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夜雨,冰冷急促。凌晨两点,纺织厂宿舍区的供水改造工地上,施工队长老郑浑身湿透,攥着一张被雨水晕染的勘测草图,猛地推开项目办公室的门。
“张主任,出事了!”他嗓音发紧,“二组挖到一根图纸上没标的电缆,焊机一碰就跳闸,两栋楼全黑了!已经有住户出来问了,再这样下去要乱!”
自来水公司工程部主任老张瞬间惊醒,从行军床上翻身而起,抓起雨衣就冲向现场。泥泞的沟槽旁,马灯昏黄的光晕下,一根老旧电缆的裂口狰狞,泥水正往铜芯里渗。不远处,居民楼的灯光次第亮起,抱怨声与咳嗽声在雨声中隐约可闻。
“拉总闸!”老张蹲下身,手指轻触电缆外皮,心头一沉,“是早年工业电缆,档案馆图纸上根本没有记录——立刻通知内勤小王,紧急联系公司工程科,请他们协调电力局应急抢修队!强调这是民生供水工程,涉及居民供电,请求优先处置!”
工人匆匆跑去打电话。此时,居民楼巷口已聚集了十几人,领头的是厂里退休的李师傅,手里拎着暖水瓶,眉头紧锁:“张主任,这大半夜的又断电又吵闹,我家老伴心脏不好,被灯光晃得难受,这工程不能白天干吗?”
“李师傅,对不住,突发状况,我们一定尽快解决!”老张快步上前,将人群引至避雨棚,“施工已经停了,电力局正在调度,我们保证天亮前恢复供电。您家里需要应急灯吗?我这就安排人送去。”
刚安抚完住户,工程科的电话就回了过来:“电力局应急队正在处理另一处故障,最快也要一小时。秦市长已经知情,正赶往现场,要求我们先稳住群众。”
老张心头一紧——雨夜路滑,市长亲临,若住户情绪再度激化,局面恐难控制。他正欲请内勤回电劝阻,却见巷口一道熟悉的身影已披着雨衣,踏着泥水稳步走来。
“情况如何?”秦宇轩径自走到沟槽边,俯身察看电缆破损处,雨水顺着他雨衣的帽檐滴落,“电力队多久能到?住户情绪是否平稳?”
“电力队预计一小时内抵达,住户暂时安抚住了,只是担心等待太久再生变故。”老张递过一把伞,“您何必亲自赶来?路上太滑。”
“民生工程出问题,我怎能坐视不理?”秦宇轩接过伞,转身走向住户聚集的棚子,“我们再去和大家说说进展,不能让大家干等心慌。”
棚中,秦宇轩刚说明抢修安排,便有住户追问:“秦市长,这电缆要是修不好,咱们冬天还能通水吗?”他当即郑重回应:“请大家放心,无论抢修到多晚,供水改造的工期绝不延误,月底前一定让大家用上自来水。若是今晚无法恢复供电,我会安排人送来蜡烛和热水,绝不让大家受委屈。”
话音未落,巷口已传来抢修车的引擎声——电力应急队提前抵达。秦宇轩与老张一同上前,协助队员递工具、撑伞照明,泥水浸湿裤脚也浑然不觉。凌晨四点,随着电闸合拢的清脆声响,居民楼的灯火渐次亮起,棚中传来一阵低低的欢呼。
目送住户陆续返家,秦宇轩才缓缓舒出一口气,对老张嘱咐:“明天起,施工队每日开工前必须全面排查地下管线,宁可多花半小时,也不能再出纰漏。另外,向所有住户公布工程科的联系方式,有问题直接沟通,不必再让大家半夜冒雨出来。”
老张连连点头。望着秦宇轩披雨离去的身影,他忽然觉得,这寒雨之夜,似乎也没那么冷了。
秦宇轩独自走在返家的路上,雨丝拂面,却不觉得凉。他想起灯光亮起时住户们安心的神情,想起李师傅那句“只要能通水,多等几天也值得”。他掏出随身笔记本,借路灯写下:“10月22日,纺织厂宿舍施工中挖断旧电缆,协调电力局应急修复,凌晨四点恢复供电。明日优化管线排查流程,设立住户联络专线。”字迹虽被雨水洇湿,却依旧沉稳有力——民生工程,既要抢时间,也要有温度。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暖了人心,稳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