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五和张诚带回的消息,如同两块巨石投入本已不平静的池塘,在赵家营和初生的“黑风同盟”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北有“赤眉军”席卷之势,南有不明流寇蠢蠢欲动,河间道这片土地,瞬间从两强(靖北军与同盟)对峙,变成了四方势力(或许更多)交织、危机四伏的险地。
压力,前所未有的巨大,且来自多个方向。
赵轩第一时间派快马将情报共享给了残垣镇的雷震。雷震的反应同样震惊且凝重,他亲自带着几名心腹头目,再次赶到赵家营,与赵轩进行紧急磋商。
议事厅内,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肃。炭火盆噼啪作响,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寒意。
“他娘的!这世道还让不让人活了?”雷震烦躁地抓着他那钢针般的虬髯,“刚打退韩青,又冒出什么赤眉军?南边也不安生!咱们这点家底,够几面折腾的?”
张诚铺开最新绘制的、范围更广的战略地图,上面已经粗略标注了已知的势力分布和流民迁徙方向。北面,一个巨大的、用朱砂粗略勾勒的“赤眉”字样触目惊心;南面,则有几个代表不明势力的黑色问号;东面是茫茫群山;西面则是靖北军活动的区域。而“赵家营”与“残垣镇”这两个绿点,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两叶扁舟,显得格外渺小。
“情况确实万分危急。”赵轩的声音沉稳,手指点在地图上,“但恐慌无用。我们必须冷静分析,找出应对之策。”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北面的赤眉军,声势浩大,但其主力距离河间道尚有数百里之遥,且其主要目标是州郡大城和官军,短期内未必会立刻将兵锋对准我们这类地方势力。真正的威胁在于,其造成的恐慌和流民潮,会率先冲击我们!成千上万的流民南下,若处理不当,便是饥荒、瘟疫和动乱之源!”
“南边的威胁,目前情报不明,可能是小股流寇借机生事,也可能是其他趁乱而起的地方豪强。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警惕后院起火。”
“至于西面的韩青……”赵轩冷哼一声,“经黑风隘口一败,他元气受损,又需防备血狼团反噬和赤眉军的威胁,短期内应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但小规模的骚扰和渗透绝不会少。”
条分缕析,将错综复杂的局势梳理得清晰明了,让在场众人焦虑的心情稍稍平复。
“赵老弟,你说怎么办?老子听你的!”雷震直接表态,经过数次并肩作战,他对赵轩的谋略已是心悦诚服。
赵轩目光扫过众人,斩钉截铁地说道:“应对之策,关键在于我们‘黑风同盟’能否真正拧成一股绳,并迅速壮大自身!具体有三:”
“第一,积极防御,固本培元!我两家需立刻加派兵力,共同加固黑风隘口,将其建设成真正的雄关要塞,配备更多的神臂弩和正在研发的投石机,作为抵御北面威胁(无论是赤眉军还是流民潮)的第一道屏障!同时,各自营地也需进一步强化防御,深挖壕沟,广积粮草,以备长期坚守。”
“第二,主动外交,广结善缘!局势越乱,越不能闭门自守。我们要主动派出使者,联络河间道所有能联络的势力,无论是李家坞这样的豪强,还是其他小山寨、流民帅,甚至……看看能否与残存的官府力量取得联系!不必强求结盟,但要传递一个信息:黑风同盟愿与各方保持和平,共同应对乱世危机。至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避免在我们应对主要威胁时被人背后捅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妥善处理流民问题!”赵轩语气加重,“北面南下的流民,是危机,也是机遇!若能妥善安置、吸纳其中青壮,便能极大补充我们的人口和兵源!但若处理不当,便是灭顶之灾!我提议,在黑风隘口以北十里处,设立一个临时的‘流民接纳点’,由同盟共同派兵维持秩序,进行初步甄别。吸纳的标准要严格:优先吸纳有手艺的工匠、识文断字者、以及身强体壮、背景清白的青壮。对于老弱妇孺,则发放少量救济粮,指引他们向相对安全的南方疏散。此举虽看似冷酷,但乱世之中,必须先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这一套组合拳,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也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对流民问题的处理,既现实又具远见,让雷震等人频频点头。
“好!就按你说的办!”雷震一拍大腿,“老子回去就调人调粮,把黑风隘口给老子修成铁桶一般!至于派使者的事儿,老子手下有几个能说会道的,也派出去!”
