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那番毫不留情、字字如刀的揭露,仿佛一桶掺杂着冰碴的寒水,从杨泽的头顶狠狠浇下,瞬间将他脑海中那个由童年记忆、民间戏文和美好想象构筑起来的“牛郎织女”故事,冲得七零八落,露出了底下狰狞而冰冷的基石。他僵直地坐在玉凳上,浑身发冷,仿佛连血液都在那一刻凝固了。
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窗外天河若有若无的流淌声,像是在为这段被扭曲的“佳话”奏响哀乐。杨泽的瞳孔微微放大,失去了焦点,视线茫然地落在眼前那碗早已凉透的仙米饭上,却什么也看不进去。他的大脑一片空白,随即,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无数来自现代的记忆碎片、逻辑分析和质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清晰度,疯狂地翻涌上来,冲击着他既有的认知。
偷仙衣——
这个故事最核心、也是最被浪漫化的一环!小时候听,只觉得牛郎“聪明”,懂得留下仙衣留住仙女。可现在,用稍微成熟一点的眼光,不,哪怕是只用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观念去审视,这行为意味着什么?
织女下凡沐浴,卸下仙衣,处于毫无防备、隐私暴露的状态。牛郎在老黄牛的指点下,偷偷藏起了她的仙衣。这等同于剥夺了她最重要的生存工具和自由权利!在现代社会,这叫什么?这叫非法拘禁!这叫利用对方无法反抗的弱势进行胁迫!甚至可以说,这是赤裸裸的、带有控制欲的绑架行为的第一步!失去了仙衣,织女就失去了返回天庭的能力,失去了绝大部分神通,她成了一个被困在陌生凡间的、孤立无援的弱女子。这哪里是浪漫的邂逅?这分明是处心积虑的陷阱!
逼婚生子——
故事里总是轻描淡写地过渡到“他们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仔细推算时间线,从织女被留在凡间,到后来被找回,中间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织女竟然接连生下了一儿一女!
一个刚刚遭受了“绑架”、失去了自由和家园、身心都处于极度恐慌和不安中的女性,在短短一年内经历怀孕、生产、再怀孕、再生产……这其中的身体损耗和心理压力,是何等的巨大?所谓的“幸福生活”,从何谈起?这更像是绑架者为了加深羁绊、巩固控制而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掠夺!将女性物化为生育工具,这在任何时代、任何文明背景下,都是极其恶劣的行径。织女在那段婚姻里,真的有选择权吗?真的有所谓的“爱情”滋生和发展的空间吗?细想之下,只让人感到窒息般的压抑。
老黄牛——
这个在故事中扮演着“神助攻”角色的牲畜,此刻在杨泽的重新审视下,显得愈发诡异和可疑。一头普通的凡间老牛,怎么会知道织女何时下凡沐浴?怎么会知道仙衣的重要性?怎么会想出“偷衣留人”这种计策?甚至后来,还能用自己的皮做成可以飞天的神器(如果沿用此设定),帮助牛郎追上天庭?
这头牛,绝对不简单!它背后定然隐藏着更深的秘密。是天庭的对手?是某些试图扰乱秩序的大能?还是某种对仙神怀有恶意的精怪?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单纯帮助牛郎,还是别有用心,利用牛郎来实现某种针对天庭、针对仙神的阴谋?牛郎在其中,很可能只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而织女则是无辜的受害者。这个看似朴素的爱情故事,其水深的程度,远超想象。
供养全家——
故事里另一个被美化的点是“女织男耕”,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和谐景象。但剥开这层外衣,实质是什么?是织女利用自己的仙家技艺,日夜不停地织出价值连城的云锦仙缎,换取凡间的财富,以此来供养牛郎、两个孩子,甚至可能还包括那头神秘的老黄牛。牛郎在做什么?故事里很少提及他具体的劳动贡献,仿佛他的存在就是“拥有”织女。
这分明是让被绑架者(织女)劳动,创造价值,来供养绑架者(牛郎)及其相关者!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剥削和控制。织女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还成了牛郎一家的经济支柱。这种关系,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平等和爱意?分明是赤裸裸的压榨!
“鹊桥相会”的真相——
想到每年七夕,人间喜气洋洋,庆祝牛郎织女相会,歌颂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杨泽现在只觉得无比讽刺。这所谓的“相会”,真的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怜悯吗?
不!这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一块用来遮羞的破布!天庭救回了织女,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孩子也生下了。彻底抹杀牛郎和两个孩子?于天规而言或可,但于织女之心,何其残忍?她毕竟与那两个孩子有了血脉联系。可若就此放任,天威严何在?天条岂不成了笑话?
于是,才有了这“一年一见”的惩罚性安排。将牛郎父子封印,以示天威不可侵犯;允许七夕相见,既是看在孩子无辜的份上,也是对织女的一种变相安抚,更是给三界一个看似“人道”的交代。但这背后,是织女永恒的伤痛,是牛郎父子永恒的囚禁,是天庭维护秩序的铁腕与无奈。这根本不是浪漫,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是强权、阴谋、剥削和无奈妥协共同酿成的苦果!
每一个细节被重新审视,都像是一把钝刀,在一点点割裂杨泽过去的认知。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在微微颤抖。原来,那些被口耳相传、被视为圭臬的美好故事,其内核可能如此黑暗不堪。神话与现实的鸿沟,竟然宽阔冰冷至此!
“原来……是这样……”杨泽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却干涩沙哑得不像他自己。他的脸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他抬起手,有些无力地撑住额头,仿佛这样能阻止脑海中那些可怕的联想继续肆虐。
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身处的这个神仙世界,远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光鲜亮丽、逍遥自在。在祥云瑞霭、仙乐飘飘之下,隐藏着的是森严的等级、冰冷的规则、残酷的惩罚,以及可能比凡间更加复杂和阴暗的人心(或者说神心、仙心)。舅舅杨戬身为司法天神,每日面对的,就是这些盘根错节、甚至鲜血淋漓的真相吗?
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夹杂着对织女遭遇的同情、对真相的震惊,以及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茫然,像潮水般涌上杨泽的心头。他不再觉得那三座水晶碑只是冰冷的惩罚,它们更像是一座座沉默的墓碑,埋葬着一个被扭曲的“爱情”传说,也警示着所有窥视仙神、妄图挑战秩序的存在。
这被撕碎的,不仅仅是牛郎织女的“浪漫”外衣,更是杨泽对这个神话世界天真而美好的初印象。一种更加清醒、也更加谨慎的认知,正在他年轻的心中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