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会归来后,安全屋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陆沉渊不再提及“漏洞”或“黑客”相关的话题,仿佛那晚露台上的对话只是一时兴起的闲谈。但他对苏晚的“保护”愈发周密,几乎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
他会在她看书时,状似无意地坐在对面,用平板处理公务,目光却偶尔掠过她翻页的手指节奏;他会与她共进早餐,闲聊中穿插几句关于最新网络安全事件或某款加密软件优劣的讨论,观察她的第一反应。
苏晚心知肚明,这是一场更加耐心、更加隐蔽的攻防战。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正在用各种工具,小心翼翼地剥离她表面的土层,试图窥探下方的真实遗迹。
她则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将“苏晚”这个角色扮演得天衣无缝。对于他抛出的技术话题,她或是露出茫然的表情,或是用艺术家的“直觉”和“类比”来曲解,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无关紧要的方向。
然而,被动防御绝非她的风格。
这天下午,陆沉渊因一个紧急视频会议不得不暂时离开安全屋。苏晚确认他离开后,立刻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她知道,这可能是近期唯一一个不受他直接监视的窗口期。
她再次启动了那台离线电脑,插上加密U盘。这一次,她需要更主动的行动。陆沉渊已经怀疑到她与“漏洞”情报有关,她必须在他查清“谛听”之前,掌握更多关于“蚀影”和“方舟计划”的主动权,甚至……掌握一些关于陆沉渊和“深潜者”的、足以自保或谈判的筹码。
她的目标是“暗网集市”。既然知道了可能存在漏洞,即使她并非顶尖黑客,凭借“谛听”的资源和她自身的分析能力,或许也能做些什么。
命令行界面在屏幕上闪烁。苏晚调用了“谛听”数据库中所有关于“暗网集市”架构的历史扫描数据和漏洞分析报告。她需要从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中,定位那个传说中的底层架构漏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比情报分析更耗费心神,是在与一个庞大而危险的数字迷宫博弈。
与此同时,书房内。陆沉渊的紧急会议刚刚结束。他并没有立刻去找苏晚,而是打开了秦昊实时传来的、安全屋内部几个关键节点的监控摘要(出于尊重,他并未在苏晚卧室内安装监控,但公共区域和走廊尽在掌握)。
画面显示苏晚在他离开后便回到了房间,再未出来。
陆沉渊眼神微眯。他切换到另一个界面,那是秦昊布置在安全屋外围的、针对异常网络信号流动的监控日志。就在几分钟前,系统捕捉到一段极其短暂、能量级极低、协议无法识别的微弱数据波动,源头……模糊指向苏晚房间的大致方向。
由于信号太过微弱和短暂,系统无法锁定具体位置和设备,甚至无法判断是偶然干扰还是真实通讯,因此并未触发高级警报。
但陆沉渊的嘴角,却勾起了一抹了然于胸的弧度。
果然,她按捺不住了。
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将这条日志标记为“待观察”。他很好奇,在他的地盘上,她能做到哪一步。
房间内,苏晚紧盯着屏幕,一行行代码飞速滚动。突然,她的目光定格在一条被多次标记为“架构冗余,疑似废弃接口”的古老通信协议记录上。
根据“谛听”的日志,这个接口在近三年内从未被主动调用过,但其底层认证机制,似乎与当前系统的主流认证存在一个微妙的、基于时间戳的兼容性偏差……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她脑海中形成。
难道,漏洞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