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夏,日头一天毒过一天,山上的林子成了天然的避暑地。靠山屯后面连绵的青山,经过几场雨水的滋润,草木愈发葱茏,也正是野菜最肥嫩的时候。
这天一大早,铁蛋就扯着嗓子在程家院外喊:“飞飞!走哇,挖野菜去!”
程秋霞给程飞戴上一顶旧草帽,塞给她一个小柳条筐和一把小铲子,叮嘱道:“跟着铁蛋哥,别乱跑,就在山脚边那片榛子树底下转悠,那儿的苣荬菜、婆婆丁多。听见没?别往草深的地方走,有蛇就别动,慢慢后退,别去招惹人家就没事啊。”
程飞点点头,拎着小筐,乖乖跟着铁蛋走了。同去的还有狗剩,以及几个半大小子和丫头。孩子们像一群出笼的雀儿,叽叽喳喳地往山上走。
山里的空气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格外凉爽。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铁蛋俨然是孩子王,挥舞着一根树枝在前面开路:“都跟紧点!我知道哪片野菜多!”
狗剩吸了吸鼻子,问:“铁蛋,咱真不往深处走走?听说里头有野果子。”
飞飞慢声慢气地反对:“不行,妈说了,深山里有野猪有蛇,不能去。”
铁蛋一拍胸脯:“往那山卡拉里去干啥,最近农忙你爹妈没功夫揍你,你皮痒啦?可老实的吧,不然等倒出手挨抽了你哭都不赶趟了。咱就在边上,跟我走,准没错。”
程飞安静地跟在队伍中间,她的注意力却被山林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气味吸引了。湿润的腐殖土味、青草的涩味、某种野花淡淡的甜香,还有各种她说不出的、属于植物的独特气息。
到了山脚下一片相对平缓的林地,孩子们散开来,蹲在地上,开始寻找目标的野菜。
“看我这个婆婆丁,多大!”狗剩举起一棵叶片肥厚的野菜炫耀。
“我这儿苣荬菜才多呢!”知青点学习认识的小姑娘文雯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挖着一丛。
铁蛋则专注于寻找一种野菜,“你们瞅着小根蒜没有?那东西带着蒜香,蘸酱吃最香。”
“没看见,那玩意吃着味多大啊,还辣,我爸每回吃完我妈都不让他上炕。”
程飞也蹲下身,用小铲子扒拉着地上的草叶。她不太认识哪种是能吃的菜,但她有自己的方法。她记得程秋霞给她吃过的苣荬菜,带着一种独特的清苦气味。她抽动着小鼻子,在混杂的气味中努力寻找那一丝熟悉的苦味。
很快,她在一丛茂密的草叶下,发现了几株叶片边缘呈锯齿状、颜色深绿的植物。那气味,对了!她伸出小手,不太熟练地用铲子挖开周围的土,小心地将那几株苣荬菜连根拔起,抖掉泥土,放进自己的小筐里。
“飞飞,你挖到啦?”文雯凑过来看,有些惊讶,“你认得苣荬菜?”
程飞举起手里还带着泥土的野菜,点了点头:“嗯,这味道,对。”
“你鼻子真灵。”
孩子们一边挖,一边叽叽喳喳地聊天。
“我听说隔壁三道河子屯今年种了好多向日葵,”狗剩消息灵通,“长成以后黄灿灿一片,可好看了。”
铁蛋不以为然:“种那玩意儿干啥?”
