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七分,便利店的玻璃门被推开一条缝,冷气混着咖啡的焦香涌进来。店员把纸杯放在桌上,没说话,只是用笔在杯盖上画了个小小的音符。林清歌睁眼的时候,手指正搭在耳钉上,指尖还有点凉。
她没动,盯着手机屏幕看了两秒。昨晚最后敲下的那句“这名字,是谁的命?”还停在文档最底下,光标一闪一闪,像在等她接下去。
解锁,震动提示弹出来——平台私信:【《萤火虫之舞》播放量突破50万,橙光音乐法务部将于今日上午联系您签署合约。发送时间:05:43】
她点了回放,音频样本还在轨道里躺着,十六声“biu”整齐排列,像一串暗号。她把音量拉到最低,听不出声,但耳膜又开始微微震。
手机响了,来电显示一串陌生号码。她按下接听,那边是个女声,语速平稳:“林小姐?我是橙光音乐法务部王静。您的原创作品《萤火虫之舞》已通过初审,现正式发出签约邀请,请确认是否接受。”
林清歌没立刻回答。她记得系统商城里那份合同模板写着“未成年创作者需监护人签字”,而母亲现在连签字笔都握不住。
“我接受。”她说,“但监护人签字这块,可能需要特殊处理。”
对方顿了半秒:“我们理解特殊情况。若您能提供授权委托书及监护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可由第三方代签。不过……需要确保文件合规。”
林清歌挂了电话,打开系统商城。文娱点余额450。她点进“技能兑换”,找到“文件合规性检测”,点击确认。蓝光闪过,扣除50点,余额剩400。
她新建文档,标题写“授权委托书”。内容简洁:本人林素秋,因健康原因无法亲笔签署合同,特委托表姐陈慧代为办理与橙光音乐相关事宜。附身份证复印件(旧版,地址未更新)。
扫描上传前,她把复印件边缘做了轻微模糊处理,又调低了反光度。系统弹出提示:“检测完成,文件符合平台接收标准,建议命名格式为‘林素秋_授权书_2025’。”
她照做,上传。
十分钟后,邮箱收到橙光合同系统自动回执:【文件已接收,待法务复核,预计2小时内完成审核。】
她松了口气,但肩膀没松。手指又碰了下耳钉,这次没摘。
手机再响,是医院护士打来的:“林小姐,您母亲的治疗费用今天中午前必须补齐,否则下午的辅助循环会暂停。”
她看了眼时间:8:12。
“我知道了,我马上过去。”
她抓起帆布包,拉链卡了一下,用力扯开。夹层里的纸条露出来,“7315”三个字已经有点晕墨。她把它塞回去,顺手把手机、充电线、身份证一起扔进去。
出门前,她打开平台后台,找到《萤火虫之舞》的收益页面。昨日分成237.5元,还在账户里。她点进“提现”,选择“紧急预支”,备注栏写:“母亲住院,急需用款,可提供医疗证明。”
提交后,系统提示:【申请已提交,审核中,预计30分钟内反馈。】
她站在窗边等,楼下便利店的灯还亮着,贴纸卷边的地方被风吹得一抖一抖。
三十分钟后,手机震动:【紧急提现申请通过,金额237.5元已打入绑定账户。】
她立刻打开银行App,确认到账,取出全部现金——两张一百,一张二十,一张五,两张一。她把零钱对折,塞进帆布包侧袋。
地铁站人不多,她刷卡进闸,耳机里循环播放《萤火虫之舞》第43秒。那个半拍的留白,像呼吸卡在喉咙里。她突然明白为什么周砚秋会说“是活人写的”——机器不会停顿,只有活人才会。
医院在三楼缴费窗口排了七个人。她站到队尾,手插进卫衣口袋,摸到那张纸条的边角。前面一个老太太回头看了她一眼,她低头,把包往前挡了挡。
轮到她时,窗口工作人员说:“系统显示您账户欠费,已补缴237.5,剩余.5元未结清。”
“我知道。”她把现金递进去,“先交这些,剩下的今天内一定补上。”
对方敲了几下键盘:“可以,但治疗不会恢复,直到全额到账。”
“我明白。”
单据打印出来,她接过,折好放进帆布包。转身时,走廊尽头的电子屏正跳着时间:11:43。距离暂停治疗还剩17分钟。
她没走远,坐在候诊区长椅上,打开手机。橙光法务的邮件来了:【合同审核通过,请于今日内完成电子签署。签约金将在t+1工作日到账,首笔金额为5000元。】
她点开合同,一页页往下划。条款清晰,没有隐藏项,版权归属写的是“创作者保留原始着作权,公司享有五年独家发行权”。她拉到最底下,输入电子签名。
提交成功。
屏幕跳出提示:【合同签署完成,恭喜您成为橙光音乐签约创作者。】
她没笑,也没松一口气。只是把手机倒扣在腿上,抬头看了眼天花板的灯。白光刺眼,她眯了下眼。
包里的手机又震了一下。是银行通知:【《萤火虫之舞》平台紧急提现到账:¥237.50】
她没解锁,也没看。只是把包拉链拉开,再塞了两枚一元硬币进去——刚才找零的。
耳钉被她轻轻拨了一下。
不是因为激动。
是因为她突然想起,七岁那年在孤儿院,第一次被人叫错名字时,也是这样,手指无意识碰到了耳朵。
那时她还不知道,名字是可以被偷走的。
但现在,她写下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词,都在把名字一点点抢回来。
她站起身,往住院部走。母亲还没醒,呼吸机有规律地响着。她把缴费单轻轻压在床头柜的水杯底下,又把帆布包挂在床边。
护士进来换药,看了眼单据:“家属补缴了?”
“嗯。”她说,“暂时。”
“能续上就行。”护士叹了口气,“这病拖不得。”
林清歌没接话。她盯着母亲的手,苍白,血管清晰,像乐谱上的五线。她突然想写首新歌,就叫《人工心跳》。
她掏出手机,打开备忘录。
第一句是:“你活着,我才能写完这首歌。”
敲完,她停下。
走廊广播响起:“请林清歌到一楼服务台领取快递。”
她皱眉,没订过东西。
下楼时,前台递给她一个牛皮纸袋,寄件人空白,只写了“亲启”。
她拆开,里面是一张黑胶唱片,封面上没有标题,只有一行手写小字:“第43秒,我听见了你。”
背面贴着一张便签:【欢迎加入橙光。Zhou.Y】
她没拆封,也没放进包里。只是把唱片夹在腋下,转身往住院部走。
电梯门快合上时,她看见玻璃倒影里的自己——卫衣领口磨了毛,眼底发青,但站得笔直。
她把唱片换到左手,右手摸了下耳钉。
电梯上升,数字跳到3。
门开。
她迈出一步。
右脚落地时,唱片边缘蹭到门框,发出一声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