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烨厂废墟上的焦糊味还没散尽,晨雾中已传来推土机的轰鸣。林烨踩着碎砖块走向临时搭建的板房办公室,墙上新挂的白板写满重建计划。老赵端着搪瓷缸蹲在门口,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林总,银行刚来的通知。\"会计把传真纸递过来,\"说我们抵押贷款要重新评估。\"
纸上\"抵押物价值存疑\"的红章刺眼。林烨把纸揉成团扔进铁桶,火苗窜起时他瞥见桶底未燃尽的塑料片——是烧毁的永昌公司台账残页。
\"评估组十点到。\"老赵踢了踢桶,\"带队的是新调来的副行长,听说有海外背景。\"
评估组比预定早来半小时。副行长穿着定制西装,金丝眼镜后目光锐利。他带来的测绘仪在厂区边界反复报警,最终停在7号地块边缘。
\"地下有异常空洞。\"副行长敲着平板电脑,\"需要钻探验证。\"
钻孔机作业时,林烨在板房接北京电话。秦参谋长声音带着电流杂音:\"那个副行长查过了,背景干净得可疑。他父亲是侨联老干部,但有个妹妹嫁到了德国。\"
正午钻探结果令人心惊:地下十五米处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样显示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工标准。更蹊跷的是,钻头带上的锈屑里检出海水成分。
\"这里曾是海湾。\"地质专家对比老地图,\"1945年填海造陆。\"
重建施工因此暂停。当晚林烨潜入市档案馆,在水利工程卷宗里找到惊人记录:填海所用沙土来自某日军基地拆除废料。附件照片显示,运输船队隶属\"樱花\"部队。
\"他们在埋东西。\"老陈深夜看着照片,\"不是宝藏,是证据。\"
新一轮较量从媒体开始。特区报纸突然刊发\"民营企业占用抗战遗址\"的报道,配图是华烨厂区与历史地图叠加。很快有\"文史专家\"上电视要求保护遗址,观众热线被打爆。
\"有组织的水军。\"小赵监控着舆论,\"Ip地址集中在境外。\"
更狠的招数是工人闹事。某维权组织突然为华烨厂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律师,诉状要求清查资产。领头人竟是老钱失踪的儿子,他举着的遗照却是陈立群。
\"栽赃照片。\"阿梅指着照片角落,\"老钱穿的是永昌工装!\"
乱局中,林烨收到加密邮件。发件人自称\"知情人\",附件是副行长与田中在瑞士银行的转账记录。最后一页扫描件让林烨脊背发凉:1983年特区规划会议纪要,与会者签名栏有副行长父亲的名字。
\"他们布局了十几年。\"秦参谋长派来的调查组得出结论,\"从特区立项就在渗透。\"
重建资金链即将断裂时,转机来自意想不到的人。香港刘老板突然到访,带来潮汕商会的联名担保书。
\"林生,我欠你父亲人情。\"刘老板递过支票,\"当年他救过我被扣的货船。\"
支票背后用隐形墨水写着坐标。林烨用紫外灯照出位置:大鹏湾海底电缆铺设点。
潜水队深夜作业,在电缆沟发现密封钢筒。筒内胶卷显示,1980年某次秘密会议中,副行长父亲与日军遗留人员握手。背景横幅写着\"技术合作洽谈会\"。
\"原来所谓侨胞投资,是洗白战犯资本。\"老陈愤怒地摔了杯子。
收网行动定在副行长女儿婚礼当日。国安人员在婚宴现场控制住副行长,从他礼盒里搜出微缩胶片——记录着近年通过特区洗钱的数百个账户。
但真正的炸弹在审讯室引爆。副行长坦白:他父亲真实身份是日军\"特移处理\"计划幸存者,被纳粹势力招募后,长期利用侨胞网络为境外势力服务。
\"永昌只是幌子。\"副行长戴着手铐苦笑,\"真正的大鱼是那些'爱国港商'。\"
林烨在整理缴获材料时,发现张婴儿百日照。背后钢笔字让他如遭雷击:\"烨儿满月,美惠赴港。山本赠玉,誓约已成。\"
他颤抖着打开父亲怀表,夹层照片背面新显现的字迹补充了真相:\"为保烨儿,假意联姻。真夜莺早已殉国。\"
台风过境的深夜,林烨独自站在海边。浪涛声中,他终于明白母亲为何选择\"死亡\"—她是真正的潜伏者,用假身份掩护着更重要的使命。
手机震动,未知号码发来照片:整容后的陈美惠站在墓碑前,碑文是\"爱妻夜莺之墓\"。拍摄日期正是昨天。
\"母亲...\"他对着大海轻唤。
咸涩的海风里,飘来柴油船的马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