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尼亚,天鹅堡,临时帅府。
张飞大大咧咧地坐在原本属于卡齐米日三世的王座上,听着下方徐庶和贾诩的汇报。
雅德维加公主面无表情地站在他身侧,手中把玩着一枚精巧的齿轮,眼神复杂。
“云长将军已稳定乌克哈兰局势,别拉鲁斯亦主动归附。然,此三国民风迥异,信仰顽固,表面臣服,内心未必归顺。”
徐庶眉头微锁,指向悬挂的地图。
“尤其是其贵族及地方实权派,若不加以钳制,恐生后患。”
张飞挠了挠头:“这有啥难的?不服的就打!打到服为止!俺老张的蛇矛专治各种不服!”
贾诩阴恻恻地一笑,声音如同毒蛇吐信:“翼德将军勇武可破城,然欲长治久安,需行非常之法。联姻,乃最快融合血脉、瓦解其宗族凝聚之力之上策。将军纳雅德维加公主为妃,已开先河,此策当推而广之。”
徐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看着地图上广袤的新领土,最终还是化为一声叹息,点头道:
“文和所言……虽酷烈,却是眼下最快稳定局势之法。欲速则不达,然时不我待。唯有从上至下,层层联姻,以我炎汉血脉,逐渐置换其上层,方可令其真心归化。”
“正是此理!”贾诩眼中幽光闪烁,“然,联姻需有‘位置’。若其贵族男子皆在,我炎汉将士如何纳其女?其家族权力如何更迭?”
他话未说尽,但在场之人都明白了那血腥的潜台词。
张飞虽然粗豪,却也并非完全不懂,他皱了皱眉:“文和先生,你的意思是……”
贾诩微微躬身,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些许顽固之辈,不识天时,不明大势,留着亦是祸害。不如……请他们为王国‘捐躯’,既全其忠义之名,亦为我炎汉俊杰腾出位置,成全一段‘佳话’。此乃‘新旧交替’之必然阵痛。”
一场名为“联姻”,实为“换血”的残酷政治清洗,在贾诩轻描淡写的言语中,被定了调子。
徐庶默然,他知道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作为儒家出身的名士,内心终究有些抵触。
可为了炎汉的霸业,他选择了沉默和支持。
雅德维加公主站在张飞身后,听着这赤裸裸的阴谋,脸色更加苍白,手中的齿轮几乎要捏碎。
她终于明白,自己不仅仅是战利品,更是这场巨大政治风暴中的一个符号,一个开始。
命令迅速下达。
表面上,是炎汉朝廷对归顺贵族的“优抚政策”,鼓励与炎汉将士通婚,并给予丰厚赏赐和官职晋升。
暗地里,贾诩掌控的“暗影”力量开始高效运转。
乌克哈兰,一位公开质疑炎汉统治的大公,在夜归途中被“流矢”射杀,其家族迅速被瓜分,年轻貌美的女儿被“推荐”给了一位炎汉中级将领。
波波尼亚,几个试图串联反抗的贵族家族,接连遭遇“意外”火灾或盗匪袭击,男丁死伤惨重,留下的女眷则被“妥善安置”。
别拉鲁斯,一位德高望重、反对献出索菲亚公主的长老,在进入森林冥想后神秘失踪,其派系迅速被清洗。
死亡,以各种“合理”的方式,精准地降临到那些有影响力且不愿合作的贵族男性头上。
空出的权力、财富和女人,被迅速填补上忠诚(或被迫忠诚)于炎汉的新贵——主要是立下战功的炎汉中下层军官和部分主动投诚的三国“合作者”。
恐慌在三国上层蔓延,但更多的,是面对绝对力量碾压下的绝望和顺从。
联姻的阻力,被铁与血强行扫平。
数月后,一场规模浩大的集体婚礼在基辅罗斯堡举行。
数千名炎汉将士,迎娶了来自三国的贵族女子。
张飞和雅德维加作为代表,主持了这场充满政治意味的庆典。
贾诩站在阴影处,看着眼前这“喜庆”而“和谐”的场面,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冰冷的笑容。他对身旁的徐庶低语,声音轻得只有两人能听见:
