品一杯清茗,润喉静心,如何?”
说着,他不等对方回应,便拿起一个空杯,手腕微微一沉,做了一个极其优雅的“凤凰三点头”的斟茶动作。只见那清澈碧绿的茶汤如同一道细线,准确注入杯中,水量恰到好处,七分满,不多不少,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无声无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感和美感。
那几位抱怨的白领一下子被这手漂亮的斟茶技艺吸引住了,暂时忘了抱怨,目光都聚焦在那杯茶上。
苏东坡将茶杯轻轻推到为首那人面前,微笑道:“请用。此茶名曰‘静心’,虽非名品,然水火相济,沉浮之间,亦可品得片刻安宁。”
那人下意识地端起茶杯。只见茶汤清洌,香气清幽,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他吹了吹热气,小心地呷了一口。
一股清甜甘醇的滋味瞬间在口腔化开,沁人心脾,刚才的焦躁情绪仿佛真的被这杯茶水平抚了不少。
“嗯…这茶不错。”他脸上的不快消散了些,语气也缓和了。
苏东坡笑道:“佳肴正如香茗,值得等待。诸位且安心,吾这便去后厨为诸位催问一二,定让诸位尽快品尝到时味居的真味。”
说完,他优雅一拱手,转身翩然离去,宽大的衣袖带起一阵微风,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和满桌有些发愣的客人。
“呃…这哥们儿…好像有点东西啊?” “刚才那倒茶的动作,帅啊!” “这茶确实挺好喝的…”
不一会儿,他们的菜就上来了。或许是心理作用,或许是等待后的期待值更高,他们觉得这桌菜格外美味,吃得满头大汗,畅快淋漓,早就忘了刚才的不快。
结账的时候,为首那人还特意对赵四说:“喂,小哥,跟刚才那位…呃…古装大佬说声,茶不错,话也在理!”
赵四一脸懵地点头。
经此一事,苏东坡发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新价值——危机公关(古代版)?
他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用语言和行动化解矛盾,引导情绪。再加上他独特的古人气质和时不时冒出的金句,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后来,店里再有客人抱怨等位时间长或者有些小摩擦,赵四搞不定的,就把苏东坡请出来。
苏东坡往往能凭借其超凡的口才、接地气的哲理(比如“美食如佳人,久候方得真滋味”、“肚饿方知饭是香”)、以及时不时展示一下诸如“精准分汤不洒一滴”、“闭眼识香料”等小技艺,轻松化解矛盾,往往还能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甚至变成粉丝。
有一次,几个网红博主故意找茬,说时味居的菜价虚高。苏东坡也不争辩,笑呵呵地现场用萝卜雕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送给他们,说道:“金玉其外,食材本真。雕虫小技,博君一笑。然吾店菜肴,倾注之心力,岂是银钱可量?诸君品尝便知。”
那几个网红被这手艺和话术惊得目瞪口呆,乖乖闭嘴吃饭,吃完后还主动发了条视频夸时味居有内涵。
姜小勺发现,自从苏东坡主动承担起这部分“前台应酬”的工作后,店里的投诉几乎绝迹,顾客满意度直线上升,甚至还有不少人是专门来看“那个超会说话的古代大叔”的!
“苏先生,您真是我的福星啊!”姜小勺由衷感叹。这哪是食客,这分明是白捡了一个公关总监、形象大使兼气氛组组长啊!
苏东坡捋须大笑:“哈哈,有趣有趣!于此新奇之世,观众生百态,以唇舌解纷,以美食会友,亦是一大乐事也!”
就这样,时味居在现代线的经营,靠着姜小勺不断开发的“菌泥黑科技”和苏东坡日渐纯熟的“古人公关术”,竟然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中稳稳站住了脚跟,并且朝着越来越诡异(划掉)独特的方向蓬勃发展着。
而北宋线的童贯,也终于等来了他期盼的消息。他的心腹番子回报,在西山深处又找到了几处生长赤阳椒的地点,并且重金之下,真有老农认出此物,称其为“火煞果”,极其罕见,性暴烈,寻常土地根本无法栽种,需特殊山崖石缝方能存活,且生长缓慢。
虽然人工大规模栽种的计划暂时泡汤,但能找到稳定的野生采集点,已经让童贯大喜过望。他立刻加派人手,秘密进山采集,同时开始精心策划他的“献宝”大计。
时空的两端,都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忙碌着,却不知彼此的行为,仍在通过那无形的纽带,相互影响着。尤其是当童贯开始大规模采集和研磨“火煞果”时,现代时味居后厨那三个刚刚安静下来的菌泥残片,似乎又隐隐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