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失色,风如鬼哭。
千里赤地,焦黑岩壳皲裂如龟背。中央一道地裂深渊,宽不知几许,深不见其底,黑红煞气如活物般翻滚升腾,冲得九天云霭尽成污浊。
腥锈之气扑面,其间更杂着万千兵器交击、战马嘶鸣、壮士怒吼的残响,直灌耳膜,搅人心神。
“好个凶煞绝地。”张飞豹眼圆睁,声若闷雷,“这鬼地方,怨气比俺老张当年在长坂坡吼死的曹兵还重十倍!”
他身侧,关羽微阖的丹凤眼开了一线,青光乍现即隐:“煞中藏战意,凝而不散万载……此地,埋骨皆英豪。”他抚过青龙偃月刀冰冷的刃口,刀身自发低鸣,似遇敌,亦似悲悯。
炎汉精锐肃立阵中,玄甲映着昏沉天光,人人面色凝重,却无一人后退。龙鳞甲青光流转,将侵蚀来的丝丝煞气挡在三尺之外。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如古井深潭,倒映着那天地伤疤。
“好一处‘巨鹿魔坑’。”他轻语。
阵盘虚影在脚下一闪而逝。
“布‘四象定基阵’,缓速推进。”
令下,阵动。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虚影显化,镇守四方,军阵气息浑然一体,稳如磐石,缓缓压向那煞气翻涌的魔坑边缘。
恰在此时,东方天际传来清越鹤唳。
云开雾散,一艘白玉楼船破空而至,船首旌旗猎猎,书一“唐”字,铁画银钩,气象万千。楼船缓缓降落,距炎汉军阵三里外停驻,既不显倨傲,亦不失分寸。
舱门开处,百名玄甲骑士鱼贯而出,动作整齐划一,落地无声。铠甲晶亮,符文流转,手中长戟寒光耀目,竟皆是上品法器。为首一少年将军,银甲白袍,面容俊朗,眉宇间既有少年锐气,又不失沉稳。其气息圆融,赫然已是筑基后期。
他快步上前,对着诸葛亮等人拱手一礼,声音清朗:“大唐李德謇,见过诸葛先生,见过关将军、张将军、赵将军。”
礼数周全,不卑不亢。
诸葛亮微笑还礼:“原来是李药师公子,久仰。大唐军容,果然名不虚传。”
李德謇目光扫过炎汉军阵,尤其在四象虚影上停留一瞬,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笑道:“先生过誉。炎汉初至中三天,便能于千瘴荒原立下基业,德謇佩服。此番魔坑凶险,望我等能守望相助。”
“正当如此。”诸葛亮颔首,“不知李将军对此地,所知几何?”
李德謇神色一正:“不敢隐瞒。据宫中典籍所载,此地乃上古仙秦与六国联军最终决战之地,血染万里,大能陨落如雨,怨煞纠缠,演化魔土。其中虽有大机缘,然步步杀机,更有诡异魔物滋生,专蚀修士神魂法力。家父临行前再三叮嘱,慎之,慎之。”
他语速平缓,信息却交代得清楚明白,坦诚中带着善意。
关羽微微颔首,算是认可。
赵云则始终目光锐利,观察着大唐军士的站位与气息流动。
诸葛亮与李德謇又交谈几句,双方约定保持联络,必要时可互为援手。李德謇便率军退回本阵,与炎汉遥遥相对,自成格局。
风,骤然变得灼热。
南方天空,云气被一股蛮横的力量撕裂,并非楼船,而是三艘形制古朴、通体暗红的巨大战车,拉车的竟是肋生火翼的异种龙驹!战车周身镌刻烈焰纹章,尚未靠近,一股灼热而刚猛的气息已席卷而来,将周遭阴冷煞气都逼退数分。
车队轰然落地,不似仙家飘逸,反倒如陨星坠地,砸得岩壳龟裂。为首一辆战车上,立着一位青年。他未着华丽袍服,仅是一身暗红色精悍劲装,外罩玄色铁甲,肩甲造型如咆哮虎首。面容算不得英俊,却线条硬朗,眉骨略高,一双眸子锐利如鹰隼,开合间隐有赤芒流转,周身散发着如同烘炉般的炽热气血与灵力波动。
他身后,百名甲士沉默肃立,铠甲厚重,武器多是阔剑、巨斧、长柄战锤,风格极其务实,甚至带着几分沙场的血腥煞气,与大唐玄甲骑士的精致法器形成鲜明对比。
那青年国公的目光,第一时间便越过空间,精准地落在诸葛亮及其身后的炎汉军阵之上。 没有李德謇的审慎与礼貌,那目光更像是在审视一件兵器,或衡量一块矿石的价值,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甚至是一丝极具侵略性的评估。他视线扫过关羽的刀,张飞的矛,赵云的枪,最后与诸葛亮平静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
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星溅射。
张飞感受到那目光,浓眉一拧,鼻腔里发出不屑的哼声,周身瀚海般的水系道基微微鼓荡,将那股无形的灼热迫开。
青年国公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勾了一下,随即收回目光,不再多看,转而望向那深不见底的魔坑,仿佛那里才是他唯一的目标。他抬手,简单直接地打了个手势,身后大明甲士立刻以战斗队形散开,占据一处有利位置,动作干脆利落,效率极高。
“啧,又一个不好惹的。”张飞咂咂嘴。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不变,只淡淡传音于众人:“大明煌界,以火立国,功法刚猛,崇尚实干。这位国公……看来是个只认实力的主。”
风更烈了,煞气与灼热交织,气氛愈发凝重。
远处,更强的压迫感正在逼近。
【第13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