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刮擦声响起的瞬间,林清歌的手指悬在播放键上方,没再往下按。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冷白,像舞台灯熄灭后残留的余温。她没点重播,也没退出音频,只是把手机翻过来扣在桌面上,屏幕朝下。
她起身脱掉外套,搭在椅背上,重新坐回桌前。电脑还开着,后台消息一条接一条跳出来,橙光音乐的公告已经刷屏,粉丝群炸了锅,有人剪了她演出时睁眼的片段,标题起得一个比一个离谱。她一条没点,只把页面最小化,打开社交平台。
推送立刻弹出来。
【你关注的用户“薇薇日记”发布了新视频。】
她盯着那条通知看了两秒,点开。
视频画质很一般,镜头晃得厉害,像是用手机支架随便架在床头柜上拍的。背景是间老旧的出租屋,墙皮有点剥落,窗帘没拉严,透进一缕下午的光。陈薇薇坐在地板上,头发随便扎了个丸子头,刘海翘着,脸上没化妆,连眉毛都没画。她穿着一件宽大的卫衣,袖子盖过手背,正用左手捏着泡面叉子,右手扶着手机。
“今天第三家品牌拒了我。”她声音有点哑,但没压着嗓子卖萌,“理由都一样——数据下滑,人设不够稳定。”
她顿了顿,低头吸了一口面,嗦得挺响。
“以前我接到合作,第一件事是找团队改脚本,换滤镜,调妆造,恨不得把每根睫毛都p成动漫款。现在……我试了试,就用这个状态拍。”
她把叉子放下,抬头直视镜头,眼神有点飘,但没躲。
“我知道我偷过你的东西,抄过你的词,顶替过你的身份。我不是什么好榜样。但现在,我想写点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哪怕没人看,哪怕被骂,也想试试。”
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有结尾比枪,没有“记得点赞”,甚至连标题都很朴素:《被拒了三次,但我还在拍》。
林清歌把视频拉到进度条最右,重新播放了一遍。然后翻她最近五条动态。
上一条是她翻唱林清歌早年一首冷门民谣的片段,结尾那句“我也在学着不完美”当时让林清歌多看了两眼。再往前,是一条打卡视频,她说自己开始学写脚本,配的文字是:“以前靠团队,现在想靠脑子。” 再往前,是条吐槽剪辑软件难用的短视频,背景音里还能听见她一边剪一边骂“这破软件是不是跟我有仇”。
一条比一条糙,一条比一条……真。
林清歌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突然,眼前画面一闪——孤儿院的走廊,一个瘦小的女孩蹲在角落,手里攥着半张皱巴巴的纸,正低头抄写什么。字迹歪歪扭扭,但一笔一划写得很用力。
她立刻闭了闭眼,呼吸放慢,右手伸到耳后,摘下那枚银质音符耳钉,轻轻放在桌角。
系统提示音没响,但她知道,刚才那一下是记忆回溯的前兆。她不能让诗音察觉她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她重新睁开眼,截了视频里那句“我想写点属于我自己的”发到私人笔记,备注:“可观察。”
然后点进陈薇薇的主页,点赞,留言:“这次,是你自己写的吧?”
发送。
她没等回复,关掉页面,打开数据分析后台。刚登陆,系统提示跳出来:
【文娱点+50,来源:用户“薇薇日记”内容共鸣值达标。】
她皱眉,点进详情。
数据显示,这条视频在发布后六小时内,引发小范围情感共振,主要集中在“被否定后仍坚持表达”的情绪标签上。观看人群中,有三成是长期沉默的素人创作者,互动率远超同类内容。
系统附注一行小字:【该用户创作动机检测为“非完全自主”,建议持续观察。】
林清歌冷笑一声,手指在屏幕上划了两下,把这条视频链接拖进“备用采样库”,备注:“轨道偏移,但频率渐稳。”
她重新戴上耳钉,指尖在金属表面轻轻摩挲了一下。
至少这一次,是你自己走的。
陈薇薇是在吃完泡面后才发现手机震动的。
她正用湿巾擦手,油渍沾在屏幕上,她怕划坏,擦得特别仔细。等手终于干净了,才点开社交软件。
一条新评论。
林清歌。
“这次,是你自己写的吧?”
