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个说话的时候,正骑着自行车,我没有办法照镜子。后来,停下来,特意照镜子看了一下。
发现,我的头是有些往左偏斜。不要仔细看,都可以看去是个歪头。
从那以后,我就故意把头往右斜一点。谁知道,时间一长,头就向右偏斜了,
实际上,人体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均衡。不要说人的头,就是一张脸,都是一边大一边小。
这个,和阴阳之道相关。人体,前为阴后为阳,右为阴左为阳。一阴一阳为之道。
根据阴阳之道,人体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均衡。不然的话,就无法变化了。
那个时候不知道阴阳之道,只知道把头调整些。以至后来,我的头有些向右偏斜。
现在,我又在调整这个头。不过,没有以前那么好调整了。那个时候年轻,身体容易调整。现在年龄大了,身体难以调整。
那个时候,对阴阳之道不是很了解。只是单纯的想把头摆正一点。
只是没有想到,摆正摆正,又摆斜了。不过,这些不重要。人无法追求完美!或者说,斜一点本就是完美!符合阴阳之道!
说到这个歪头,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插曲,一个自我认知的提醒。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学会了自我审查,自我反省!
经过这次和段信徒对话之后,我和他的关系更进一步。后面,很少说他。并且,还格外多了一些关心。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最难学的一门功课!这天,我又来到了刘教徒家。没想到,有四五个不认识的教徒出现在刘教徒家中。
经介绍,这四五个教徒都是刚刚加入圣道教的。其中一个教徒,姓余,有五十多岁。看他的样子,像个博学多才,教书育人的先生。
说起这余教徒,是有故事的人。他信道三十多年。一直,是个虔诚的教徒,坚守初心。
在某个教派里面,是一个大区内的人物。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转投到我们这个教派来了。
虽说那余教徒看起来像个先生。但不知为什么,我感觉他和我们不一样。于是,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哪个门派过来做卧底的。
带着这种疑惑,我晚上睡觉前,就专门为这事做了个祈祷!
没想到,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那余教徒变成了一个二三岁的孩童。开开心心的跟在我们区域的那个正负责身边,像个乖宝宝。
做了这个梦之后,我对那个余教徒也就不怀疑了。并且,把他当成虔诚的教徒,觉得他的生命弱小,需要多多关照他。
实际上,是我的生命弱小,弄不清楚那个梦境的意思。
当时觉得余教徒是个孩童,需要多多关照。实际上,他当时的那种状态,是教徒最好的状态。
在圣道主的眼中,教徒就是个孩童。因为,只有孩童,才能谦卑,才能真正的跟随圣道主。
人若不谦卑的和小孩一样,断不能进入圣道主所建立的世界之中。
那个时候,我真的搞反了。实际上,不是我要好好的关照余教徒。而是要跟着余教徒后面,好好的学习生命功课。
一个五十多岁的半大老者,在圣道主面前如同一个孩童,说明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单纯。只有单纯的人,才能真正的脱俗。
说起来很好笑,那个时候,余教徒问我有关圣道宝典中的经文。我好像老师一样,对他指点。
当然,凭着我身上的灵性,对圣道宝典的理解,是超过的余教徒。但是,我的生命境界,肉身的意念,和余教徒相比,差点很远。
余教徒真的很谦卑!我对他讲解的一些圣道宝典中的经文。他听了之后,谦卑的接受。
并且说;“古月信徒,真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对圣道宝典就如此通透,远超过我。
我想,就是从你出生之时就开始看圣道宝典,也没有我看的时间长。真的想不通,你对圣道宝典的理解竟然如此通透!
我相信圣道已经三十多年了,你还三十不到。现在,听你讲解了一遍之后,我对圣道宝典也通透了很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余教徒,看圣道宝典不在乎时间长短,是在乎圣灵的启示!”我当时,毫不客气的教导余教徒。
“是!这话说的对!我也是这个意思。不在乎人的努力,在乎各人的灵性。我看的再多,没有灵感,也是无法了解圣道宝典!”
余教徒说话的时候,总是一脸诚实的微笑着。
接下来,我们两个就交谈了起来。我讲了一些我身上的神奇经历。余教徒听后,一直称奇。
当然,余教徒也讲了一下,他信圣道的三十多年的经历。也确实不容易,一个人,能默默地坚持三十年。
并且,内心始终单纯的如孩童一样,确实不容易。
一个纯如孩童的人,在现实的世界中,在那些尔虞我诈之辈的眼中,就和傻子一样,被嘲笑愚弄!
纯如孩童,在那些狡诈之辈眼中。说的好听一点是憨厚,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缺根筋。
实际上,在信仰真理方面,纯如孩童一样的人,是最好的一批人。信靠圣道的,就是需要这样的人。不然的话,纷争不断。
在我们教派之中就有这样的一个事情。在一个村上,有好几家教徒。其中这家教徒和另一家教徒有矛盾。
只要另一家教徒参加悟道会,这家教徒的人就绝对不会参加的。后来形成了,这家教徒的一家人,独自搞个悟道会。
不但如此,因为另一家教徒比较积极,经常外出与教派中教徒交流。并且,担负起来这个村上的长老职责,管理照顾这个村的教徒。
从那之后,这家教徒干脆不参与教派中事情了。只是一家人,独自持守。
慢慢的,这家人就和圣道的教徒脱离了关系,不怎么来往了。当然,有传道者去看望他们,他们还是会热情的接待。
按这家人的意思,只要另一家人不在,他们就会参与圣道教的事情。
我们不可能为了这家,就让另一家人退出吧!故此,遇到这样的事情,只能顺其自然了。
要是,这家人和余教徒一样,纯如孩童,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那个时候不知道,让余教徒去做一下这家人的工作。
实际上,纯如孩童,是信仰程度的问题!信仰程度越高,人越单纯!
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这就是生命程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