“咱这儿没有就是不让种呗,肯定是上交的啊。”
文雯向往地说:“向日葵好看啊,还能吃瓜子。”
“瓜子有啥好吃的,费牙,我不乐意吃,哪回吃完我舌头都起泡,还得喝苦丁茶,”铁蛋表示不屑,“还是野菜好,能填肚子。”
程飞听着他们说话,手里没停。她的筐里渐渐多了些苣荬菜,甚至还凭着气味找到了几棵嫩绿的荠菜,文雯说这东西包饺子最香。她还发现了一种气味很特别的蘑菇,颜色灰扑扑的,但直觉告诉她不能碰,她绕着走了过去。
阳光渐渐升高,林子里越发闷热,但孩子们挖菜的兴致却很高。小筐渐渐满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汗珠和满足的笑容。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互相炫耀着自己的收获。铁蛋的小根蒜挖了一大把,狗剩的婆婆丁个头最大,文雯的苣荬菜最干净整齐。程飞的筐里,除了苣荬菜,那些鲜嫩的荠菜格外显眼。
“飞飞,你咋找到这么多荠菜的?”文雯好奇地问,“这东西可不好找,藏得深。”
程飞眨眨眼,只是说:“闻到的。”
回到家,程秋霞看到程飞筐里水灵灵的野菜,尤其是那几棵难得的荠菜,又惊又喜:“哎呦,我闺女可真能干,这荠菜包饺子,你李婶她们准保馋哭!”她接过筐,麻利地开始摘菜、清洗,准备晚上和姐妹们一起包一顿野菜馅饺子。
傍晚,程家院里飘出野菜和猪肉混合的诱人香气。李风花、王淑芬她们果然端着和好的面盆、拿着擀面杖来了,院子里顿时充满了女人们的说笑声和擀面杖敲击案板的节奏声。
程飞坐在门槛上,看着忙碌的大人们,听着她们讨论着哪个屯子的向日葵长势好,算计着下次休息再去哪里挖野菜。她的小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觉得,这个夏天,有挖不完的野菜,有吃不完的饺子,还有山林里那些数不清的、好闻的味道,真是挺好的。
那只狸花猫不知何时也回来了,安静地趴在程飞脚边,尾巴尖悠闲地晃动着,仿佛也在享受这夏日傍晚的安宁与收获的喜悦。
夏日的黄昏来得迟,天边还挂着大片绚烂的晚霞,程家的小院里却已经热闹得像开了锅。
女人们围坐在院子中央临时支起的木板旁,各自手里都有活计。程秋霞是主力,她面前的大瓦盆里是和好的面团,光滑柔韧,正用湿布盖着饧着。李风花负责洗菜,刚从山上挖回来的野菜还带着露水的灵气,鲜灵灵、水嫩嫩,被她一遍遍淘洗得干干净净,尤其是那几捆程飞挖来的荠菜,碧绿的叶片舒展开,像一朵朵小伞。
“还是这个季节好啊,野菜一茬一茬的都挖不完。”
“婆婆丁蘸大酱老香了。”
“我搁家掐了几个刚长出来的黄瓜扭子,嫩的一掐一股水,蘸酱也老好吃了。”
“大酱吃我家的,我做的最好的一次大酱了。”
王淑芬和吴秀兰则是剁馅的好手。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二人的刀下飞快地变成细腻的肉糜,刀刃与案板碰撞发出急促而富有节奏的“咚咚”声。洗好的野菜控干了水,被堆在另一个大案板上,王淑芬手起刀落,翠绿的野菜瞬间被斩成均匀的碎末,一股混合着泥土芬芳和植物清香的浓郁气息立刻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这荠菜味儿可真正!”吴秀兰深吸一口气,赞叹道,“闻着就鲜灵!”
肉糜和野菜末被归拢到一个更大的陶盆里,程秋霞挽起袖子,开始调馅。先磕入两个金黄的鸡蛋,再倒入适量的酱油和自家酿的大酱,撒上盐和一点点珍贵的胡椒粉。她伸出手,五指张开,顺着一个方向用力地搅拌起来,让每一粒肉糜和野菜都均匀地裹上酱汁,充分融合。渐渐地,馅料呈现出一种诱人的油润色泽,野菜的翠绿点缀在粉嫩的肉糜中,香气也更加复杂浓郁起来。
肉的丰腴,酱的醇厚,野菜的清新,交织在一起,勾得人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哎呀,你这馅调的可真好啊。”
“那是,我老婆婆不外传的手艺呢,以前家里有老人在宫里御膳房留下的方子呢。”
“嚯,宫里的方子?那是贵人吃的东西啊,今儿托了你的福,我可得好好尝尝。”
“一边去,你是不是埋汰我呢?”
“哈哈哈哈哈……”
另一边,刘建业和赵援朝等人也被这热闹吸引,不好意思白吃,主动承担了烧水的任务。
“好香啊……”
“婶子们,我们不白吃,我们出锅和柴火行不?”