“元直兄,可见此景?刀兵可破其国,姻亲可融其血,然欲根除其文化印记,非一代之功。唯有让他们的下一代,流淌着我炎汉的血,学习我炎汉的文字,信奉我炎汉的礼法,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炎汉人……方可真正‘长治久安’。此,方为‘第二代变种’之精髓。眼下这些杀戮与联姻,不过是为这未来,清扫场地,播下种子罢了。”
徐庶望着那些强颜欢笑的新娘和志得意满的将士,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贾诩是对的,这条通往稳固统治的道路,注定铺满了荆棘与白骨。
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投向东方,那里是炎京,是陛下的方向,也是这片新领土未来的希望所系。
……
炎京,皇宫,甘露殿。
夜已深,但殿内灯火通明。
刘备端坐于龙椅之上,刚刚出关的他,气息愈发渊渟岳峙,仁德威严中更添几分深不可测。
然而此刻,他看着殿中那位由别拉鲁斯使团护送而来、静静站立着的白衣少女,眼中也难免露出一丝讶异。
索菲亚公主 褪去了林间的随意,换上了别拉鲁斯最高规格的礼服,却依然掩不住那份与生俱来的空灵气质。
她微微低着头,双手交叠于身前,如同月光下的一株含羞草,安静,柔美,与这庄严肃穆的煌煌天朝宫殿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她没有惊慌,也没有讨好,只有一种认命般的平静,和眼底深处对未知命运的一丝茫然。
引导使臣退下后,殿内只剩下刘备、随侍宦官,以及被紧急召来的诸葛亮。
“孔明,此女便是别拉鲁斯献上的索菲亚公主,言其有通灵自然之能。”
刘备将情况简要说于诸葛亮。
诸葛亮目光落在索菲亚身上,羽扇轻摇,眼中智慧光芒流转,片刻后,他心中已然明了。
他不仅看出了索菲亚身上纯净的自然气息,更从这“献公主”的举动本身,瞬间串联起了西域前线可能正在发生的、更深层次的布局。
以他对贾诩的了解,以及徐庶近期传回文书中的隐晦提及,一个以联姻为表、以“换血”“易种”为里的狠辣策略,已然浮现在他脑海。
“好一个贾文和……果然是不动声色的毒士。”
诸葛亮心中暗叹,此举虽酷烈,但确是快速同化异族、稳固新土的绝户计。
然而,纯靠杀戮与强制联姻,后患亦深,易激发民变,需刚柔并济。
他上前一步,对刘备躬身一礼,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亦是文和、元直于前线为陛下奠定的万世基业之关键一环。”
“哦?孔明详细道来。”刘备正色道。
“陛下,”诸葛亮道,“西域新附,其民貌合神离。贾文和之行,乃以雷霆手段,扫清障碍,破其旧俗。然,欲收其心,使其永为汉土,非仅靠刀兵与强制可成。需立其标榜,导其向化。”
他指向索菲亚。
“索菲亚公主,身为别拉鲁斯王室之女,身负自然灵韵,在西方三国中颇具声望。陛下若纳之为妃,示以天恩,则三国遗民必感陛下仁德,视归附炎汉为荣耀,而非屈辱。此乃‘柔’之一面,可化解贾文和‘刚’策所带来的戾气。”
他顿了顿,继续道:
“与此同时,臣建议,即刻从礼部、翰林院选派大批精通教化、善于经营的官员,并鼓励炎汉商贾,携我朝典籍、衣冠、礼仪、器物,大举进入三国。”
“广设学堂,传授汉文汉礼;推广交易,使其民利与我朝绑定;更可效法前线联姻之策,于民间亦鼓励通婚,并给予赋税减免、子女入学优先等优待,加速血脉交融与文化同化。”
“陛下纳其公主为妃,是为表率。我朝官商教化其民,是为根基。如此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则不出二十年,西方之地,言语、文字、衣冠、心志,皆与我炎汉无异矣。贾文和所求之‘第二代变种’,方能真正稳固,而非仅靠恐怖维系。”
刘备听罢,沉吟良久。
【第四百一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