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食堂那场因“丹道麻辣烫”引发的香味风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涟漪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迅速扩散至整个星海大学,甚至隐隐有冲出校园的趋势。
当天中午,麻辣烫窗口的队伍就从窗口一直排到了食堂大门口,蜿蜒曲折,蔚为壮观。无数学生被那传说中“香到灵魂出窍”的味道吸引而来,甚至不少老师都忍不住混在队伍里探头探脑。
食堂那位掌勺大妈,一夜之间成了校园红人,被学生们尊称为“辣妈”。她本人却是一脸懵逼夹杂着狂喜,一边手脚麻利地烫着菜,一边心里直嘀咕:俺这祖传的汤底配方…啥时候进化了?难道真是祖宗显灵?
她尝试着按照平时的步骤独自熬了一锅汤底,味道虽然也不错,但远远达不到那天早上的神奇效果。只有当那个看起来挺帅、但总感觉有点深沉的物理系男生(李云霄)偶尔“路过”,看似随意地帮她调整一下火候,或者“顺手”帮她添点香料(其实是弹入一丝混沌能量)时,那勾魂夺魄的极致香味才会再次爆发。
于是,“辣妈”麻辣烫窗口出现了一个奇景:生意火爆到需要限购,但味道时好时坏,全看运气。学生们之间开始流传起一个玄学说法——“辣妈”的手艺需要看心情,心情好时,一碗麻辣烫能让你好吃到哭;心情一般时,也就是普通好吃。
只有李云霄自己知道,这“心情”完全取决于他有没有空过来“暗中操作”。他发现,用炼丹手法微调凡俗食物,对神魂控制力的精细度要求极高,而且极其耗费心神,远不如炼制真正的丹药来得痛快直接。但看着账户里因为“技术入股”(他强行给“辣妈”塞了个分红协议,用下次不帮忙威胁)而逐渐增长的数字,以及陈小胖那每天吃到肚皮滚圆、幸福满满的胖脸,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老坛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持续的数据观测和分析。他甚至试图建立一套数学模型来预测“美味指数”与李云霄操作频率、客流密度、环境温度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因为变量太多太玄学而差点让处理器过载。最后,他选择了一个更直接的方式——每天定点蹲守在麻辣烫窗口附近,用电子眼记录下每一次香味爆发的能量波动频谱,试图反向工程出那“神秘香料”的成分配比,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他一度怀疑关键成分是李云霄的汗液,被李云霄严词否定并禁止他再靠近灶台三米之内。)
乌云踏雪则对火爆的人群敬而远之,但它发现食堂后厨的老鼠和小强数量在香味爆发期间会急剧减少(可能是被馋晕了或者吓跑了),这让它很是满意,偶尔会屈尊降贵地蹲在后窗高处,如同监工般俯视着忙碌的“辣妈”和李云霄。
李逍遥倒是很开心,爸爸每天都能带回来各种好吃的,虽然那红彤彤的“面条”他只能舔舔味道(混沌道胎似乎对过于强烈的味觉刺激兴趣不大),但他更喜欢看食堂里那么多人热热闹闹的样子。
然而,这场由美食引发的狂热,终究还是引起了一些特殊部门的注意。
GSdI东区第七分局,分析科。 琳达博士皱着眉头,看着手下递交上来的最新一份《星海大学异常能量波动周常报告》。报告的大部分内容依旧围绕着之前的图书馆事件、体育场“外星雕塑”事件以及医学院标本馆不明能量爆发事件(已被定性为“可疑的实验室事故”),但在报告的附录里,新增了一条看似无厘头的记录:
“...监测到星海大学第一食堂区域,近期频繁出现一种奇特的、低强度但特征鲜明的能量波动。该波动与已知异能谱系不符,波动峰值与食堂‘麻辣烫’窗口客流高峰及社交媒体‘极致美味’评价高度重合...初步判定为某种未知的、可能与感官刺激或情绪共鸣相关的低风险异能现象(暂命名为‘香味强化’现象)...建议持续观察,优先级:低。”
琳达博士看着报告末尾附带的、技术员偷偷用手机拍下的食堂人山人海的照片,以及网络上学生们发的“好吃到原地起飞”、“辣妈救我狗命”的夸张评价,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麻辣烫?香味异能? 这都什么跟什么?
虽然优先级被定为最低,但严谨的职业习惯还是让她吩咐了一句:“采集一份那个窗口的食品样本,做一下成分和能量残留分析。另外,调一下食堂附近的监控,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重复出现。”
“是,博士。”
很快,一份密封的、还冒着热气的麻辣烫样本被送到了分局的实验室。同时送来的,还有几天内食堂门口的监控录像截图。
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很快出来:成分正常,就是普通的食用油、香料、各类食材,顶多算是用料比较实在。能量残留检测:微量,无法确定来源,性质温和,无辐射、无毒性、无致幻性,初步判断对人体无害,甚至可能有点开胃健脾的微弱效果?(实验室的老教授表示想再来一碗仔细研究。)
而监控录像的分析则让琳达博士目光一凝。 在那些香味爆发的时段监控画面里,虽然人群拥挤,但她敏锐地发现了一个不算陌生、且极其显眼的身影——那个物理系的学生,李云霄! 他出现在窗口附近的频率似乎有点高?而且不止他一个,截图里偶尔还能看到那个三米高的机械义体教授“谭老师”如同铁塔般矗立在人群外围,以及一只体型硕大的黑猫蹲在远处墙头。
又是他们? 琳达博士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图书馆、体育场、标本馆…现在又是食堂?每一次有异常事件发生的地方,似乎总能找到这几个人的身影。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那个李云霄,看起来只是个普通学生(除了长得帅点),那个谭教授,虽然造型惊悚,但档案齐全(GSdI暗中核查过,海外经历无懈可击,虽然学术成果有点…偏门),那只猫,也有正规的情感支持动物证书。
难道…真像报告里猜测的,是一种罕见的、能增强食物味道的辅助型异能?这种异能有什么用?开饭店吗?