“我家寄了点山东的干虾仁。”
“稀罕物啊,快进来,我们也尝尝山东的虾仁。”
“你瞅你这人就爱逗人,娃们别听你姨开玩笑,带啥虾仁,自己留着吃就行。”
“不行、不行,虾仁已经拿来了,放馅里好吃,我们回去搬锅和柴火啊。”
“老马拿来的肉和虾仁搁一起,这家伙,赶上过年了今天。”
知青点那边的大铁锅和柴火被搬了过来,架在院子角落临时垒起的简易灶上,锅里盛满了清水,灶膛里松木柴噼啪作响,橘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水汽开始氤氲上升。
面醒好了,程秋霞揪下一大块,在撒了薄面的案板上揉搓成长条,再利落地揪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李风花和王淑芬则拿起擀面杖,一手转动剂子,一手碾压擀面杖,手腕翻飞间,一张张中间厚边缘薄、圆润光滑的饺子皮就像变戏法似的从她们手中飞出,整齐地摞在一起。
“我擀皮不中,你们来吧,我跟飞飞玩去了。”
“去吧去吧,你家还是你男人擀皮啊?”
“嗯呐,我是真擀不明白,左右手分开使就不听我指挥了。”
包饺子的场面更是热火朝天。女人们手指翻飞,取皮、填馅、对折、捏合,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元宝形、月牙形、麦穗形,各式各样的饺子在她们灵巧的手中诞生,像一群白胖胖的小鹅,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撒了面的柳条盖帘上。
程飞安静地坐在程秋霞腿边的小马扎上,看着大人们忙碌。她的目光追随着那些飞快动作的手指,看着馅料被包裹进面皮,看着一个个精致的饺子诞生。那浓郁的香气不断钻进她的鼻子,让她忍不住悄悄咽了咽口水。
“水开啦!”赵援朝看着锅里翻滚的大泡,高声喊道。
“来了!”
程秋霞应了一声,和李风花一起端起盖帘,将白胖的饺子们“哗啦”一声滑入滚开的水中。用笊篱轻轻推散,盖上木锅盖。不一会儿,白色的蒸汽便顶着锅盖边缘“噗噗”地冒了出来,带着面食和馅料混合的、令人无法抗拒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小院,甚至飘到了院外。
“点水!点水三次啊!”程秋霞指挥着,每次水滚都加入一小瓢凉水,让饺子皮更加筋道。
三次点水后,饺子终于熟了。程秋霞揭开锅盖,一股更加汹涌的热气和香气扑面而来,煮熟的饺子变得半透明,能隐约看到里面翠绿的馅心,一个个鼓鼓囊囊地漂浮在水面上,白胖可爱。
第一锅饺子被捞进几个大陶盆里,程秋霞先给眼巴巴等着的孩子们每人碗里拨了几个,又给烧火的刘建业和王琳还有李文娟她们盛了满满一大碗。
“程婶?咱一起吃吧?这多不好意思的。”
“快,趁热吃!咱们农村没有城里那么多规矩,饺子等着一起吃那都坨了。”她招呼着。
“就是,我们包着,你们先吃。等我们包完了你们也吃完了,你们再煮饺子给我们吃,这不整好嘛。”
“可不,饺子现下现吃味最好了。”
程飞用小手捧着碗,小心地吹着气,然后咬了一口。饺子皮爽滑筋道,破开的瞬间,滚烫鲜美的汤汁立刻在口中迸发,荠菜独特的清香混合着肉馅的丰腴,咸鲜适口,回味中还带着一丝野菜的微苦,恰到好处地化解了油腻。她吃得眯起了眼睛,小脸上全是满足。
“香!真香!”孙晓玲烫得直吸凉气,却舍不得停下筷子,“这比我妈包的还好吃!虾仁荠菜好鲜啊。”
刘建业也顾不上斯文了,连连点头:“野菜的鲜味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和虾仁肉馅相得益彰,妙极了。”
大人们也各自端着碗,或站或坐,院子里充满了吸溜吸溜吃饺子和满足的赞叹声。连趴在窗台上的狸花猫,似乎也被这香气吸引,鼻子一动一动地嗅着空气。
老马也端着一碗饺子,小心地喂给安静坐在旁边的莲娜。莲娜小口小口地吃着,咀嚼的动作很认真。
晚风轻拂,吹不散满院的饺子的香气和欢声笑语。这顿简单的荠菜饺子,不仅仅是一餐饭,更是靠山屯夏日里,邻里互助、分享收获的温情写照,是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用最朴素的食材,创造出的最踏实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