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宫内,檀香袅袅,比平日更添几分庄重。太后并未像往常一样靠在榻上,而是端坐在正殿的紫檀木扶手椅上,穿着正式的常服,神色肃穆。竹息姑姑垂手侍立在一旁,殿内再无他人。
林潇潇心知此次召见非同小可,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然后垂首恭立。
“起来吧,坐下说话。”太后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谢太后娘娘。”林潇潇在指定的绣墩上侧身坐下,姿态恭谨。
太后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端起茶杯,轻轻拨动着杯盖,目光落在林潇潇身上,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审视。良久,她才缓缓开口:“协理六宫的旨意,你接到了?”
“是,臣妾接到了。心中惶恐,唯恐有负皇上、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的信重。”林潇潇恭敬答道。
“惶恐是好事,说明你知轻重。”太后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远,“潇潇,你可知,哀家为何欣赏你,又为何默许皇后给你这份差事?”
林潇潇心中一动,知道这是太后要传授核心心法了。她谨慎地回答:“臣妾愚钝,请太后娘娘明示。”
太后看着她,一字一句道:“因为这后宫,看似是女人们争风吃醋的地方,实则,是前朝的缩影,是平衡权势的棋盘。皇帝需要前朝稳定,同样也需要后宫平静。皇后……贤德,但有时过于看重平衡,难免失之宽纵。华妃,跋扈张扬,依仗军功,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林潇潇屏息凝神,听着这极其直白、甚至有些惊心动魄的分析。太后这是将后宫最核心的矛盾和盘托出了。
“皇帝日理万机,不能总被后宫琐事烦心。哀家老了,也不能事事操心。”太后继续说道,“所以,后宫需要一股新的力量,一股懂得顾全大局、又能踏实做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华妃的力量。”
林潇潇的心跳加速,太后这话,几乎是在明确地告诉她:你就是我们选中的那股力量。
“哀家看中你,不是因为你会讨好人,而是因为你身上有后宫多数人没有的东西——格局和务实。”太后的目光锐利起来,“你殿前敢言‘民贵君轻’,协理宫务想的不是如何揽权,而是如何理顺流程、节省用度,这很好。但你要记住,在这后宫里,光有这些还不够。”
“请太后娘娘教诲。”林潇潇心悦诚服。
“第一,要懂顺势而为。”太后沉声道,“皇帝的喜恶,就是最大的‘势’。你协理宫务,做出的任何改变,最终都要让皇帝觉得,这是为了后宫安宁,为了节省民力,是为了他好,而不是为了彰显你个人的能力。功成不必在你,但功劳,必须让皇帝看到是源于他的圣明和你的辅佐。”
林潇潇豁然开朗!这是最高级的“向上管理”!所有的努力和成绩,最终的指向必须是皇帝的利益和感受。
“第二,要会把握帝心。”太后的语气放缓了些,“皇帝是天子,也是人。他肩负江山社稷,内心……其实很孤独。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帮他管理后宫的妃子,更是一个能懂他、能让他放松、能给他一点‘家’的温暖的知心人。这一点,皇后做不到,华妃更做不到。”
“家”的温暖……林潇潇想起穿越前那个孤独的帝王在御花园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太后的声音陡然转冷,“永远不要试图挑战皇权,不要触碰前朝政事这根底线! 你可以用你的智慧去影响,但绝不能干涉。年羹尧就是前车之鉴!无论你有多大的功劳,多深的宠爱,一旦越界,万劫不复!”
这最后一句,如同惊雷,在林潇潇耳边炸响。这是最严厉的警告,也是最重要的保命符。
“臣妾……谨记太后娘娘教诲!绝不敢忘!”林潇潇起身,再次深深拜下。这番话,价值连城,是太后对她最大的投资和期许。
太后的脸色缓和下来,伸手虚扶了一下:“起来吧。哀家跟你说这些,是希望你能走得更远,更稳。好好去做,哀家和你皇上,都会看着你。”
从寿康宫出来,林潇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太后的这次点拨,为她拨开了眼前的迷雾,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她不再仅仅是为了自保而挣扎,而是被赋予了一份更深层次的“使命”——成为维护后宫平衡、抚慰帝王孤独的一股积极力量。
然而,使命越大,责任越重,风险也越高。太后的期望,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助她高飞,也可能让她摔得粉身碎骨。
她抬头望向紫禁城辽阔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清晰感,以及沉甸甸的压力。
接下来的路,她必须走得更加小心,更加稳健。协理宫务的第一把火,该如何点燃,才能既见成效,又不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