琳达博士觉得自己多年的专业训练和世界观正在接受挑战。她甩了甩头,将这份荒谬的报告暂时放到一边。也许真是自己想多了,大学食堂嘛,味道好点引发追捧,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不闹出乱子,暂时没必要深究。
她将更多注意力重新投向了标本馆事件的报告,那突然出现的强大干扰源、短暂的空间波动、以及现场残留的未知能量特征,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威胁。
于是,GSdI对食堂的监控等级依旧维持在最低,只是偶尔会有便衣特工混在学生群里去买一碗麻辣烫,一边吃一边怀疑人生(确实好吃),然后写下“一切正常,香味指数今日评级A+”的观察日记。
李云霄通过王富贵的反向监控,自然也察觉到了GSdI这点小动作,但他并不在意。只要不直接干扰他,对方愿意怎么猜就怎么猜。他现在更头疼的是另一件事——产能不足。
“丹道麻辣烫”的名声越来越响,甚至有其他校区和社会上的人慕名而来。单靠他一个人暗中操作,“辣妈”窗口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太耗费他的时间和精力。他需要一种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式。
他把主意打到了老坛身上。
“谭老师,”李云霄拿着一本《川菜调味配方大全》和一本《化工流程自动化控制》,找到正在尝试用中性笔画流程图的的老坛,“您看,这麻辣烫的汤底熬制,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控制过程:温度、时间、配料比例、搅拌频率…我觉得,这非常适合进行自动化改造。您有没有兴趣…研发一款‘全自动智能麻辣烫烹饪机器人’?”
老坛的电子眼瞬间亮了起来! 烹饪机器人?!将复杂的烹饪过程数据化、流程化、自动化!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完美课题!这比研究人类行走姿势有意思多了!
“请求…项目立项!”老坛的电子音都带上了一丝激动,“需要…详细参数…及…实验场地…和…经费!”
“没问题!参数‘辣妈’那里有,场地…宿舍阳台先凑合一下?经费…从麻辣烫分红里出!”李云霄大手一挥,立刻拍板。他终于找到了正确发挥老坛才能的道路——厨艺自动化!
接下来的几天,宿舍阳台上经常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电路焊接的滋滋声、以及各种香料被激光光谱分析时的奇特味道。老坛彻底沉浸在了“智能麻辣烫机器人”的研发中,甚至拆掉了自己一小块非承重装甲板用来制作锅体。
陈小胖看着阳台上那个逐渐成型的、布满传感器、机械臂和能量控制单元的、看起来更像小型反应堆的“烹饪机器人”,咽了口口水:“霄哥…你确定这玩意儿做出来的麻辣烫…能吃吗?不会发射激光吧?”
李云霄也有点心里打鼓,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上:“要相信谭老师的专业水平!这是科学!是数据化的美味!”
就在“智能麻辣烫机器人”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王富贵意念那边,对“天道残屑”和从标本馆带回的那块暗金色“生命摇篮样本”的分析,也有了新的进展。
“大佬!”王富贵意念的声音带着兴奋,“瓦对那‘生命摇篮样本’进行了深度能量透析和微观结构扫描!有了惊人发现!”
“这东西…内部蕴含的生物活性…极其诡异!它似乎在…自行缓慢地增殖和分化!虽然速度极慢,但它确实在吸收周围环境中极其稀薄的能量和物质,进行自我修复和生长!”
“更神奇的是,瓦发现,它的基因序列(如果那能叫基因的话)和细胞结构(如果那能叫细胞的话),与现有地球生物数据库中的任何样本都无法匹配!但是…”
王富贵意念顿了顿,语气变得极其古怪:
“但是…它的底层能量表达模式,尤其是对特定频率混沌能量的亲和性…竟然…竟然和逍遥小大佬的混沌道胎…有着高度相似的数学特征!”
“吸溜…这东西…怕不是…和混沌道胎…来自同一个‘厂家’?!或者说…是某种…未完成的…失败品?或者…基础原材料?”
李云霄闻言,心中猛地一震!
与逍遥的混沌道胎同源?! 这来自异界叛军口中的“生命摇篮样本”,竟然牵扯到了混沌道胎?! 这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
他立刻想起在标本馆,那个古老“星核灵脑”最后的悲鸣和自我毁灭…
一切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一个关于“创造”与“毁灭”的惊人秘密。
而这一切,都与他怀中的儿子,息息相关。
他看向正在床上试图用混沌能量把橡皮糖捏成老坛形状的李逍遥,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必须加快速度了!无论是赚钱提升硬件,还是破解“天道残屑”的秘密,或者弄清楚这“生命摇篮样本”的来历!
而眼前,最快来钱的路子,似乎就是阳台上那个正在冒电火花的…“智能麻辣烫机器人”了。
希望老坛这次…靠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