她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心跳快得像是要撞出喉咙。不是因为被关注,也不是因为被认可——而是这句话本身。
不是“写得不错”,不是“加油”,不是客套的鼓励。
是“是你自己写的吧”。
她在问,也在等答案。
陈薇薇点开聊天框,想回,又删掉。最后什么都没发,只把那条评论截图,存进手机相册,文件夹命名为“27.4.12”。
她刚放下手机,邮箱提示音响起。
新邮件。
发件人是一家护肤品品牌,标题写着:“合作邀约:我们想请你拍摄新品试用视频。”
她点开,手指有点抖。
正文很短:
“我们看了你最近的视频,尤其是那条《被拒了三次》。我们觉得,你现在的状态很真实,也很有力量。我们想找你拍一支平价护肤线的推广,预算不高,但脚本可以由你自主撰写。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回复。”
落款是品牌内容负责人。
陈薇薇把邮件从头到尾读了三遍,确认不是群发,也不是测试,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她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林清歌推荐的?
她翻聊天记录,没有私信,没有转发,只有那一条评论。
不是推荐,是认可。
她深吸一口气,用湿巾重新擦了遍手,点开回复框,打字:
“我可以试镜,但脚本要我自己写。”
发送。
她把手机倒扣在桌上,躺倒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出租屋的灯管有点闪,她数着闪烁的频率,一颗心却慢慢落回原位。
她坐起来,打开抽屉,取出那个从不离身的八音盒。盒盖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片鸢尾花标本,每一片都干枯但完整。她挑了一片最完整的,夹进刚写完的脚本扉页。
然后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开始对口型练习。
“大家好,我是陈薇薇。今天想跟你们分享一款我最近在用的面霜……”
声音有点抖,她停下来,深呼吸。
再来。
“大家好,我是陈薇薇。我不是什么精致博主,脸会出油,会爆痘,会因为熬夜垮脸。但这支面霜,是我最近唯一坚持用下来的东西。”
她看着镜头,慢慢稳住。
“它不贵,成分简单,也没有明星代言。但我觉得,真实的东西,本来就不需要太多包装。”
她练了七遍,最后一遍,声音平稳,眼神不闪。
她把脚本保存,命名为《真实面霜计划_v1》,发到品牌邮箱。
然后点开社交平台,更新动态。
视频开头,她坐在书桌前,八音盒摆在旁边,镜头缓缓推近那片夹在纸页间的鸢尾花。
“今天,我接到了人生第一个广告合作。”她声音很轻,但没抖,“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我不再假装完美了。”
视频结尾,她没比枪。
她只是笑了笑,抬起左手,轻轻碰了下镜头,像在和谁击掌。
凌晨三点十七分,林清歌的手机再次震动。
系统提示:
【文娱点+30,来源:用户“薇薇日记”新内容引发二次传播。】
她点开,是那条广告邀约视频的转发。陈薇薇没发完整版,只剪了一小段花絮,配文:“第一次,为自己写脚本。”
评论区炸了。
“她真的在变。”
“原来不完美也能被喜欢。”
“这条文案比我看过的所有广告都走心。”
林清歌滑到最底下,看见一条高赞评论:“她终于不是谁的影子了。”
她没点赞,也没回复。
只是把视频链接拖进“备用采样库”的新文件夹,命名为“真实信号”。
她合上电脑,靠在椅背上,右手无意识碰了下耳钉。
门外传来走廊清洁工推车的声音,轮子卡在地毯接缝处,停了一下。
她闭上眼。
再睁开时,屏幕已经黑了。
手机放在桌角,充电线垂下来,接口处有轻微的火花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