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4年的9月28日,青岛的秋阳格外温暖,国际会展中心的广场上摆满了来自全国乡村的特色农产品——甘肃的枸杞串成了红色的灯笼,云南的苹果垒成了小山,四川的橙子贴着“助农联盟20周年”的贴纸,空气中飘着果实的甜香与岁月的温情。这一天,是清颜工作室成立30周年,也是“全国助农联盟”发起20周年,一场跨越代际的“百年之约”仪式,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会场内座无虚席,500多位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脸上都带着期待与敬意。前排坐着头发花白的初代助农主播,他们手里握着当年的直播设备,有的还带着泛黄的“助农日记”;中间是传承父辈事业的合作社二代,年轻人穿着印有家乡农产品logo的卫衣,手机里存着父辈们早年做直播的珍贵视频;后排是受“清颜助学计划”帮助成长起来的乡村建设者,有乡村教师、农业技术员,还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最边上坐着刚加入联盟的00后志愿者,他们举着“百年之约,我们接力”的手牌,眼里满是朝气蓬勃的光芒。
上午十点,会场的灯光渐渐暗下来,聚光灯打向主席台入口。84岁的苏清颜坐在轮椅上,由大女儿陆念推着,缓缓走进会场。她穿着一身浅紫色的套装,胸前别着那枚陪伴了她几十年的“乡村振兴”纪念章,虽然因为年岁已高,行动不如从前,但眼神依旧坚定明亮,手里紧紧攥着一份蓝色封面的《助农联盟百年规划》。陆时衍跟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时不时弯腰叮嘱几句,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皱纹,却让两人相携的身影更显温情。
“30年前,我和时衍在云南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办公室里,对着一台旧电脑,许下‘用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苏清颜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温和却有力,“那时候我们连一场完整的直播都做不熟练,第一次帮农户卖苹果,因为物流延误,有几十箱苹果坏在了路上,我和时衍连夜给客户道歉、退款,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乡村的好产品走出去,让农户的日子好起来。”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每一张脸:“20年前,我们发起‘全国助农联盟’,就是希望把这份初心传递给更多人——从一个人直播,到一群人奋斗;从一个基地,到遍布全国的50个实训基地;从帮助几户农户,到带动2000多个合作社增收。今天,我们要许下一场‘百年之约’——让助农的初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延续一百年,让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
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同步播放起《助农联盟百年规划》的核心内容,蓝色的背景上,金色的文字格外醒目:第一,建立“助农基因库”,组织农业专家和老农户,记录全国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历史文化,甚至为珍稀品种建立基因档案,让传统农业智慧代代相传;第二,开设“乡村振兴传承班”,在全国10所农业高校设立专项课程,让合作社二代、公益主播后代系统学习助农经验、数字营销和品牌运营,还会邀请初代主播担任导师,手把手传授实战技巧;第三,升级“清颜助学计划”,除了捐建图书馆、实验室,还会设立“乡村人才奖学金”,资助乡村学生攻读农业科技、数字经济等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建设。
“我是王芳的孙女李玥,现在负责我们合作社的跨境电商业务。”大屏幕刚熄灭,台下就有个年轻姑娘站起来,手里举着一份厚厚的订单,声音清亮,“我奶奶今年90岁了,行动不方便,特意让我带这份枸杞出口订单来——这是我们和欧洲一家超市签的三年供货合同,每年要出口500吨枸杞。奶奶常跟我说,当年是清颜奶奶拉着她走进直播间,才让甘肃的枸杞被更多人知道,现在我要带着合作社的枸杞,走进更多国家的市场,完成奶奶‘让中国乡村产品走向世界’的心愿!”
李玥的话音刚落,另一边又有人站起来——35岁的陈阳穿着蓝色的教师制服,手里抱着一台小型无人机。“我是2040年‘星空图书馆’的学生,现在是云南一所乡村中学的科技老师。”他笑着说,“当年小星哥哥在直播间讲的科学课,让我第一次知道‘无人机’‘数字农业’,后来我考上了农业大学,学的就是智慧农业。现在我每天都会教孩子们用无人机巡检农田、用直播推广家乡的橙子,我想让他们知道,乡村不仅有土地和庄稼,还有科技和未来,就像当年小星哥哥教我的那样,把这份对乡村的热爱传递下去!”
代表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着自己与“助农联盟”的故事:有合作社二代说,要把父辈的“老手艺”和年轻人的“新玩法”结合,让家乡的老品种水果焕发新生;有乡村医生说,要在村里开“健康直播”,教农户们科学种植、健康生活;还有00后志愿者说,要拍短视频记录乡村的变化,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乡村的机遇。会场里的掌声一次次响起,温暖而坚定,每一次鼓掌,都是对初心的认可,对传承的期待。
陆时衍坐在苏清颜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低声说:“你看,我们当年的约定,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多接力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苏清颜笑着点头,眼里闪着泪光,却笑得格外满足:“这就是最好的传承啊——不是我们留下了多少财富,也不是我们建了多少基地,而是我们的初心,能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热爱与责任,能让他们愿意为乡村付出,愿意把这份事业一直做下去。”
仪式的最后,所有代表都站起来,慢慢走到台上,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背景音乐响起,是当年苏清颜在助农直播里常唱的《乡村的风》——“乡村的风,吹过田野,带着希望,飞向远方;乡村的人,握着梦想,带着初心,走向辉煌……”熟悉的旋律回荡在会场,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三十年来的关键画面:2034年云南苹果基地,苏清颜对着镜头说出第一句“家人们好”;2044年“十年之约”,王芳、林晓等初代主播分享成长故事;2050年“乡村数字经济赋能工程”启动,年轻主播们学习跨境电商;2060年乡村中学的实验室里,孩子们用3d打印机制作农业模型……每一个画面闪过,都有人跟着哼唱,有人悄悄擦泪。
歌声结束时,苏清颜和陆时衍在陆念的搀扶下,慢慢走到李玥和陈阳面前,将一枚沉甸甸的“助农联盟百年之约”纪念牌交到他们手里。纪念牌是用青铜做的,上面刻着一行鎏金大字:“初心如磐,薪火相传;百年之约,共赴山海。”阳光透过会场的玻璃幕墙,洒在纪念牌上,每一个字都闪着温暖的光,也照亮了台上每个人的脸庞——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有眼神坚定的乡村建设者,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握住了乡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百年之后,希望我们的初心,还能在这片土地上绽放。”苏清颜轻声说,声音里满是期待。李玥和陈阳用力点头,将纪念牌举过头顶,台下的代表们也跟着举起手,齐声喊出:“百年之约,我们接力!”声音响彻会场,也飞向远方,仿佛在告诉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乡村的未来,这场跨越时光的“百年之约”,还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继续书写下去,直到百年之后,依旧温暖如初,直到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出幸福的光芒。