同盟的最高决策迅速达成,效率极高。
接下来的日子,“黑风同盟”这部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赵家营和残垣镇各自抽调了最精锐的工匠和士兵,联合开赴黑风隘口。在原有基础上,开始大规模扩建堡垒,加高城墙,修建更多的箭塔和碉堡。赵轩将系统奖励的“初级投石机”图纸与那位弩机匠师共享,集合两家工匠之力,开始尝试制造这种威力更大的远程武器。同时,在隘口北面预设了大量的陷坑、拒马和绊马索。
同盟的联合巡逻队也开始定期在边境巡逻,肃清小股土匪,展现存在感。
另一方面,外交使者纷纷派出。张诚亲自带队,携厚礼再次拜访了李家坞,表达了同盟的善意和共同维护地方安宁的意愿。李家坞堡主李崇山见黑风同盟竟然能在如此劣势下击退靖北军,又见其处事颇有章法,态度更加热情,虽未明确表态加入同盟,但承诺保持友好,互通有无,并在必要时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资支援。
王老五的斥候队则化身外交使节,冒险深入南北,接触了许多中小势力。效果不一,有的态度暧昧,有的直接拒绝,但也有两个小型的流民武装在见识了同盟的实力和诚意后,表示愿意依附,为同盟提供了额外的兵源和情报渠道。
【叮!成功执行“积极防御”与“主动外交”策略,黑风同盟稳定性提升,区域影响力小幅增加。】
【获得势力:“李家坞”好感度提升至65(友善),“流民义勇军(小)”x2 依附。】
【同盟总人口突破1500人,可战之兵达到400人(含依附势力)。】
系统的提示表明策略正在生效,同盟的根基在慢慢夯实。
最考验同盟能力和赵轩决断力的,是流民问题。
很快,第一批来自北方的流民,拖家带口、面黄肌瘦地出现在了黑风隘口之外。人数多达数百,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按照预定方案,同盟士兵在隘口外设立了警戒线,搭建了简易的粥棚。赵轩和雷震都亲自到场坐镇。
现场秩序一度十分混乱,流民们争抢食物,哭喊声不绝于耳。但在同盟士兵严厉而公正的维持下,以及赵轩亲自出面,用沉稳有力的声音宣布接纳政策后,混乱逐渐平息。
严格的甄别开始了。有铁匠、木匠手艺的被优先请入营中安置;几个识字的书生也被客气地请到一旁;身强力壮的青壮经过盘问来历、检查身体后,符合条件的被编入新兵营。而大量的老弱妇孺,则在每人领取了三天份的稀粥和指路干粮后,被劝导继续南迁。
这个过程充满了无奈和悲悯。看着那些被拒之门外的老弱蹒跚离去的身影,赵轩心中十分沉重。但他知道,这是乱世中生存的残酷法则。他只能下令,尽可能多发放一些粮食。
然而,考验接踵而至。几天后,一支规模更大的流民队伍涌来,人数近千!而且,队伍中混杂着不少眼神闪烁、携带兵刃的彪悍之徒!他们试图冲击警戒线,抢夺粮食,甚至鼓动流民暴动!
“是探子!或者干脆就是土匪混在里面想趁火打劫!”雷震眼中凶光毕露。
关键时刻,同盟的联合行动展现了威力。赵轩坐镇指挥,雷震亲自带兵弹压。精锐的同盟士兵迅速出击,将那些带头闹事的悍匪当场格杀或擒拿,迅速控制了局面。血腥的镇压起到了震慑作用,流民队伍恢复了秩序。
经过审讯,被抓的悍匪果然招认,他们是受南边一股被称为“一阵风”的流寇指派,前来制造混乱,试探同盟虚实的!
南边的威胁,从传言变成了现实!
“妈的!果然有宵小之辈不安分!”雷震怒气冲冲。
赵轩面色冷峻:“看来,我们的南边,也需要一把‘锁’了。”他立刻与雷震商议,抽调部分兵力,在赵家营以南三十里处的另一处险要山口“鹰嘴崖”设立第二座前哨基地,防范南方威胁。
南北双向设防,压力倍增,但也展现了同盟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决心。
就在同盟上下为应对南北威胁而疲于奔命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一名自称来自“河间府”的使者,在几名残兵败将的护卫下,狼狈不堪地来到了黑风隘口,要求面见同盟主事人。
河间府?那是河间道名义上的官府所在地!虽然早已权威扫地,但毕竟代表着旧秩序的法统。
赵轩和雷震怀着疑惑接见了这位使者。使者是一名四十多岁、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虽然落魄,但举止间仍带着几分官气。他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赤眉军前锋已攻破北面重镇“安陵城”,河间府危在旦夕!知府大人欲召集河间道境内所有“忠义之士”,共保府城,匡扶朝廷!
使者拿出了一份盖着河间府大印的公文,正式“谕令”黑风同盟“率部勤王”,并许诺事成之后,表奏朝廷,授予赵轩、雷震二人“团练使”的官职,承认其合法地位!
这突如其来的“招安”,让赵轩和雷震都愣住了。
官府的认可?合法的地位?这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若能获得官方身份,黑风同盟在道义和法统上就将占据优势,对于吸纳流民、对抗其他势力极为有利。
但,河间府明显是想拉他们当炮灰,去抵挡势不可挡的赤眉军!这趟浑水,能趟吗?
机遇与风险,同时摆在了年轻的黑风同盟面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赵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