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人,您说妖族生性狡猾、残忍好杀,可有证据?”苏满转身看向那位发难的大臣——正是刑部侍郎王大人,此人素来主张“斩妖除魔”,对妖族向来敌视。她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目光扫过殿内百官,“玄清山的狐族,在石村被聚咒阵缠困三十年时,是狐族圣女白灵引路,助我等破阵救了全村百姓;青溪镇疫症爆发,十户九空,是狐族的兔妖婆婆带着族人踏遍深山,采来驱邪草与千年灵芝,熬制的药汤救了上百村民的性命;如今人妖互助点里,狐族的熊妖大哥帮村民们搬运过冬的木料,狐族的小妖们跟着村民学种庄稼,而村民们则教狐族族人识文断字,给它们缝制御寒的衣物——这些事,玄清山周边七八个村落的百姓都能作证,难道这些,都是‘残忍好杀’的表现吗?”
王侍郎被问得脸色涨红,他猛地一拍朝笏:“苏掌门!你说的不过是玄清山一隅的妖族,岂能代表天下万妖?西北有狼妖祸乱边境,江南有蛇妖残害渔民,这些难道不是妖族作恶的铁证?一旦推行人妖共处,若各地妖族纷纷效仿作乱,天下百姓该如何自处?”
“王大人所言,臣不敢苟同。”沈辞上前一步,绯色官服在殿内光影中格外醒目。他手持折扇,语气沉稳,“西北狼妖作乱,臣曾奉旨围剿,后查明那狼妖本是牧民所养,因主人被恶霸害死才愤而复仇;江南蛇妖伤人,实为玄阴修士团余党用邪术操控,并非其本意。反观人类,玄阴修士团、山中盗匪、贪官污吏,哪一个不是残害百姓的‘恶人’?可见善恶无关种族,只在人心。”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双手奉上:“陛下,这是玄清山‘人妖监察队’半年来的卷宗,共记录三十余起纠纷,其中人类欺凌妖族的有十七起,妖族误伤人类的有九起,其余均为双方误会。每一起纠纷都有明确处置结果,或赔礼道歉,或依法惩处,从未偏袒任何一方。此外,狐族的《族规》也已抄录在册,其中‘不得伤害无辜人类’‘不得破坏人类家园’等条款,比人类的律法还要严苛。”
太监将卷宗呈给皇帝,皇帝翻看片刻,眉头渐渐舒展。这时,户部尚书李大人站出来,语气缓和了些:“苏掌门,沈大人,老夫并非反对人妖共处,只是此事关乎天下安危,需谨慎行事。玄清山的试点虽好,但天下之大,各地情况不同,如何保证其他地方也能顺利推行?万一引发动乱,谁来承担责任?”
苏满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帝:“陛下,臣有三策,可保人妖共处推行无忧。第一,在各州府设立‘人妖共处试点’,选派玄清观弟子和狐族族人前往指导,借鉴玄清山的经验,逐步推广,不急于求成;第二,由朝廷颁布《人妖共处条例》,明确人和妖的权利与义务,严禁双方互相伤害,同时设立‘妖事衙署’,专门处理人妖纠纷;第三,在各地开设‘人妖学堂’,从孩童抓起,教授‘生命平等’的理念,消除世代积累的偏见。”
她顿了顿,从怀中取出守心灯,手背上的灯纹泛着暖光,照亮了殿内的角落:“此灯名为守心灯,乃臣的母亲玄姬首领用心头血所铸,能分辨善恶,若有妖或人作恶,灯身便会发光警示。臣愿将守心灯的仿制之法献给朝廷,让各州府的衙署都配备一盏,以此监督人妖共处的推行。”
皇帝看着守心灯,眼中闪过一丝惊叹。他沉吟片刻,看向百官:“众卿以为如何?”
王侍郎还想反驳,却被旁边的吏部尚书拉了拉衣袖——皇帝的态度已然明显,再反对只会触怒龙颜。其他大臣见状,纷纷躬身道:“陛下,苏掌门之策周密可行,臣等赞同。”
皇帝点了点头,看向苏满,语气带着赞许:“苏掌门,你不仅有勇有谋,更有一颗守护苍生之心。朕准你所奏,即刻下令在各州府设立试点,颁布《人妖共处条例》,由你和沈大人负责统筹此事。”
苏满躬身行礼:“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让天下人和妖,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和平共处。”
退朝后,皇帝留下苏满和沈辞,在御花园单独召见。皇帝看着苏满,笑着说:“苏掌门,朕早就听说过你的事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玄姬首领有你这样的女儿,玄清观有你这样的掌门,都是幸事。”
苏满心中一暖,轻声说:“陛下谬赞,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沈辞笑着补充:“陛下,苏掌门不仅能力出众,心地更是善良。在玄清山时,她总是亲自去互助点帮忙,和村民、妖族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皇帝点了点头,递给苏满一枚金印:“这是‘人妖共处督管印’,持此印,你可在各州府调动兵马,处理人妖共处相关事务。朕相信你,定能完成这桩利国利民的大事。”
苏满接过金印,印身刻着“国泰民安”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她知道,金銮殿上的辩论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有皇帝的支持,有沈辞和所有人的帮助,她一定能实现母亲的遗愿,让天下人和妖,真正做到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