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族决定分头行动,将散落在四座遗迹的守灵铃寻回——陆行川带队去蚀骨祠,墨骨负责寒水窟,阿蛮前往雾母渊,阿渊则去焚心谷,约定三日后在灵脉谷汇合。
陆行川的队伍抵达蚀骨祠时,晨光刚穿透黑木林的枝叶。灵脉柱顶端的水晶泛着温润的蓝光,柱身的纹路里,隐约藏着一枚淡金色的铃形印记。他举起镇渊杖,蓝光顺着纹路游走,印记瞬间亮起,一枚巴掌大的“护林铃”从柱缝中弹出,铃身刻着蚀骨族的锯齿纹,轻轻一碰,便发出与灵脉共鸣的清脆声响。“比想象中顺利。”陆行川将护林铃收入锦盒,转身看到队员们正帮着清理祠外的枯木,人族战士与渊族少年并肩扛着树干,默契得像相处了多年的伙伴。
与此同时,寒水窟的墨骨也找到了“寒渊铃”。暗河尽头的冰殿里,寒水玉的幽蓝光晕中,一枚银白的铜铃悬在冰座上方,铃身缠着淡淡的冰雾,与寒水玉的气息完美融合。墨骨念起蚀骨族的唤铃咒,冰雾缓缓散去,寒渊铃稳稳落在他掌心——铃底刻着寒水窟的水纹印记,与禁卷插图上的图案分毫不差。“这铃能镇住暗河的寒气,以后寒水窟再也不会有冰蚀之险了。”墨骨笑着将铃递给身边的蚀骨族青年,让他仔细收好。
雾母渊的阿蛮则在双草田中央找到了“缚浊铃”。那铃藏在一株最粗壮的血纹草根部,铃身泛着暗红色的光,草叶缠绕着铃身,像在守护它。阿蛮没有直接去摘,而是先在周围撒上金阳草籽,待草芽长成藤蔓,与血纹草形成共生光网后,缚浊铃才自动从根部脱出,落入她手中。“难怪之前黑雾总攻不破双草田,原来有它在暗中护着。”阿蛮将铃凑近耳边,能听到微弱的“嗡嗡”声,像是在与渊底的灵脉对话。
唯独阿渊的焚心谷之行,遇到了意外。他抵达时,焚心石的火焰比往常更旺,石身的纹路里,一枚赤红色的“焚焰铃”正被一层淡黑色的雾气包裹,铃音沉闷,像是被捂住了嘴。“是之前没净化干净的浊渊灵残魂,附着在铃上了。”阿渊立刻用共契令联系其他三支队伍,“黑雾在吸收焚心石的火焰之力,我暂时无法靠近,需要支援。”
陆行川三人接到消息后,立刻朝着焚心谷赶去。当他们抵达时,焚心石周围的地面已经开始龟裂,黑雾形成的漩涡正一点点扩大,焚焰铃的红光越来越暗。“得先打散黑雾,再用三族力量净化铃身。”陆行川举起镇渊杖,蓝光直射漩涡;墨骨念起净化咒,骨杖的黑光缠住黑雾边缘;阿蛮则将双草汁液与焚心石粉末混合,制成“焚灵膏”,撒向漩涡——绿色的藤蔓瞬间燃起淡金色的火焰,与焚心石的火焰呼应,将黑雾一点点灼伤。
阿渊趁机绕到漩涡后方,将归墟铃举过头顶。银白的铃音响起,与焚焰铃的沉闷声响产生共鸣,黑雾中的残魂发出凄厉的嘶吼,渐渐变得稀薄。“就是现在!”陆行川将镇渊杖插入地面,蓝光与墨骨的黑光、阿蛮的绿光交织,形成一道三色光盾,将焚焰铃从黑雾中剥离出来。阿渊立刻上前,用归墟铃的白光包裹焚焰铃,残魂瞬间消散,焚焰铃重新焕发出耀眼的红光。
四枚守灵铃终于集齐。当他们回到灵脉谷,将护林铃、寒渊铃、缚浊铃、焚焰铃与归墟铃一起放在灵脉核心旁时,五枚铜铃同时亮起,形成一道五色光阵,笼罩了整个灵脉谷。光阵中,灵脉核心的莹白光芒与五铃的光芒交织,投射出一道光影在忆镜上——这次的画面,不再是千年前的守铃人,而是一片漆黑的深渊,深渊中,无数透明的“离魂”正缓缓上浮,边缘缠着极淡的黑雾。
“这是……禁卷里提到的‘离魂劫’?”墨骨脸色凝重,“古籍说,灵脉若长期失衡,会产生‘离魂’,它们没有实体,却能吞噬生灵的意识,比浊渊灵更难对付。”
阿蛮看着光影中那些挣扎的离魂,突然想起预警草的白霜:“归墟铃的召唤,不仅是让我们聚齐五铃,更是在提醒我们,离魂劫要来了。”
陆行川握紧手中的镇渊杖,五铃的铃音在耳边回荡,清晰而坚定:“不管是浊渊灵,还是离魂劫,我们三族一起面对。现在有五铃护着灵脉,还有双草和共契令,我们一定能守住大荒。”
夜色渐深,五铃的光阵依旧笼罩着灵脉谷,铃音轻轻飘向大荒的每一个角落。三族的族人围在光阵旁,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同心协力的坚定——他们知道,新的挑战即将到来,但只要五铃的声音不断,三族的羁绊不散,大荒的光明就永远不会熄灭。而忆镜中那片漆黑的深渊,正等着他们在未来,一步步去揭开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