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被暂时命名为“漂泊者号”的怪诞方舟,被小心翼翼地牵引至月球基地附近一个新建的、配备了最强维度稳定器和能量隔离场的封闭研究港。它那扭曲蠕动的外壳和不稳定的能量波动,无不昭示着其来自一个法则迥异的险恶之地。
叶墨染、林静以及依古尼斯派遣的一位资深技术官(一位被称为“铭文者”的、由纯粹能量与信息构成的守护者意识)共同主导了对这艘船及其乘员的调查。
船体结构分析结果令人心惊。其构成物质并非已知的任何元素,而是一种不断在有机与无机、有序与混沌之间自发转化的奇异材质,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糅合”而成。能量系统中充斥着相互冲突的法则烙印,能维持不解体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至于乘员……在船体核心一个相对稳定的维生舱内,发现了一个生命体征极其微弱的个体。它拥有人形的轮廓,但身体一半是布满鳞片的蓝色皮肤,另一半则是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机械结构,两者的结合处如同拙劣的缝合,不断有细微的能量火花迸射。它的意识场混乱不堪,充满了破碎的记忆片段和无法理解的痛苦嘶鸣。
林静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法进行稳定和沟通,收效甚微。最终,叶墨染决定亲自出手。他以自身温和的“源初之光”缓缓包裹住这个被称为“札尔”的幸存者,并非强行净化,而是如同温暖的水流,抚平其意识层面的剧烈冲突,为其提供一个暂时的、稳定的“秩序锚点”。
在“源初之光”的滋养下,札尔混乱的意识终于出现了一丝短暂的清明。它(或许用“他”更合适,其意识核心偏向男性化)睁开一双充满了恐惧与疲惫的、一只是生物瞳孔一只是光学传感器的眼睛,断断续续地诉说了他们的遭遇。
他们来自一个名为“千镜星域”的遥远维度,那里法则活跃而多变,孕育了无数形态各异、崇尚个性与自由的文明。然而,灾难始于一场无声的“色彩剥离”——某个边缘星系的文明首先失去了所有情感的表达能力,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精神波动,都变得绝对理性、绝对统一。随后,这种“统一”如同瘟疫般扩散,所过之处,所有文明的独特性被抹除,个体意志被同化,最终融入一个庞大的、被称为 “和谐统合体” 的集体意识网络。
“‘同化者’……它们并非毁灭,而是‘吞噬’差异,将所有存在都转化为它们‘完美和谐’的一部分……”札尔的声音带着刻骨铭心的恐惧,“我们的舰队试图抵抗,但我们的攻击会被它们分析、复制并优化,我们的独特技术会成为它们的一部分……我们是在最后关头,利用了星域核心一次罕见的维度风暴,才侥幸逃脱……但其他人……都成了‘和谐’的养料……”
“饕餮之口……”叶墨染明白了这个比喻的含义。这个“和谐统合体”,就像一个永不满足的饕餮,吞噬着一切“不同”,将其纳入自身,追求着一种绝对的、抹杀了一切个性的“和谐”。
“那‘不变基点’又是什么?”林静追问。
“传说……”札尔的意识波动变得更加微弱,“在维度海洋的传说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摇篮’,它们……受到某种古老力量的庇护,其存在的‘基准’异常稳固,难以被外力扭曲……是混乱维度中唯一的‘常数’,是流浪者最后的希望港湾……我们根据古老的星图碎片,找到了这里……”
他的话印证了依古尼斯关于“摇篮”特殊性的说法,也解释了为何“第七摇篮”会吸引来这样的不速之客。
就在这时,“铭文者”技术官传来了新的发现。它在“漂泊者号”混乱的数据库深处,剥离出了一段被多次加密和损坏的航行日志。日志显示,札尔所在的逃亡舰队,并非直接抵达太阳系,而是在维度夹缝中穿梭时,曾短暂地“瞥见”了某个无法理解的、横亘于无尽虚空之中的巨大结构的阴影!那结构之庞大,超越了恒星系,其散发出的气息,让逃亡舰队的精神感应器瞬间过载,记录下的只有无尽的苍凉、破碎以及……一种仿佛背负着整个宇宙重量的悲壮守望之意。
日志中残留的、对那结构的唯一描述是:
“……归墟之岸……断裂的堤坝……”
轰!
叶墨染心神俱震!
札尔提供的线索,竟然与他灵魂深处那道古老信息指向了同一处!那“归墟之岸”和“堤坝”,竟然是真实存在的物理结构?还是某种更高维度的宇宙现象?
“和谐统合体”(同化者)的威胁尚未解决,那关乎宇宙存亡的“堤坝将倾”的阴影又更加清晰了一分。
叶墨染看着意识再次陷入混沌的札尔,心中思绪万千。这艘意外闯入的方舟,不仅带来了新的威胁预警,更可能是指引他们理解宇宙更大谜团的关键钥匙。
“全力救治札尔,设法获取更多关于‘和谐统合体’和它们航行路线的信息。”叶墨染下令,“同时,将‘漂泊者号’的数据,尤其是关于那‘堤坝’阴影的数据,与依古尼斯阁下的数据库进行深度比对分析。”
他走到研究港的观察窗前,望着外面静谧的星空。宇宙的深邃与危险,一次次刷新着他的认知。
“饕餮”般的同化者可能在未知的星域肆虐,而守护宇宙的“堤坝”却已现裂痕。
人类文明,这支刚刚点燃不久、尚在摇曳的星火,不仅要守护好自己的“摇篮”,或许在未来,还不得不踏上修复“堤坝”、直面“归墟”的漫长征途。
前路,遍布荆棘,却也充满了决定命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